今年3月,經團中央批准,廣東中山市成為全國唯一的電子團員証制度試點城市。隨后,中山團組織在團廣東省委“智慧團建”和中山市委“全民修身”項目的部署下,開始傾力打造“一卡、一網、一APP、一館”,並於11月27日正式上線。
營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團務生態圈
團中山市委副書記麥升濤解釋,移動互聯網沖淡了共青團傳統優勢,電子團員証通過團員、團組織在運用電子團員証各模塊過程中產生的服務數據和管理數據,進行數字化建模,營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團務生態圈。其中,“我是青年”卡兼備了中山通、金融卡和打折卡等功能,“我是青年”網站是團干部服務青年的平台,讓青年觸手可及的是APP,而體驗館則可以進行現場互動。中山市各級團組織可到“我是青年”網站系統平台進行團員、團干數據錄入。截至11月24日,系統已登記團員118456名,團干部6172名。“我是青年”APP處於試運營狀態,用戶可到指定處下載使用。中山農商銀行已確定“我是青年”卡方案,目前已制作完成首批3.3萬張卡,2.8萬張“我是青年”學生卡將於12月初下發。
團中山市委書記丁凱說,人口快速流動導致團組織找不到一些團員,但青年手機上網率達83.4%,因此,中山電子團員証以手機客戶端作為重點發展方向,首先為青年打造“手機團員証”。
麥升濤透露,基層團組織已經上線,接下來設置專屬APP報名,讓年輕人有參與感,通過活動宣傳,各級團干迅速形成氛圍,口口相傳,“電子團員証並不是一款普適性產品,沒辦法在功能方面覆蓋所有青年人群,但可以優先針對團干,優先開發‘電子團干証’”。作為一個平台,每位團員青年都可以發起活動,或者征集意見決定項目開展的方式﹔團組織對團員的活動進行評價,設置積分制度,通過商家兌換禮品,換取流量包,包括繳納團費。
中山市電子團員証試點項目,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提升共青團數字化治理能力的一種嘗試。作為基層團干,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團工委副書記郭柳覺得,“強化團員的用戶體驗,發展與各類互聯網渠道的互聯互通,是電子團員証制度不斷努力的方向。”
線下服務線上化 好玩事情精准化
記者了解到,中山電子團員証項目的“四個一”產品依據服務對象的需求而設計,青年可申請“我是青年”卡,憑卡享受銀行理財、電子錢包、交通搭乘、校園通等服務﹔通過下載“我是青年”APP或者登錄“我是青年”網站,選擇金融理財、法律維權、就業創業、婚戀交友等增值服務﹔在體驗館裡,通過多媒體演示重溫團史,進行入團宣誓,現場以互動形式了解電子團員証等。
在開發過程中,項目組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大家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有“贏者通吃”的現象,每個細分領域隻有老大沒有老二。在目前龍頭老大林立的現狀下,團組織進軍移動互聯網,難以找到穩固的立足點。與其亦步亦趨,不如另辟蹊徑,發揮團的最大優勢,即線下的組織優勢,以線上互聯網渠道作為宣傳、用戶引流的窗口,將用戶重點凝聚在線下活動,以情感作為維系,建立具備共青團特色的青年社群 。
目前設計的“我是青年”APP界面有“共青團”、“志願者”和“社會組織”三大版塊,團員可用手機隨時隨地實現團務管理、了解團組織信息等。APP裡還有“活動參與”版塊和“增值服務”版塊。團員可搜索、關注和報名參加各個團組織發布的活動。活動可由共青團員、志願者、社會組織發起,類型分為志願公益、文體娛樂、交流聯誼等。“增值服務”版塊包含培訓就業、青年商場、青年書場、金融投資、城市交通、教育平台等小版塊。丁凱說,通過這個平台,我們的思路發生了兩個轉變:“第一就是從讓團員‘跟你玩’,變成讓團員青年‘在你這兒玩’,我們負責搭台﹔第二是從共青團直接服務青年變成讓青年服務青年。因為各種條件和原因,在服務青年上,團組織的能力和專業水平都不如專業化的企業和社會機構。那我們就主動退到幕后,負責搭台,讓青年直接服務青年。哪家供應商做得好,就吸引它來提供服務,團組織通過整合這些碎片化資源,解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問題。”
電子團員証項目不僅給青年帶來更多優質服務,還給基層團干部帶來各種便利。郭柳認為:“基層團組織普遍沒有專職團干,因此,初期的基礎數據收集和錄入工作量大,存在一定難度。電子團員証項目可以減輕工作人員今后錄入數據的工作量,實現團務管理的規范化、便利化和動態化,提升團建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中山市東區鬆苑中學團委書記黃志創提到,對學生團員來說,電子團員証很便利,需要的時候隻需展示手機APP裡的電子團員証即可。之前有的學生團員在在升學過程中丟失團員証,補辦流程比較繁瑣。但有了電子團員証,所有煩惱全免,數字化錄入的團員信息更便於管理和統計。
探索共青團與市場共贏合作模式
從2012年4月中山被批准成為廣東省共青團樞紐型社會組織綜合改革試驗區,到2014年年初中山被團中央批准為“全團電子團員証制度試點城市”﹔從青年社區學院、“修身團員卡”、社會企業孵化中心,到“我是青年”APP……一路走來,中山市各級團組織不斷為落實“兩個根本性任務”做各種創新和努力。
“缺乏資金和技術不能成為開發電子團員証制度的障礙,關鍵是要找出與市場共贏的模式。”丁凱說。
團中山市委組織部陳敏怡透露,從2012年探討數字化共青團建設伊始,中山市尊一互動廣告有限公司就一直負責電子團員証系列產品的開發,“這一合作契機源於我們從一開始,就有強烈的共贏意識”。
雖然有了可靠的技術支持,但由於是全國唯一的試點,並無太多的經驗可供借鑒,研發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問題。中山市尊一互動廣告有限公司項目主管潘鐳坦言:“最大的難點是產品設計和運營模式設計,要充分考慮互聯網思維與共青團屬性的融合,探索共青團與市場的深度對接。在把握共青團的政治屬性和業務特質的基礎上,我們要做好團內固有的服務產品設計,同時也要厘清共青團核心資源所在,與互聯網企業和其他第三方商業機構有機嫁接,吸納青少年服務生產商的多元化產品,這是項目實施過程中最大的挑戰。”雙方協商交流后,問題逐一解決。
自從確定電子團員証增加金融功能后,多家銀行向團中山市委伸出橄欖枝。最終,團中山市委選擇了中山農商銀行。中山農商銀行電子銀行總經理黃偉其說:“通過發行‘我是青年’卡對團員提供多種優惠,在商業層面也會為我們帶來商機和客戶。”
對比與開發商的合作,與第三方的合作如商場、食肆、電影院等則難度更大。陳敏怡說:“目前也有部分商家與我們合作,但今后主要還是看用戶基數以及活躍度。隻有電子團員証擁有越來越多活躍的用戶,才能吸引更多的商家,否則,電子團員証就會失去吸引力。”
“在做電子團員証試點的過程中,中山市走了一些彎路,碰了一些壁,甚至‘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丁凱笑著說,“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共青團組織客觀上缺乏互聯網基因。如何通過試點盡快摸索出一整套團組織與市場共贏的合作模式,進而可復制、可持續發展,成為提升共青團數字化治理能力的關鍵。這既需要先行地區改革試點試驗,更需要借智聚力,不斷總結,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林潔 梁碧瑩)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