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巴山深处挥洒青春的汗水

记四川省南江县北极乡大学生村官张晓瑛

2014年05月16日14:25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四川省南江县北极乡被很多人视为南江的“小西藏”,山高路陡,人烟稀少,贫穷落后。而就在这里,有一位27岁女大学生,扎根在这块土地已近六个年头,她就是南江县北极乡原范家村党支部副书记,现北极乡梭罗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晓瑛。

面对群众的顾虑,她用真情赢信任

来范家山村报到的那天,张晓瑛看到这里的环境,几乎要流下泪水,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但她没有气馁、不言放弃,迅速调整心态,积极进入工作状态。她深知,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只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摸清村里的详细情况,倾听群众更多的心声。于是,进村的第一天起她就开始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聊农事、交心谈心。很快,她的坦诚、朴实与勤劳给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奠定了她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

2008年11月的一天,她被一阵阵吵闹声惊醒。原来是范家山村四社的吴德秀跑进乡政府办公室哭诉,接待人员请张晓瑛过来处理,吴见她一副学生气的样子便说:“你一个女娃娃给我解决不了问题,我要找乡长。”张晓瑛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向吴解释,消除对方的顾虑。原来吴家的牛被同院子董志华家的牛弯下岩了,牛摔得要死了,吴找董给牛弄药,可对方不承认,所以跑到乡上找人解决。听了吴德秀的诉说后,张晓瑛匆匆来到吴德秀家处理纠纷。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老难问题,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带上笔记本和照相机,查看了现场,给吴的牛照了相。她认真记录、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与驻村干部一起进行调解,也就是这件事让她学习到了分析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从此,村上不少群众也渐渐相信她了。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她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处理大小矛盾纠纷10余次,处理矛盾的本领不断提高。

面对干旱缺水,她用汗水润千家

范家山村是一个干旱少雨的穷村,村民世世代代渴望解决饮水问题。2011年以来,张晓瑛同村“两委”班子决定为该村争取人畜饮水项目。说干就干,她和村社干部深入实地、爬山穿沟、上坡下坎、忙测量、记数据、写报告,在她的努力下,项目建议书得到了援建方香港乐施会的认可,为村民争取了102万元的项目资金。随后,她立即同村支书商量,召开项目启动会,并同香港乐施会、县扶贫局相关负责人深入农户踩点调研,徒步走了2个多小时才到水库现场,她没有叫一声累,还说:“村上多年来的第一个项目争取下来是来之不易的,只要是群众所需、所盼的,再苦再累都值。”

2012年3月初的一天,烈日当头,张晓瑛同范家山村村民李亦才、邹国芳实地踏勘68户289人的人饮池。邹国芳说,张晓瑛满头大汗,到处找水源,定点、测绘。大家让她在阴凉处躲一下,她却摇了摇头。就这样,张晓瑛坚持在太阳底下跟班作业,直到下午六点多,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

正值农忙季节,村民急需灌溉水时,饮水工程建渠出现了资金缺口的大问题,如不迅速解决将严重影响栽秧进度。怎么办?张晓瑛左思右想,便同村支书商量立即召开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会商讨此事。经讨论,会议决定更改项目报告,把原项目规划的2400米石河堰更改成500米的石河堰加1900米的“U”型渠。会后,她立即向乡政府做了汇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更改报告得到了县扶贫移民局和香港乐施会(援建方)的同意。她带领范家山村四社的村民,为各户分堰铺设“U”型槽,落实开挖任务。“U”型槽任务分下去,她依然没有停住,而是每天同农户跟班作业,起早贪黑,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U”型渠里哗哗的水流向了秧田,也流进了群众的心田。张晓瑛说:“为实施好这个项目,受了不少委屈,但最终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与支持,赢得了他们信任与笑容,我就感到很快乐。”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我要留言
署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