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现代农业的新农人——浙江省大学生创办合作社的心路历程
2013年12月12日13:55 来源:农民日报
![]() |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 |
历经磨难务农方修正果
大学生务农并非易事,他们注定要经受异乎寻常的挫折与磨难。
杨娇阳是为数不多的,从事水稻种植的大学生理事长。这位身材瘦小的女孩,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如愿以偿在宁波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体面工作,但年轻的心并不安于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杨娇阳充满创业激情。当她了解到国家对粮食生产有支持政策后,就辞去城里工作,回到天台县老家,做起农民。
在家人支持下,杨娇阳承包了500亩地种粮。她不仅要出面雇人、购买农资、筹集资金等,还要学着开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事事亲历亲为。
第一年种粮,等她翻耕完毕,别人的稻田早已秧苗一片油绿。幸亏老天帮忙,当年收获期天气晴朗时间又长,才不至于“全军覆没”。到了收割期,杨娇阳早已口袋空空,无法购买烘干机,眼看着堆成小山似的稻谷就要霉烂,她急得寝食不安。所幸后来县里急人所急,送来7万元,帮她熬过难关。辛苦一整年,杨娇阳算了算账,亏了20来万元。但想到政府这么支持,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第二年,杨娇阳在当地农业部门指导下,购置大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同时建立烘干中心,实现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还带头组建天台县田禾粮食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全程设施化服务。
有了优质原料,杨娇阳又动脑筋发展粮食精加工,一方面引进国内先进的粮食加工流水线,兴建标准加工厂房、收储仓库、冷库,另一方面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更高产品附加值。但是,自然灾害与农业同行。今年,先是遭遇干旱,后来又是台风,杨娇阳种的水稻产量受到较大影响。
遭遇干旱、台风、雪灾、疫病,对创业的大学生理事长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创业中招工难、管理难、转变观念难、市场营销难,他们也习以为常。他们觉得既然选择了农业,就要接受农业带来的考验。
王渡丹是磐安县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父亲长期从事茶叶购销工作,还在上大学期间,她就建议父亲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走规模化、标准化的专业合作道路,却一直没有做通工作。
回到磐安后,王渡丹承包茶园、联合茶农、购买茶机,筹划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不料,村民们反应冷淡。王渡丹挨家挨户做工作,跟乡亲们讲合作社的好处,国家对合作社的支持,还有种茶、卖茶的新思路。合作社终于挂牌成立,但好事多磨,因为茶叶质量不稳定,售价上不去,盈利甚微,茶农们纷纷打退堂鼓。
王渡丹决定在生产上引进良种,营销上争创品牌。她设计商标、参加展会,在新昌、松阳等流通市场设立批发店;在北京、山东等地市场设立营销点;还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摊位,进行网络交易。经过多方面努力,艰难的境遇终于有所改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与农业的“苦恋”中,大学生理事长大多经受过种种无法预期的打击,有的大雪一夜之间压垮所有大棚,有的台风过后所有蔬菜被雨水淹死。但年轻赋予他们勇气,梦想赋予他们毅力。正是在不期而至的挑战中,在泪水和汗水的混合中,他们学会了应对,拥有了成熟。
![]() | ![]() |
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