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市双河街道大学生村官尝试基层普法的途径
2013年02月22日10: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 |
小知识让村民少吃亏或不吃亏
村民法律意识的薄弱不仅会造成村民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有时候还会让他们上当受骗。
“比如几个村民合伙出去做生意,竟然不签合同。”这在董俊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自己服务的村子里。
而事情的结局也让董俊铖扼腕。他听说这几个人做完生意后,对方把钱全卷走了,而他们的钱全打了水漂,损失惨重。这还不算,这些村民竟然不懂得去用法律追回自己的损失,就这样吃了哑巴亏。
在董俊铖看来,这样的结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实之前签一纸合同,事后再搜集证据诉诸法律,也不会是太复杂的事情。”但长期的法律知识缺失,让那些淳朴的村民常常吃亏上当。
双桥村大学生村官邓嘉哲在村子里对此类事情也有所耳闻。
“有个村民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就被骗了。”邓嘉哲听村里的人这样说。
尽管这个村民跟贷款公司签了合同,但合同里到底都有什么条款,哪些内容钻了法律的空子,他全然不知。等他稀里糊涂地签完了合同,却被告知根据合同,他要预先支付一个季度的利息才能拿到贷款,当他付完了利息,却又被告知还有其他的费用要交。
“事实上,他已经陷入了对方的合同圈套。如果这个村民能够多一点法律知识,之前多研究一下合同,就不会那么轻易上当受骗了。”邓嘉哲觉得,与其事后再到处求援,解决纠纷问题,不如让村民先掌握相关的小知识,让他们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少吃亏或者不吃亏。
而现在,这些防患于未然的法律常识都已经成为双河街道的大学生村官做法制宣传的主要内容。在下村做法制宣传之前,他们都会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各种法律知识,而在街道,也会有专门的司法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培训,这样在村民进行咨询或碰到问题时,他们就能适时地传授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
就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还有不少村民前来咨询邓嘉哲:“外出打工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打完工之后,老板跑了,该怎样去打官司?”
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法律援助
在双河街道,这些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动嘴,有时候还会跑腿,帮村民打官司。在最近的日子里,大学生村官帮助最多的群体,便是存在被拖欠工资问题的返乡农民工。
董俊铖就刚刚帮助一名讨薪的外出打工村民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年底了,老板就是拖着不给他工资。”对于这名前来咨询求助的村民,董俊铖不仅帮着他一起收集证据,走诉讼程序,还跟他一起跟老板协商,最终这名村民拿到了自己的工资。
黄小萍也帮一些村民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那对夫妻拒绝抚养孩子的事,我们帮老人和孩子查阅了相关法律,通过法律协商帮孩子争取到了应得的权益。”如今孩子的父母会按月付给生活费,还会定期来看望。
她还通过法律途径帮一名村民争得了一些补偿款。在一次下村宣传时,黄小萍碰到一名前来咨询的中年人,本来这名村民只是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但敏锐的黄小萍却意识到,法律应该可以帮到他。
“这名一直单身的村民以前捡到了一个弃婴,辛辛苦苦抚养了十来年,现在孩子的亲生父母却跑来把孩子要了回去。”同情这名村民的同时,黄小萍也明白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他应该得到一些补偿的。”
于是黄小萍帮这名村民和孩子的亲生父母进行协调,并通过法律途径申请到了补偿款。
“不过之前这名村民没有办理合法的收养手续,如果有手续的话,或许我们可以帮他争取更多的权益。”黄小萍说。(陈凤莉)
![]() |
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