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大學生村官“一站一品”品牌創建系列報道

江蘇如皋:打造大學生村官“五心”惠民品牌集群

2013年05月15日08: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從“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轉變

在吳窯鎮,剛剛成立兩個多月的“金穗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團隊”盡管名聲還不夠響,但是成員卻早已被群眾熟知。他們是來自全鎮的15名大學生村官。面對千頭萬緒的農村工作,他們一點點捋順思路,探索著讓農村剩余勞動力掌握致富技能的“陽光工程”。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格外留意了一些歷史資料,發現吳窯鎮在銀杏種植和畜禽養殖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礎,這也給我們這個團隊目標的制訂指明了方向。”在立新社區的居民服務中心內,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亞娟正在為團隊擬定最新的培訓計劃。不久前,她和她的隊友們在全鎮開展了調查研究,並結合各村(社區)的產業特色和農民致富過程中的所需所想形成了最初的課題報告。王亞娟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們已經試著圍繞苗木經營管理和畜禽養殖的主題開展了幾次技術培訓活動,反響不錯,所以他們決定暫時以同樣的主題將團隊活動正常開展下去,並充分利用黨員遠程教育站點這一平台更新培訓模式,激發農民興趣,提高培訓效率。

從“象牙塔”走進廣袤農村,6年的時間,王亞娟以大學生村官的身份在繁瑣的工作中不斷歷練,完成了從“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轉變,也懂得了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發揮示范表率作用的重要性。今年以來,王亞娟所在的立新社區已流轉土地422畝,成立了中博園林、翠華苗木、再南苗木等4家苗木基地。而其中的再南苗木正是由王亞娟與其他兩名社區干部合資興建的,總面積122畝,主要栽植紫薇、紅楓、桂花、廣玉蘭、羅漢鬆等。依據社區產業特色,王亞娟還組織社區居民成立了惠明禽業合作社、甘豐苗木農地股份合作社、方浩蔬菜專業合作社和立新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凝聚力量,共享資源,“抱團”發展。

“發展產業是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途徑。”沈甸村黨總支副書記吳偉偉有著跟王亞娟一樣的想法。作為一名省聘大學生村官,在任職的兩年多時間裡,吳偉偉坦言自己已經順利實現了由一名大學生向農村基層工作者的轉變。兩年前,吳偉偉通過實地考察,以自籌資金加銀行貸款的方式,成立了如皋市軍偉山羊養殖場,並成功牽頭組建了軍偉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養殖場及合作社共出欄山羊2000余頭,實現銷售收入180余萬元,盈利40余萬元,帶動就業70余人,人均年增收兩千余元。如今,依托著“金穗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團隊”這一平台,吳偉偉計劃著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並充分利用“農寶網”、“網上村村通”等載體發布產品信息,進行網絡推廣銷售。“這既是改變農村單一經濟結構、豐富群眾物質生活的需要,也是農民自身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解決勞動力過剩問題的補充。”對於如何做優“金穗”這一品牌,吳偉偉和他的隊友們信心滿滿。(魏巍)

(責編:楊媚、權娟)
我要留言
署名:    驗証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