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党的文献
解析斯诺身份:从作家到友好人士 (4)
尹韵公
2006年08月09日17:39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新中国成立后的斯诺三次访华,都有不同的身份,实际上是时代的大格局与大环境所致。斯诺的每次访华,背后都隐藏着重大事件或特殊背景,这是斯诺访华的显著特征。

  这位美国人确实有一股倔劲,就是一心要使中美两个大国和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停地工作,不懈地努力,国人的误解、同行的讥讽、高官的压制等等诸多困难,他都不在乎、不畏惧,依旧执着地奋力前行。斯诺夫人洛伊丝曾经伤心地写道:“这么多年,在华盛顿不被接受,不予承认,不当作桥梁,也不予以任何重视。”1961年初,斯诺刚从中国回去就直奔华盛顿,新上任的国务卿腊斯克敷衍了事地见了他十分钟,就把他撇在一边了。后来斯诺称:这是一次屈辱的会见。

  1971年7月16日,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他愉快地接受了中国方面要他到北京访问的邀请。此时,斯诺正生病卧床。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兴奋地大叫起来,对妻子说:“啊!亲爱的,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亲爱的,两个伟大的国家终于要握手了。洛伊丝,这将是东方与西方的一次伟大的握手!”

  可惜的是,凶恶的癌症埋葬了斯诺还来不及实施的一些美好想法。1972年2月15日,正值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位中美关系的伟大拓荒者,带着最后一丝遗憾而告别了人间。尼克松曾写信给生命垂危的斯诺,说:“您的卓越事业已经广泛受到尊重和珍惜。”毛泽东的唁电说:斯诺“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的唁电说:“斯诺的一生,是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一个见证。……他一生为之努力的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一定会日益发展。”由此可见,促进中美友谊,是斯诺一生中的最关键词。

  一个星期后的2月21日,尼克松总统的专机降落在北京。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到一个尚未正式建交国家进行访问的美国总统。

  自此,中美关系的大门打开了。〔作者尹韵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党的文献》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1】 【2】 【3】 【4】 

  
来源:zzzzzz (责编:蒋荣华)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