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党的文献
解析斯诺身份:从作家到友好人士 (2)
尹韵公
2006年08月09日17:39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65年1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张毛泽东与斯诺的大照片,斯诺的身份被介绍为《西行漫记》的作者。就在头天晚上,毛泽东接见了斯诺并与之交谈,斯诺将这次话题广泛的谈话称之为“山南海北”。

  斯诺是1964年10月中旬来到中国的。这一年,国际舞台上出现三起重大事件。一是美国约翰逊政府制造了所谓的“北部湾”事件,悍然扩大侵越战争,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战争的硝烟燃烧在中国的南大门;二是赫鲁晓夫下台,但中苏关系继续恶化;三是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有了核盾牌和核打击能力。

  在美国实施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后仅两个月,斯诺就访问了中国。在与毛泽东谈话时,他问道:我从未见过约翰逊总统,但是我想,如果你有什么信息要给他,我也许能够带去交给他。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讲吗?毛泽东停了一下,回答:不需要。

  五年前,毛泽东主动发出了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但美方轻篾地置之不理。不仅如此,五年后的今天,竟然变本加厉地继续恶化气氛,胆敢在中国的家门口放火、叫板,是可忍,孰不可忍!斯诺读懂了毛泽东的拒绝:在毛泽东看来,“美国人在畏途难通、知道他们无法用军事暴力把他们的政治意志强加于革命的越南之前,是不会罢手的”(斯诺:《漫长的革命》,第178页。)。
  虽然毛泽东拒绝了给美国高层领导人的传话,但他还是向斯诺谈了自己的外交构想:越南冲突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仍然是召开一次新的日内瓦会议来结束战争,并保证印度支那的独立。斯诺将这个信息传给了美国国务院,但态度强硬的约翰逊政府将这个有价值的信息利索地剔除了。

  细心而精明的斯诺注意到,此次访华与五年前的访华相比,有两个不同。上次中国报纸没有报道,而这次却报道了;上次与毛泽东的谈话不能公开发表,而这次却告知斯诺,“只要不是直接引用,大部分都可以发表”。斯诺抓准了问题的要害,他写道:“这次谈话获得发表,又在政府和党的机关报上加以报道,这显然加重了这件事的份量,使它绝不仅是重叙旧谊。在我看来,毛泽东很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条件的看法,特别是对越南问题的看法通知美国。”(裘克安编《斯诺在中国》,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73页。)斯诺此次与毛泽东的谈话及访华报道,后来先后在巴黎的《新直言报》、东京的《朝日新闻》、汉堡的《明星报》、罗马的《欧罗巴》、伦敦的《泰晤士报》等西方国家报刊发表,但美国各大报纸包括《纽约时报》,却都拒绝刊登。

  斯诺还与周恩来分别于1964年10月22日和12月16日进行了两次交谈。周恩来明确告诉斯诺:他对中美之间紧张关系的立即缓和不抱希望,除非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周恩来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大体上是在中国规定的框架内进行的。譬如,它的地面部队就从未越过中方警告的北纬17度线。有的美国军人自嘲地说:我们像遵守美国宪法那样遵守中国的规定。由于中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美国还是不得不有所顾忌。


(《党的文献》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
【1】 【2】 【3】 【4】 

   
 
来源:zzzzzz (责编:蒋荣华)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