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黑龙江《党的生活》

换届:如何选好村支书? (2)

□ 策划/李树明  □ 统筹/李小平
2011年05月09日08: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村支书为啥更“火”了?

□ 本刊记者/李树明


  春节过后没几天,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迹象:本刊编辑部接到的读者电话中,询问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相关事宜的电话数量陡然上升。电话交谈中,他们无不表达出对村支书岗位的强烈兴趣与密切关注——现任村支书的,希望自己能顺利当选;也有党员村干部直言:如有可能,自己不想错过机会;有些普通党员出于助选目的,或力挺现任村支书,或期盼村支书更替。

  记者发现,与2008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的情况相比,目前村支书岗位的吸引力明显提升。原因何在?这段时间,在与相关读者的详细攀谈中,在与市县组织部同志的探讨交流中,记者渐渐理出了一些头绪。

  政策更利民,工作好干了

  正月刚过,党员老赵来电话,询问村党支部成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他今年54岁,已有连续13年的村支书经历。

  他说,他是村里第一个致富的农民党员。令他骄傲的是,自1998年当上村支书后,从没要过一分钱工资,曾被县委书记称为“纯义务型的支部书记”。这些年因为一心忙着村里的事儿,他干脆把家里的产业全部推给了家人操持。今年,村党支部面临着新一轮换届选举,老伴、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都劝他别干了,“犯不上操心挨累还往里搭钱,回家享享清福得了”。他说:“难干的时候都挺过来了,现在工作越来越好干了,为啥不干了?我的想法是再干两届,六十岁退休。呵呵,不是我恋权,我是真想在这个位置上再为老百姓干点儿实事儿。”

  许多理论工作者认为,当前是社会分层剧烈、利益矛盾激化的敏感期,为什么老赵却认为现在农村工作好干了呢?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佳木斯市委基层办主任史大生认为,政策的“清障作用”正日益显现。近些年,农业税免除了,提留统筹取消了,让老百姓开心的利好消息越来越多了,如粮食直补,种粮、养猪、养奶牛有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如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农村医保、社保、贫困救助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村支书虽然面临着任务的压力、考核的压力,但总的来说,政策环境较之以前越来越宽松,更容易出政绩了,也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责任更具体,方向明确了

  一位刘姓党员在电话中戏称自己是“村官二代”。这个经过人民军队大熔炉六年冶炼的年轻人,以四级军士长的身份复员刚刚一年。他想知道,担任党支部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在党龄上有没有什么具体规定。交谈中,他提到了自己的父亲。

  “二十多年前,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到我们村蹲点——当时我们村党支部属于‘软弱涣散’的三类班子。考察半个多月后,镇党委书记让我爸当村支书。我爸当时三十刚出头,是民兵连长兼团支部书记。因为他不愿意干,把镇党委书记气得一拍桌子:‘放着这么好的岁数不干,你就是个窝囊废。’我爸回家跟我妈说,不能‘抗旨不遵’啊,要不以后还咋干哪——‘就一年’。可这一干就是将近十年,直到他得了胃癌,身体顶不住了。”

  “你爸当时为啥不愿意挑这个头儿呢?”

  大刘说,实行联产承包后最初一段时间,许多农民认为,实行单干了,你村里管不着我了,基本上不把村支书的话当回事儿。党支部也很迷茫——村集体财产差不多都分光了,而一些上指下派的任务完不成就没法交差,比如交征购粮、收统筹提留、抓计划生育,用我们农村人的话说,“不是要钱,就是要命”。为了完成任务,村支书的工作方法往往是“一靠辈儿大,二靠愣骂,三靠狠罚”,结果是“狗混熟了,人混生了”。大刘说,因为他爸当时在党员当中岁数最小,在家族当中辈分也比较低,想要在村里压住茬,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所以不愿意干。

  其实这种情况不是个别,记者就听说一些地方出现过“党员抓阄”、“轮流坐庄”当支书的情况。“那你为什么要竞选村支书呢?”记者问大刘。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嘛。”大刘说,六年的部队生活让他开阔了眼界,也培养了他直面挑战的性格。“如果镇党委书记现在让我挑这个头儿,我决不会像我爸那样瞻前顾后、推三阻四。党的十七大已经把村党支部的核心工作说得非常明确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只要你有思路、有魄力,跟岁数大小、辈分高低没啥关系!”

  制度更完善,待遇提升了

  党员老姜在电话中说起一段往事的时候,言语中隐约流露出几丝悔意:“五年前,乡党委让我当村支书。我没干。为啥?不是干不了,而是一个老支书退下来以后的处境让人挺心寒。他在村里当支书那十几年,应当说是克己奉公,可临老退下来时,连座全砖房都盖不起。他下来的第二年患了脑血栓,住院交不起手术费,回家没到一个月就走了。自那以后,村支书的人选就成了村里的难题。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村支书的待遇可是今非昔比了。”

  老姜43岁,农广校中专学历,现任村民代表、村理财小组组长。他觉得,今年换届是个机会。电话里听得出,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老姜的这种心态是否具有代表性?”记者向延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伟波请教。

  “据我们前一段对村党支部调查摸底所掌握的情况看,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有老姜这样想法的党员不在少数。他们属于‘政策激励型’的村支书竞争者。”他说,实事求是地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政策制定和落实等方面的因素,确实亏待了以村支书为代表的农村党务干部。按照贡献与报酬相符的原则,应该对“老姜同志们”的想法予以理解。自党的十七大以后,在中组部的要求下,从省级到县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村书记的激励、保障机制。以延寿为例,村支书的“年工资”已有11000元,并纳入县财政列支;对政绩突出的村支书进行奖励;给村支书等村干部办了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支书有离任补贴、生活补贴……

  他说,村支书和村干部待遇的提高,增加了本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其意义是正面的。

  导向更清晰,前途光明了

  在记者的QQ群里,25岁的党员小罗说他看了本刊今年第1期刊发的《从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应有政策‘调整’》一文后,很关心这个基层呼声何时能变为现实。小罗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我是21个月前来到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虽然我是农村长大的,可当初对到农村工作并不情愿。但在村里工作的这两年,我渐渐看到了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的光明前途。比如,村支书可以定向考录公务员,据说有加分;如果干好了,还可以直接当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今年,老书记年龄到限,一些年轻人鼓励我与村委会主任竞争这个职位。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是太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了,心里没底。”

  小罗的话让记者想起2008年年底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对于综合素质不错的年轻人来说,村支书乃至村干部的岗位是不是一条新的从政之路呢?

  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杜宝林认为,以前,村书记再怎么干,到了儿还是农民。实事求是地说,这有点儿不大公平。2009年,中组部出台的《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大力表彰宣传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典型,拓宽村党支部书记的发展空间。同时,要统筹兼顾,抓好其他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岗位责任和监督、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工作。可以预见,基层工作经历将成为考录基层公务员的一个重要资历。两年来,齐齐哈尔为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开辟了四条向上通道:一是从优秀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中考录了一部分公务员,并准备进行从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试点;二是选拔了一部分优秀村支书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三是所有村支书都担任了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四是进行了选调部分优秀村支书到县市区有关部门挂职锻炼的试点。“随着各种激励措施的落实到位,自然会加大村支书岗位的吸引力。”杜宝林说。


【1】 【2】 【3】 【4】 【5】 【6】 

   
 
(责编:杨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