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一个县委书记的驻点调研日记 (3)

2011年10月10日13: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

  江苏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

  时间:2011-10-2

  地点:沭阳县李恒镇、潼阳镇

  今天,起得比以往要早一些,外面的天气有点阴,正值秋忙季节,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天气。6:40 起床洗漱后,我打开电脑,浏览“网络会客厅”,从昨晚到今天早上,网民共发了20个帖子,卫生局已经对涉及到的3个帖子及时进行了回复。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几天就是重阳节。听说李恒镇有一位百岁老人,早饭后,我立即前往看望和慰问。8:20,在柴南村居民王增居的家中,我见到了他的母亲,百岁老人王陈氏,我去的时候老人家正坐在椅子上。老人的孙媳妇告诉我,老人家身体很好,只是耳朵背,每顿能吃两碗汤,还拿着扫帚在院里打扫卫生。我递上了慰问金,祝老人家身体健康。目前,我县百岁以上老人共有77位,其中年龄最大的111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百岁老人生活在沭阳大地,希望全县的老人都有健康、幸福的生活。然而,从老人家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有些沉重。老人所住的村庄,是在一个河堆上,远离公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进出很不方便,道路泥泞不堪,河堆上原来有35户住户,已经搬走了8户,但还有27户居住在这里。关注民生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我虽然没有作进一步的调研,但是动员、引导和帮助这27户农民搬迁,方便他们的生活,我觉得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作。走在街道上,环境不是很整洁。我立即打电话给县分管环境卫生的领导,让他迅速组织人员对全县各乡镇街道的环境卫生进行突击检查,评分排名。

  在慰问回来的路上,我和镇党委崔书记聊起了地方发展与干部作用。实践证明,地方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级给了你位置,就是给了你带领发展的资源,就应该扩大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发扬党的组织推动力去推动发展。经济欠发达,但事在人为,人在精神。毛主席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李恒能够迅速扭转目前的局面,迅速发展起来,不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和地方百姓的期待。

  9:00,我来到了镇党委会议室,主持召开驻村调研情况座谈会,县分管领导周铸、乔学鹏,以及组织部、农委、农工办、农机局、扶贫办、交通局、水利局、财政局、金融办、民政局、国土局、农合行、供电公司和李恒镇三套班子成员,部分村居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上,李恒镇党委书记崔树祝汇报了镇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崔书记汇报李恒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周铸常委和我提出了李恒的发展目标:“苦干一二年,力争进前十”。把李恒当前的各项发展指标与全县的第十名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扎实开展大讨论,不等不靠不要,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把苦干写在李恒的发展史上。今天参加会议的各相关单位,也就李恒的发展给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要求各单位必须把对李恒的支持承诺落实到位,形成会议纪要,决不允许开空头支票。当前,全县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对于李恒镇、周集乡、张圩乡这样的边远乡镇,县里要组织调研,出台统一的扶持政策,推动这些乡镇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当好沭阳的“门户”。在座谈会上,我也就两天来的驻村调研情况,对李恒镇工作中的亮点、存在问题进行了点评,就农田增效、减少“空心村”、水利支毛渠建设和包装项目对上争取、村干部科学分工、做好金融信贷等问题给相关单位出了一些题目,希望他们很好研究,认真落实。特别对于贫困户的问题,我对民政局进行了现场交办,对于因病因灾致贫、孩子确实上不起学的家庭,要建立资助档案,帮助这些孩子从幼儿园一直读到高中,考上大学之后再视情资助。

  今天下午将离开李恒镇前往潼阳镇驻村调研。12:00,座谈会结束后的中饭,气氛有些沉闷。饭后,稍作休息,收拾行李之后,我和老葛一家一一话别,应邀和老葛以及老葛的兄弟分别合了影。庭院中氤氲着离别的氛围,两天半时间,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由于昨天下午召开座谈会耽搁的项目选址会办改在今天下午,14:20,我们从李恒出发,前往汤涧镇、七雄街道和潼阳镇会办。在车上,我就沭城镇参与标准化厂房建设选址工作与参加会办领导进行了交流。如果沭城镇在其他乡镇选址建设标准化厂房,在厂房租金上沭城镇和所在地乡镇按7:3比例进行利益分配,在税收上所在地乡镇、沭城镇和引资部门按5:3:2进行利益分配。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我想先让他们研究后再确定。

  15:30,我来到潼阳镇山羊村,我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两天半。山羊村,全村共有575户2496口人,耕地面积2778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120元,典型的农业村,工业基础薄弱,但是村组干部集资500万元已经建起了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山羊村支部书记万玉明将我带到了山羊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山羊新村,这个集中居住区是2008年启动建设的,共有150户,目前已经入住了130户。我所借住的张立民家,四口人,女主人在家操持家务,女儿上大学,儿子刚订婚,老张在高速公路承包工程,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希望我的到来不会扰乱他们的生活。

  安顿好行李,我就骑车和万书记一起进行了农户走访。毛系良,曾经担任过本村支部书记,家中9口人,儿子儿媳均在外务工。我和老书记、万书记三个书记聊起了这个小区,聊起了村里建设的标准化厂房。万书记告诉我,这个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是在老庄台上建起来的。万书记还雄心勃勃地告诉我,村里准备大规模改造老庄台。我有些好奇,怎么改呢?万书记告诉我说,目前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将老庄台500余户居民按每户3分地重新划拨宅基地,在原来庄台上重新规划建设,老庄台大概有1300亩地,现在按每户3分地划拨宅基地,可以余下1100多亩地,对于这些土地,村里以付给村民租金的形式用来建设标准化厂房。我对他说,你先试着搞,争取走出一个路子来。在村民夏炳友家,得知他家有耕地6亩,我和他聊起了农田增效,没想到他非常赞成我的想法,他说,亩均增收300元是没问题的,比如同一块地种花生,年成好每亩能收2000元,但是如果种玉米,只能收1400多元,中间相差了几百元,老夏的话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信心,“农田增效工程”这件利民富民的事情一定要做。毛善春,是我最近几天遇到的第二个最具阳光心态的人,已经61岁,夫妻俩都是退休人员,按理说可以安享退休生活,但老毛却风风火火和儿子一起办起了养鸡场。一只鸡仔5元钱、9斤饲料16.3元、药费防疫1元,外加其他费用3元,42天出栏后每只鸡至少可赚4元,养鸡场每茬可养10.2万只,一年能养6茬,每年能获利24万。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租种别人15亩地,一包就是10年,还计划要养猪。说起这些创业经,老毛如数家珍,随口拈来,一点也不像是60多岁的人。老毛告诉我,人活着就要干活,不能闲着,钱是赚不完的。这样的老人,既可爱,又可敬,真是廉颇未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告诉他:“我们都要向你学习,活着并快乐地忙着!”在接下的走访中,我发现,几乎每家的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看来,“空心村”这个问题确实严重。外出务工挣钱,这是好事,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说明我们的工业经济提供的岗位还不多,地方工业发展还不红火,全民创业和“三来一加”还没有发挥足够的效应,外出务工,带回来的钱不多,部分工资收入都消费在了务工地,对沭阳本地的消费市场缺乏有效拉动,同时,空心村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留守老人赡养、田地耕种等问题日益突出。消除“空心村”,这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做的工作。

  虽然是国庆假期,但接待任务依然繁重。18:00,我坐车赶往城区,参加公务接待。在车上,处理和批阅文件。

  等回到山羊村,刚过20:40,我浏览了一下“网络会客厅”,坐下和老张聊天,我们从家里聊到村里,从村里聊到镇里,从沭阳聊到外地,从就业聊到创业,从创业聊到投资,老张很健谈,知识面很广,特别是他敢于投资这一点,让我很佩服,也许是聊天产生的灵感,老张告诉我,打算最近投资两个企业,这个消息估计对于镇党委书记郑乙高来说,应该是最喜欢听到的消息吧,明天告诉他。
【1】 【2】 【3】 【4】 【5】 

   
 
(责编: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