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新時代學習工作室

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習近平牽挂著各族群眾的小康路【3】

2020年06月10日09: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朝鮮族

——"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

時間:2015年7月16日

地點:吉林省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

場景回顧: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調研。這是7月16日,習近平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農戶家中同村民們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習近平走進村民李龍植家裡,了解一家人收入和生活情況。然后,他盤腿而坐,同村民們親切交談。【詳細】

總書記囑托:

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

要特別關注和關心困難群眾,堅持精准扶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扶危濟困。

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白族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時間:2015年1月20日

地點: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

場景回顧:

這是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親切拉家常。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習近平步行穿過村中街巷,同當地干部邊走邊聊,向他們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護情況。

習近平來到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談生產、問生計,村民們爭先恐后向總書記講述農村的變化。習近平聽后十分高興。【詳細】

總書記囑托:

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黨和政府還會不斷增加農業農村投入,支持農村建設發展,支持農民增收致富,大家的日子一定會更好。


維吾爾族

——“凡是符合人民群眾願望的事,就是我們黨奮斗的目標

  時間:2014年4月28日

  地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

  場景回顧: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新疆考察。這是4月28日上午,習近平在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同村民座談。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2014年4月28日上午,總書記來到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眾,走進維吾爾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主人按照維吾爾族招待貴客的習俗,給總書記戴上一頂小花帽。習近平察看起居室、廚房、牛羊圈、果園和農機具,了解一家人生產生活情況。聞訊而來的村民擠滿了院子,習近平同鄉親們圍坐一起,拉起了家常。【詳細】

  總書記囑托:

  我這次來,就是要看中央惠民政策是不是深入人心。

  我們黨的一切政策,都要圍繞合民意、惠民生來制定和落實。

  凡是符合人民群眾願望的事,就是我們黨奮斗的目標。

  今昔變化:

  據《人民日報》2019年1月16日報道,阿亞格曼干村24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於2016年底全部脫貧。

  據《人民日報》2020年1月13日報道,5年多前,阿卜都克尤木一家三口主要靠他開拖拉機幫人犁地、收割庄稼掙錢,年收入1萬多元﹔現在,除了開拖拉機,他和妻子阿依謝姆古麗·艾則孜還養牛養鴿子種鮮花,一年收入近10萬元。


蒙古族

——“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時間:2014年1月27日

  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

  場景回顧:

  農歷馬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來到內蒙古,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誠摯的新春祝福。這是2014年1月27日,習近平在錫林郭勒盟81歲的牧民瑪吉格家了解生活情況。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習近平來到錫林郭勒盟81歲的牧民瑪吉格家,在蒙古包中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購物方便不方便?”“家裡養了多少隻羊、多少匹馬?”“收入怎麼樣?”習近平問得很細。

  總書記問群眾還有什麼要求,老人反映當地有的牧戶在用電、通行上還有些困難,習近平要求當地黨委和政府作出規劃,努力加以解決。【詳細】

  總書記囑托:

  各族干部群眾要牢固樹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思想,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今昔變化:

  據《人民日報》2017年8月7日報道,向習近平總書記反映沒電、沒路的錫林浩特市牧民瑪吉格,眼看著全嘎查39戶牧民成功通了常電、新建了6眼機井、新修水泥路13公裡。

  據新華社2017年10月4日報道,短短三年間,瑪吉格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新建了標准化棚圈,飼養的牲畜數量翻了一番。


土家族、苗族

——“隻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時間:2013年11月3日

地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湘西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

場景回顧: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談。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2013年11月3日上午,習近平從銅仁鳳凰機場一下飛機,就乘車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桔子林,了解村裡圍繞扶貧開發發展特色產業的情況。

在湘西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習近平到苗族貧困村民施齊文家中看望,坐下來同一家人算收支賬,詢問有什麼困難、有什麼打算,察看了他家的谷倉、床鋪、灶房、豬圈,勉勵一家人增強信心,在黨和政府關心下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生活。隨后,習近平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發展。村民們談變化、講困難、道實情,習近平邊聽邊問。【詳情】

總書記囑托:

扶貧開發要同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效益。

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脫貧致富貴在立志,隻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今昔變化:

據《人民日報》2019年9月16日報道,2013年,十八洞村全村225戶93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隻有1668元,貧困發生率高達57%。

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13元,實現整村脫貧﹔2018年,這個數字又增加到12128元,是5年前的7.3倍,原來幾乎空白的村集體收入每年也有了50余萬元。


東鄉族

——“找准發展路子、苦干實干,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時間:2013年2月3日

地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

場景回顧:

2013年2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沿著陡峭山路來到山大溝深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看望東鄉族群眾。圖為習近平和村民們熱情握手。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距離東鄉縣城近50公裡的高山鄉布楞溝村,地處兩山之間的溝壑裡,是東鄉族自治縣最貧困、最干旱的山村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惦記這裡的貧困群眾,進村入戶噓寒問暖。

總書記在察看了村裡的集雨水窖后,要求當地政府抓緊解決好村民飲水困難。他鼓勵鄉親們發揚自立自強精神,找准發展路子,苦干實干,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走進東鄉族農民馬麥志的家,習近平總書記看面櫃,看羊圈,問一家人口糧夠不夠吃,低保有沒有保証,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有沒有上學,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總書記很欣慰。【詳細】

總書記囑托:

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准發展路子、苦干實干,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今昔變化:

2012年底,布楞溝村人均純收入隻有1624元,貧困發生率高達96%﹔2014年底,人均純收入達到3419元,實現整村脫貧。2018年底,人均純收入增長到6815元。

上一頁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