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高层动态

让大家生活越过越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甘肃之二

2013年02月16日07:57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使东乡灾后重建管网工程工地沸腾了。“冬天施工冷不冷?农民工的工资和日常生活如何保障?”“工地发放了棉衣、棉被御寒。农民工工资逐月发清,生活费每人每天保持在15元左右。”说起跟总书记面对面的谈话,项目经理马维良心情依旧不能平静,总书记对普通农民工的惦念与关怀,令他感慨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现场农民工中间,强调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农民工,要坚决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距离东乡县城近50公里的高山乡布楞沟村,地处两山之间的沟壑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群众生活困难,全村68户345人,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24.1元,贫困面高达96%,是东乡族自治县最贫困、最干旱的山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惦记这里的贫困群众,进村入户嘘寒问暖。

“村道坎坎坷坷,浮土没过脚面,总书记一路走来,鞋上、裤腿上沾满了尘土,但他体恤群众的疾苦,丝毫没有顾忌这些,令人非常钦佩。”高山乡党委书记马志坚述说着当时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对总书记的深深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握着村支书马占海的手,关切地询问群众的生活安排情况和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全村60户贫困户都纳入了农村低保,村民人均享受国家惠民资金带来的转移性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79.1%。”马占海一一作答。

总书记在察看了村里的集雨水窖后,要求当地政府抓紧解决好村民饮水困难,“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他鼓励乡亲们发扬自立自强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走进东乡族农民马麦志的家,习近平总书记看面柜,看羊圈,问一家人口粮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上学,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很欣慰。

一只羊、两袋面粉、20斤清油、两斤茶叶、一条毛毯。马麦志说,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家送来了丰盛的年货,还给他的两个孩子赠送了书包、文具盒、小学生词典和课外书。“同样的年货,分送到了每一户东乡族农民家中。同样的学习用品,也赠送给了每一名东乡族学生。”马志坚接着话茬对记者说。

总书记带来的学习用品,让马麦志的儿子马麦二苏和马奴龙吉爱不释手。“这是我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两个还在上小学的东乡族孩子,背着书包又蹦又跳,捧着课外书看了又看。

马麦志家里有5口人,他和妻子马麦勒则种植2.5亩玉米、3亩马铃薯,养了5只羊,大儿子外出打工,一年的经营性纯收入962.5元,工资性纯收入1200元,一家人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总书记坐在我们家的土炕上,拉着我的手唠家常,叮嘱我要让孩子好好读书,要多养羊,要有脱贫致富的信心。”马麦志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听说总书记来了,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路边。习近平停下脚步,挨个同乡亲们打招呼,祝大家新春愉快。他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让大家生活越过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给布楞沟村群众以希望、信心和动力。村民马牙古老人说:“总书记深情惦记着东乡族人民,我们有信心过上好日子!”

“遵照总书记的嘱托,村上制定了前四年脱贫、后四年小康的‘4+4’脱贫小康规划,整体推进水、电、路、房、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羊、马铃薯、劳务、林果富民产业,力争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000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村。”村支书马占海信心满满地表示。(记者 邹海林)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习近平活动报道专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