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新時代學習工作室

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習近平牽挂著各族群眾的小康路【2】

2020年06月10日09: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彝族

——“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

時間:2018年2月11日

地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場景回顧:

2018年2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驅車2個多小時,從西昌市來到位於大涼山深處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精准脫貧之策。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18年2月11日上午,雪后的大涼山艷陽高照,沿途霧凇銀光閃閃。習近平乘車沿著坡急溝深的盤山公路,往返4個多小時,深入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和解放鄉火普村看望貧困群眾。

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是一個彝族貧困村。習近平沿著石板小路步行進村,察看村容村貌和周邊自然環境。他先后走進村民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2戶貧困家庭看望,詳細觀看門前的扶貧聯系卡,同主人親切拉家常,詢問生活過得怎麼樣,發展什麼產業,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沒有學上。他饒有興趣地聽10歲小女孩吉好有果唱《國旗國旗真美麗》,並帶頭鼓掌。在村民節列俄阿木家,習近平同村民代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圍坐在火塘邊,一起分析當地貧困發生的原因,謀劃精准脫貧之策。

解放鄉火普村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新村,搬遷新房沿公路依山而建。習近平走進貧困戶吉地爾子家的新居,在院內平台遠眺火普村全貌,聽取該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新村建設、產業扶貧和公共服務保障等情況介紹,隨后進屋察看住房功能布局,了解一家人生產生活情況。【詳細】

總書記囑托:

我一直牽挂著彝族群眾,很高興來到這裡,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心裡十分欣慰。

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

今昔變化:

據《人民日報》2020年5月13日報道,5月12日上午,四川涼山“懸崖村”——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收拾行裝,開始搬遷至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懸崖村”村民的新家在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位於昭覺縣城附近的城北鄉谷都村、普提村等村,可供安置3900余戶1.8萬余人。從5月10日開始,來自昭覺全縣28個鄉鎮、92個邊遠山村的群眾陸續搬遷到這裡。


藏族、土族

——“大家要相親相愛、共同團結進步”

時間:2016年8月22日

地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

場景回顧:

離開長江源村時,村裡男女老少排起長長隊伍,揮著哈達,高喊“總書記好”“扎西德勒”,依依不舍同總書記握手話別。一位由大人抱著的小姑娘向總書記獻上哈達,總書記輕輕親吻孩子的臉頰,希望她健康成長。攝影/新華社記者蘭紅光、龐興雷

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驅車來到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視察。習近平一下車,老村支書更尕南杰就迎上前向他敬獻哈達,村民向他敬獻切瑪、青稞酒。習近平在村委會聽取該村生態移民搬遷、民族團結創建、基層組織建設等情況介紹,隨后視察村容村貌,並到藏族村民申格家中察看住房和生活情況,同一家人親切交談。【詳細】

總書記囑托:

保護三江源是黨中央確定的大政策,生態移民是落實這項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組織實施好。

我們國家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親相愛、共同團結進步


土族

——“黨和政府就是要特別關心你們這樣的困難群眾”

時間:2016年8月23日

地點: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

場景回顧: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青海調研考察。這是8月23日上午,習近平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考察時同村民合影。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2016年8月23日上午,習近平來到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考察了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班彥村。習近平詳細了解新村建設方案,進入村民新居察看面積、結構、建筑質量,同監理新居建設的村民們交流。在土族貧困戶呂有金家,習近平同一家人圍坐一起,看反映鄉親們一直居住的舊村狀況的視頻。

習近平拿起扶貧手冊和貧困戶精准管理手冊,逐一詢問發展種養業、參加勞務培訓、孩子上學、享受合作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扶貧措施的落實情況。【詳細】

總書記囑托:

黨和政府就是要特別關心你們這樣的困難群眾,通過移民搬遷讓你們過上好日子。

移民搬遷要充分征求農民群眾意見,讓他們參與新村規劃。

新村建設要同發展生產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民族、區域、文化特色及風貌結合起來。

今昔變化:

據《人民日報》2019年9月8日報道,截至2019年7月底,青海“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全面完工,5.2萬戶、20萬名群眾“拔窮根、挪窮窩”,在新的土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回族

——“讓老百姓時時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時間:2016年7月18日

地點: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

場景回顧: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調研考察。這是7月18日下午,習近平在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馬克俊家同一家人和村民代表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李濤攝

2016年7月18日下午,習近平在固原市冒雨考察了兩個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在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他察看村容村貌,到回族貧困戶馬科、馬克俊家中詳細了解脫貧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情況。從住房、設施、牛棚到就業、收入、上學、看病、公共服務,習近平一一察看、關切詢問。

在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習近平側重了解了黨員示范帶頭和能人大戶帶動、發展冷涼蔬菜種植產業幫助農民脫貧的情況。他看工作展板、看蔬菜瓜果,同種植大戶和務工群眾交流,向他們詢問土地流轉的具體操作和無公害種植的基本要訣,同他們一起算投入產出賬。【詳細】

總書記囑托:

好日子是通過辛勤勞動得到的。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今昔變化:

據《人民日報》2019年11月15日報道,近幾年,姚磨村創辦了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周邊十幾個村發展冷涼蔬菜產業,種植面積達1萬畝,帶動1700余戶4173人共同致富。

 

時間:2016年7月19日

地點: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移民村

場景回顧: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調研考察。這是7月19日上午,習近平在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移民村,看望慰問移民群眾。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2016年7月19日,習近平來到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移民村考察。他沿途聽取鎮區規劃建設情況介紹,實地察看花卉香菇種植、蔬菜香菇種植等農業科技大棚,了解該村種植、養殖、勞務等產業發展情況。在村黨群服務中心,他詳細了解閩寧鎮扶貧攻堅、福建省對口幫扶等情況,並視察民生服務大廳、衛生計生服務站,對現場工作人員和辦事、就醫的群眾表示慰問。隨后,他來到回族移民群眾海國寶家中看望,並同村民代表交談。【詳細】

總書記囑托:

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大家庭裡,就是要讓老百姓時時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要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把移民搬遷脫貧工作做好。

今昔變化:

據《人民日報》2020年2月2日報道,2019年,閩寧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3500元以上。


赫哲族

——“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勤勞奮斗,中華民族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

時間:2016年5月24日

地點: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

場景回顧:

2016年5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同江市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眾。在村文化活動中心,習近平饒有興趣地參觀了赫哲族民俗展。一些村民身著民族服裝,正在學習赫哲族特有的伊瑪堪說唱藝術。大家簇擁到總書記身邊,唱了一曲又一曲。習近平邊聽邊拍手打起節拍。一位5歲的小朋友用稚嫩童聲為總書記唱了一首赫哲族歌謠。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6年5月24日下午,習近平冒雨來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首先到村活動中心,聽取村裡建設和工作介紹,重點了解2013年8月該村遭受特大洪災后重建情況。

接著,習近平參觀了赫哲族民俗展,觀看了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教學。

隨后,習近平來到赫哲族村民尤桂蘭家中看望。得知一家人現有耕地150畝、漁船1隻,通過捕魚、流轉土地等年純收入約8萬元,習近平很高興。年逾八旬的尤桂蘭拿出自己當年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時的照片給總書記看,習近平稱贊她是個老先進了。【詳細】

總書記囑托:

我們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說到就要做到,今后黨和政府還會關心支持大家。

在祖國大家庭裡,56個民族是親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勤勞奮斗,中華民族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各族人民生活一定會更加富足美好。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