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6日20:5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關鍵詞:博學
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校訓出處:《論語·子夏》
背后的故事:
復旦大學校訓的故事要追溯到1913年,時任校長李登輝是畢業於耶魯大學的教育家。當年留洋歸國的他效仿外國名校傳統,打算為復旦制定校訓。
李校長從《論語·子夏》遴選校訓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隨后,古漢語造詣頗深的復旦創校校長馬相伯幫助遴選。在1915年復旦大學建校10周年時,這句名句正式成為復旦校訓。
中山大學: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校訓出處:《禮記·中庸》
背后的故事:
中山大學的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記·中庸》。《中庸》第十九章說:“博學也,審問也,慎思也,明辨也,篤行也。”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隻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自己修養成“君子”。
當時的孫中山處於偉大民主革命的時代,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視教育,造就一代振興中華的人才。中山大學的十字訓詞是他繼承傳統的教育形式而賦予時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針和內容。有學者說這也是近代思想創新的裡程碑。
關鍵詞:包容
四川大學: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背后的故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出自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在成都科技大學和華西醫科大學並入后,川大明確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校訓。
它反映了“三強合並”前三校不斷融合、改革、發展的歷史。體現了繼承和創新的統一,科學與民主精神的統一。大學是各種文化思潮沖撞和對話的舞台,也是各家各派學術思想匯聚的大海,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並且該校訓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關鍵詞:師范
北京師范大學: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背后的故事: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這廣為熟知的北師大校訓,由國學大師啟功於1997年揮筆寫就。校訓簡約義達。起初,學校曾邀請校內很多專家學者共提方案,啟功自己也擬出不同訓詞,但最后敲定“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八字,顯得平易通暢且深刻含蘊。它不但緊扣“師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學與行,理論與實踐,做學問與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師等之間的辯証關系。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