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大學校訓中的“關鍵詞”:揭秘名校背后的故事【2】

2017年09月06日20:5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原標題:大學校訓中的“關鍵詞”:揭秘名校背后的故事

  浙江大學:求是創新

  背后的故事:

  1937年,因淞滬會戰打響,時任校長竺可楨帶領浙大“西遷”。浙大“西遷”至廣西宜山后,竺校長在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范》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1938年11月19日,竺可楨確定“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

  在歷次演講中,竺校長反復強調:“求是精神”就是一種“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理”的精神,必須有嚴格的科學態度,“一是不盲從,不附和,隻問是非,不計利害﹔二是不武斷,不蠻橫﹔三是專心一致,實事求是”,“求是精神首先是科學精神,但同時又是犧牲精神、奮斗精神、革命精神”。

  1989年1月,在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被確定為國家教委綜合改革試點院校后,學校提出“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口號,並將其概括為“求是創新”。新時代下,“求是創新”已成為浙江大學師生們的行動指南。

  關鍵詞:感恩

  上海交通大學: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背后的故事:

  上海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在創辦的121年的歷史進程中,校訓幾經變化。1898年,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首任校長何嗣焜手訂校訓為“和厚、肅靜、勤奮、整潔”﹔1910年唐文治校長將“勤、儉、敬、信”四個字訂為校訓﹔1921年學校又將“勤、慎、忠、信、恆”五個字訂為校訓﹔再至1930年的“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史烈題寫的校訓。

  1995年上海交通大學提出了“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新校訓。

  飲水思源,簡單的解釋就是指喝水的時候要記著水是從哪兒來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徵調曲》中有“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之句﹔宋時的宗禮《大鑒禪師殿記》中有“飲水知源,自覺自悟,師豈遠哉”之句。

  關鍵詞:創新

  南開大學: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背后的故事:

  1934年,當張伯苓先生在南開學校創辦30周年校慶紀念會上,宣布將“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作為南開校訓。

  張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的愛國思想。”“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所謂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要能趕上新時代,而且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