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還原一個真實的村上春樹:“陪跑”諾獎的馬拉鬆跑步健將

2016年10月24日15:0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村上春樹 (資料圖)

今晚,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了,獲獎者是美國民謠詩人鮑勃·迪倫。此前,小伙伴們是不是又期待又害怕:除了關心中國作家能否再折桂冠,還要操心連續多年“陪跑”諾獎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能否拿獎。

憑借《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且聽風吟》等暢銷書揚名世界的村上春樹,被稱為“最悲情的諾獎陪跑”,他的“御用中文翻譯”林少華曾調侃自己每年10月被媒體“圍攻”的情形:我真心希望他趕快得了算了,一勞永逸,要不然每年跟著預祝,太折騰了。

其實,除了村上的書迷,有多少“吃瓜群眾”只是沖著他“陪跑專業戶”的頭銜來湊熱鬧的?又有多少人知道,村上本人是怎麼看“陪跑”這件事的?

今天,小編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村上春樹,也許他跟你想象中的很不一樣。

林少華與村上春樹(資料圖)

資深文青:“離經叛道”的爵士酒吧老板

“翻譯了20多年,和村上見了2次面”,在林少華眼中,村上春樹一副“永遠的男孩”形象:灰白色牛仔褲,三色花格襯衫,裡面一件黑T恤,挽著袖口,露出的胳膊肌肉隆起,手相當粗碩。小男孩的發型,中等個頭偏矮,沒有挺拔的身材,沒有洒脫的舉止,沒有風趣的談吐,走在路上也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說話時,眼睛不對著你,而是看著桌面,和他書裡面的男主人公一模一樣。

1949年,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從小嗜讀若渴,在成長過程中,對西方文學情有獨鐘,而“從來不曾被日本小說深刻感動過”。加之他后來常年旅居國外的生活經歷,讓他的作品有種對本國精神的刻意遠離,雖是日本作家,但作品卻“不日本”。

年輕時,村上春樹也有過一段“離經叛道”的歲月:離開了大學,沒有完成學業,並且還結了婚,又借了錢開了酒吧,然后每天沉迷於自已最愛的爵士音樂。村上經營的爵士樂酒吧,白天賣咖啡,晚上做酒吧,他還以自家寵物 “彼德貓”為它命名。

有人說,中國文藝青年必讀三大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張愛玲和村上春樹。村上作品中流露出的氣質,與他本人的愛好密不可分:喜歡西方音樂、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雷蒙德·卡佛(被譽為“美國的契訶夫”)、美食等,這些都是文藝青年們的最愛。

雖然無法一睹酒吧昔日的光景,但從村上近年來展示的書房照片中,我們依然能看到他深入骨髓的文藝氣質。

書房整整齊齊,村上春樹的書桌是個長條桌,有點類似酒吧吧台的長條桌。(資料圖)

桌上滿滿的黑膠唱片,村上的書房更像是唱片店,連牆上挂的照片都是關於音樂的。(資料圖)

除了收藏黑膠,還有很多音樂CD。(資料圖)

下一頁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