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15:0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奇妙轉折:一場棒球賽令他“突發奇想”
在1978年4月1日下午一點半左右,酒吧老板村上春樹突發奇想,做出了一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決定。
村上回憶,他當時坐在神宮球場的外場觀眾席上,一個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觀看棒球比賽的。“我最喜歡的球隊是養樂多隊,當天是和廣島隊比賽。養樂多隊在一局下上場的第一棒是個美國人,大衛•希爾頓。……我記得很清楚他是當年的打擊王,總之,投出的第一球就被他打到左外野,二壘安打。就是那時我起了這個念頭:我可以寫一本小說。”
此后每天,爵士酒吧打烊后,他就用文具店裡買來的鋼筆和紙,在爵士樂的沐浴下,訴說一種村上式的孤獨和憂傷。
29歲時,村上春樹寫出了他的處女作《且聽風吟》,一舉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
“逃離”日本:旅居海外尋找一張安靜的書桌
成名后,各種出版邀約、媒體採訪、公眾活動等擾亂著村上春樹的寫作計劃,為了“躲避”外界的紛擾,他開始斷斷續續在國外旅居。
1986年,村上與妻子赴歐旅居3年。在國外幾乎與世隔絕的狀態中,他隻管埋頭大寫特寫。當他帶著一摞厚厚的稿紙再回到日本時,誰都沒有想到,這部小說將瘋狂暢銷——《挪威的森林》使村上春樹“從一個作家變成了一種現象”。
1990年秋天,剛從歐洲回國的村上,為了尋找一張安靜的書桌,再次收拾行囊上路,去往美國普林斯頓。期間,他創作了《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和《奇鳥形狀錄》。
村上坦言,規律的作息時間是他多年來持之以恆寫作的保障。他曾在回憶錄中詳細地描述過自己一天的活動:每天早晨四點鐘起床,然后一直寫作,直到中午,下午長跑訓練,逛逛二手音像商店,最后在下午九點鐘時和妻子回家。
諾獎“陪跑”:諾獎不怎麼合我的心意
跟突然決定將寫作當成職業一樣,1982年的秋天,村上春樹開始跑步,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巧合。有網友笑言,村上春樹這麼喜歡跑步,是不是一開始就注定了他“專業陪跑”的命?
不過村上春樹可不這麼認為。對於拿獎和“陪跑”,他回答:“可能性如何不太好說,就興趣而言我是沒有的。對於我最重要的是讀者。而諾貝爾文學獎那東西政治味道極濃,不怎麼合我的心意。”
如果真拿到了諾獎,也許對村上春樹而言,反而是“惡夢”。村上曾說:“我的弱項之最是儀式、致辭和派對。如果這三者聯袂而至,那簡直就成了噩夢一場。”。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