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條天路,一個夢想——藏族“愚公”斯那定珠傳奇【4】

2016年05月19日10:25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一條天路,一個夢想——藏族“愚公”斯那定珠傳奇

這是香格裡拉大峽谷巴拉格宗景區內的高山和峽谷之間由斯那定珠出資修建的道路(手機拍攝,5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錢彤 攝

一種精神:飄揚在雪山上那面鮮紅的黨旗

捧在我心間的是那動人的故事

千年不朽的文明是我心靈的歸宿

——歌曲《天邊的巴拉格宗》 斯那定珠作詞

天有不測風雲!一切正向好發展時,路斷了。

大地一陣震顫。

2013年8月28日,迪慶發生5.1級地震,震中離景區很近。當時,斯那定珠正在昆明出差,打電話一直聯系不上景區,讓他半天緩不過神來。他第一時間乘飛機趕回迪慶,投入救援。

核查損失、清理路面、安撫員工……正在忙碌時,8月31日,又發生5.9級地震。數不清的卡車一樣大的石頭堵住了峽谷,景區成了“孤島”,員工、村民和施工人員400多人被困其間。

一些村民和工人的情緒越來越激動,有人說著怪話,不斷謾罵,有人想自己沖出景區,場面眼看失控。而此時,余震頻發,兩邊山上落石不斷,貿然行動,傷亡不可避免。

怎麼辦?面對地震災情,黨員骨子裡的擔當讓他腰杆更硬了。

“我是黨支部書記!大家放心,黨和政府會來救大家的!”這時,斯那定珠跳上一張桌子,把大家叫到一起,嗓子都喊啞了,最終使大家按計劃統一行動。

安撫好群眾情緒,他覺得一刻也不能耽誤,一邊組織公司機械設備搶通公路,一邊指揮大家坐上景區的32輛環保車,並拉上糧食、蔬菜、帳篷等物資,向巴拉村附近寬闊之處轉移。盤山路上,在震顫中,車輛艱難行進。就在抵達安全地帶不久,又發生了一次大的余震,剛走過的路瞬間被落石阻斷。

余震頻繁,雨水不斷,巨石堵路。“景區的食品、被子都無償拿出,一定要確保被困人員有飯吃、有住處。”他說,“帶領大家抗災救災,這是一個共產黨員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他和黨員睡在車底,讓老人婦女等住在帳篷和車上,堅持了5天6夜。期間,為了早日帶大家走出困境,斯那定珠又組織景區員工、施工隊員搶修道路。終於在9月5日與武警救援隊搶修的便道相通,被困人員無人傷亡,全部獲救。

“如果我只是老板,工人們就不會聽安排,就可能亂起來,就會有死傷,因為有黨支部在,大家才安心。”斯那定珠說。

地震中,景區公路受損30多公裡,修復難度跟景區剛開發時差不多,他落下了傷心的淚。但他安慰村民和員工,“人在,路就在!”清理碎石、重建水電通信……他又挺起了脊梁,頂著極大的資金壓力與社會壓力迅速開展災后重建。

如今,進入位於水庄村的景區接待中心,一面黨旗高高飄揚在樓房上空,鮮艷而醒目。“這面黨旗一直看著我在峽谷裡做事。”斯那定珠臉上表情堅毅。

那浪村村民可耕田地較少,他領著黨員幫助治理河道,改道建田﹔

為了讓員工更加關注生態保護,他帶領黨員義務植樹,宣傳環保理念﹔

為避免黨支部出現紀律作風問題,他緊抓支部作風建設。

……

在管理景區的同時,他時刻不忘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周圍村子的群眾發展出謀劃策。

走出峽谷致富,傾其所有援鄉,他是鄉親們眼中的“傻孩子”﹔開發故土,向世人展示巴拉格宗的大美,他是同行人眼中的“倔漢子”。憑著堅強、果敢和擔當,斯那定珠得到各方面的肯定,榮譽稱號紛至沓來。

眾多榮譽中,他最看重的是入選“中國好人榜”和“雲南省道德模范”。“做了一些事情,能得到黨組織和群眾的認可,這讓我很踏實。”談到未來,他有更大的夢想,“要把巴拉格宗打造成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鋪路、清理河灘、接待游客、宣傳景區……現在的斯那定珠依然忙碌不已,甚至最近兩個月才見到妻子兩次。巨額債務有時讓他感覺喘不過氣來,但每天見到四面八方的客人時,他依然笑呵呵的。

“我還有很多計劃,但先保密。可以透露給你的是,想領著村民去北京,看一看天安門廣場。”說到這裡,他又憨憨地笑了。(新華社昆明5月18日電 新華社記者唐衛彬、錢彤、王長山、侯文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人物事跡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