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未來戰場誰能橫刀立馬——
選將標尺:把想打仗謀打仗能打仗的人用起來
未來戰場,誰能橫刀立馬?
這一問,敲擊在中國軍人的靈魂深處。
這一問,需要用行動和能力來作答。
這一問,一直縈繞在最高統帥的心頭——
“關於軍隊建設和改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
昔日烽火歲月,共和國戰將的一段段傳奇,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
綽號“王瘋子”的王近山,善打硬仗惡仗,多次血戰沙場,從營長直接升職為團長,20歲成為紅軍師長﹔解放戰爭中,四野5師師長鐘偉指揮作戰狂放精細、勇猛敏捷,被直接提拔為縱隊司令。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如今和平年代,人們的目光四處尋覓,共和國新一代戰將在哪裡?
這一問沉甸甸——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
戰爭年代,一場場戰斗考驗著每一名指揮員。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贏,立竿見影,用誰不用誰,一目了然。
今天沒打仗,我們靠什麼選出勝戰之將?
站在時代制高點上,習主席高瞻遠矚地指出,我們要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目標要求,貫徹體現到干部工作方方面面,作為衡量和選用干部的標准,轉化為干部工作的制度安排,並發出了為戰選人、以戰用人的號令:“把那些想打仗、謀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來。”
新年伊始,新成立的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主要領導和新組建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公開亮相。一時間,網絡上興起一股解讀熱潮,梳理他們個人簡歷,有心的網友總結出這樣幾個關鍵詞:實戰經歷、指揮聯合軍演、完成急難險重任務……
軍隊選人用人標准清晰了,選將用將眼光高了。自2013年4月開始,中央軍委集中對全軍和武警部隊軍級以上領導班子進行考核,歷時9個月之久。大范圍、高規格、深層次的考核,向全軍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選賢任能,用打仗的標准選人用人,讓想打仗的有舞台、鑽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頭。
然而,承平日久,打仗這個“選將刻度”在有些部隊有些人心裡模糊了。對此,習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能打仗、隻想在軍隊混個一官半職、謀取待遇的人,不僅不能提拔,而且要批評教育。”
領袖所思、所憂,就是全軍所行、所為。中央軍委印發《關於加強新形勢下選人用人工作監督的意見》,原總政治部印發《關於嚴格落實軍隊干部任職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軍隊后備干部工作規定(試行)》《作戰部隊指揮軍官任職資格規定(試行)》等制度規定,從干部考核、后備干部、任職資格、任職回避等方面匡正選人用人風氣,極大地提振了軍心士氣,引來全軍官兵齊聲點贊。
功名隻應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走訪全軍部隊可以發現,各級黨委機關牢記習主席的殷殷囑托,堅持戰斗力標准選人用人,營造出想戰者留、能戰者用、勝戰者上的濃厚氛圍——
東海艦隊堅持把打仗本領過硬、完成重大演訓任務表現突出的干部用到緊要的位置上,2014年以來調整的76名師團班子成員都有執行重大任務經歷,提升的副師職干部91.1%、正師職干部100%來自作戰部隊。
原廣州軍區黨委研究制訂了《關於嚴格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若干規定》,把能打勝仗的能力標准分解細化為5類40余條考評指標,先后有156名干部因表現突出提前晉職晉銜﹔與此同時,4人因完成重大任務表現不力被免職或調離工作崗位。
武警海南省總隊黨委出台《團級干部考評實施辦法》,明確規定選拔任用干部必考軍事。2013年度后備干部選拔中,15名軍事訓練考核成績靠后的干部被淘汰﹔2014年年初,3名軍事訓練成績不達標的干部暫緩提升,形成“誰謀打仗、善打仗,就提拔誰、重用誰”的鮮明導向。
原沈陽軍區、原蘭州軍區相繼出台加強和改進干部考核任用工作的辦法舉措,優先使用經過作戰部隊崗位歷練的干部,一批綜合能力強、軍事素質好的團以上干部被提拔到要緊、吃勁的崗位上。
鼙鼓催征烽火路,何懼馬革裹尸還。初春時節,記者行走在戰鷹呼嘯的起飛線、硝煙彌漫的導彈陣地、雷達飛旋的警戒哨位,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位新型軍事人才叱咤空天、決勝萬裡的慷慨英姿……
結 語
恩格斯說,衡量一次軍事改革是否成功,標准可能有多種多樣,但最根本一條是看經過這種改革的軍隊能否經受住戰爭的考驗。
今天,改革大潮涌起,強軍號角嘹亮。
2020年,改革目標,已矗立在不遠的前方。
過去3年,全軍官兵一路風雨兼程。
未來征途,三軍將士還須夙興夜寐。
有道是,建非常之功,待非常之人。我們相信,快速崛起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方陣,將成為我軍改革的強勁“引擎”!(記者 柳剛 秦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