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羅志軍:共同建設江蘇人民的美好家園

2016年02月26日10:2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共同建設江蘇人民的美好家園

一、以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為引領,彰顯新江蘇建設“環境美”的目標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深刻回答了什麼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提供了科學指南。總書記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把實踐經驗、規律性把握上升為理論學說,形成了科學的理論框架。在使命擔當上,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我們黨的行動綱領,作為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融入治國理政藍圖。在奮斗目標上,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發展理念上,把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在方法路徑上,把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制度保障上,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為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作出系統的頂層設計,以嚴格的法度和規矩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覺和生態自覺,體現了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深遠謀劃,對促進公平正義、增進民生幸福的認識升華。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學習,悟透精髓要義,掌握這一有力思想武器,用以指導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生態文明建設十分關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全國兩會,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向江蘇提出了“三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就是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明確要求我們把生態文明作為“兩個率先”的重要標杆,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省工作的重點任務。2014年12月考察江蘇期間,總書記殷切希望我們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把“環境美”作為重要的目標內涵,並強調經濟要上台階,生態文明也要上台階,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注入了強大動力。

江蘇歷來高度重視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新世紀初又明確了建設生態省的目標,並把環保優先、節約優先作為江蘇發展的重要方針。2007年太湖藍藻水污染事件發生后,我們深刻反思、吸取教訓,提出鐵腕治污、科學治太,制定實施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集中各方力量,加大有效投入,取得明顯成效。2011年省委召開十一屆十次全會,明確把“生態更文明”作為“兩個率先”的新內涵、新標准,把生態文明建設工程作為“八項工程”之一,專門出台行動計劃,組織實施“六大行動”。啟動村庄環境綜合整治,提出用五年時間完成所有自然村庄環境綜合整治,這一民心工程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2011年底召開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進一步把“生態更文明”列入全省總的奮斗目標,把生態環境指標列為《江蘇省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核心指標,努力使生態文明成為江蘇發展的重要品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為引領,特別是按照總書記對江蘇的重要指示要求,展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布局。2013年省委召開十二屆五次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對生態文明建設要認識再深化、目標再提升、措施再加強,將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六大行動”拓展為“七大行動”。2014年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對新江蘇建設“環境美”的實踐內涵作了明確,並提出具體要求。隨著這些新部署的展開,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在全國率先頒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出台《關於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率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作出頂層設計、明確目標方向。

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對生態建設的滿意度不斷提高。空間管控上,率先制定出台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並劃定生態紅線,全省生態紅線區域面積佔到國土面積的22%以上。產業發展上,形成“三二一”現代產業結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和佔比加速擴大,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資源利用上,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與2010年相比,單位GDP能耗下降22%,單位GDP建設用地規模下降了33%。污染治理上,一些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控制,PM2.5年均濃度值逐年下降,太湖治理連續8年實現“兩個確保”,城鄉環境整治覆蓋率達到95%。生態建設上,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2.5%,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42.7%,率先實現省轄市國家園林城市全覆蓋,建成國家森林城市5個。全省綠色發展指數從2010年的60.5提高到2014年的76.4,累計建成國家生態市縣37個、佔全國的1/3,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抽樣調查滿意率達86.5%。這些成績,既有可靠的數據支撐,也有可觀可感的鮮活例証,反映了統計指標與老百姓感受的總體一致,產業轉型升級與生態建設成效的總體一致,實實在在地增進了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堅定了我們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信心。

在實踐中,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形成了鮮明的工作特色,需要在今后繼續加以堅持和發揚。始終保持高度的生態自覺,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事關長遠發展的全局性重大問題,在全省強化形成鮮明工作導向。始終堅持統籌謀劃、整體推進,與時俱進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定位,率先形成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體系,實現各項工作的全面有序展開。始終堅持精准發力、重點突破,以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為抓手,聚焦重點關鍵環節和突出矛盾問題,開展系列行動,確保了各項工作都能夠抓得起來、推得下去、見到實效。始終堅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難題,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始終堅持以群眾實際感受為評價標准,聚焦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下大力氣攻堅,務求見到實效,使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在廣泛群眾基礎之上。

現在,我們已經邁上“十三五”發展的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有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指引,有歷屆省委、省政府多年打下的堅實基礎,有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隻要我們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江蘇一定會贏得永續發展的光明未來。“十三五”期間,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總的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牢固樹立、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特別是綠色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展現新江蘇“自然環境之美、景觀風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鄉協調之美”交相輝映的“環境美”現實模樣,確保如期實現生態省建設目標,努力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省。

戰略上,要把握江蘇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加強系統謀劃,把握目標定位,久久為功、穩步推進。新江蘇的“環境美”覆蓋面廣、要求高,包括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產品供給持續增加,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等。要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立足江蘇發展的新階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實踐,力爭實現兩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目標:一是環境拐點爭取早日到來。按照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之間構成一個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曲線,江蘇人均GDP已經達到1.4萬美元,有望進入生態環境質量的逐步改善期,也就是綠色增長期。“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質量隻能變好,不能變壞”是必須守住的底線,實現生態環境總體性好轉拐點的早日到來則是更高擔當。我們要更加堅定不移地做到“三個決不”: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決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幸福為代價換取當代人的“富足”。二是綠色發展成為鮮明優勢。實踐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江蘇由於自然資源稟賦的限制,客觀上生態環境容量是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充分利用這種倒逼壓力,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鳳凰涅槃,使綠色發展成為江蘇繼續走在前列的鮮明優勢和品牌,不僅對江蘇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在全國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要進一步強化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在新常態下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革命”作為突出任務,真正讓綠色成為新的增長點和競爭力,讓江蘇發展包含更多的生態質量。

戰役上,要抓住關鍵點,組織攻堅戰,打好殲滅戰,爭取生態文明建設的更大主動。日前省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了我省生態文明改革實施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和今后兩年的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重點任務行動方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重點任務行動,就是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的要求,組織實施一批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重點工程,為建設“環境美”的新江蘇提供堅實保障。重點要達到四個階段性目標:一是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特別是在群眾感受最深的大氣、水、土壤等質量問題上有明顯好轉﹔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節能減排走在全國前列,夯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根基﹔三是生態系統保護明顯加強,以山水林田湖為重點,加強系統修復與保護,讓透支的資源環境逐步休養生息﹔四是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著力避免環境公害事件,確保安全度過環境風險高發期,保証生態總體安全。這個行動方案,明確了近兩年的目標任務,目的是要引導各個方面從眼前抓起,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一個一個骨頭地啃,一步一個腳印地干,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最終確保“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