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英雄來奠基

2015年09月10日10:17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英雄來奠基

英雄不朽,人民萬歲!英雄無論有名無名,他們的奉獻彪炳史冊,他們的功績與世長存,血與火的抗戰歷史告訴我們——

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英雄來奠基

挺起胸拿起槍,沖鋒前上。

日本帝國主義一定滅亡!

……

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

1937年9月4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跟隨上海話劇界戰時演劇二隊來到徐州,進行抗日文藝宣傳。徐州軍民熱血澎湃的抗日激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給予了他無限的創作靈感,這首全長約22秒的《徐州是英雄的故鄉》應運而生。

簡短的歌詞把我們帶回到了70多年前那個戰火硝煙的抗日戰場,激昂高亢的旋律,讓我們看到無數英雄兒女保家衛國的責任擔當。正是他們的奉獻和犧牲,擋住了日本帝國主義瘋狂的鐵蹄﹔正是他們的精神和意志,挺起了軍民不屈的民族脊梁。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因為這個民族從不缺少英雄,翻開抗日英雄錄,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呈現眼前,他們當中既有趙尚志、左權、彭雪楓、張自忠、戴安瀾等抗日名將,也有“沂蒙母親”王換於、“八女投江”冷雲、鐵道游擊隊彭亮、東北大學學生苗可秀等平民英雄。這是一部氣勢磅礡的英雄史詩,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根基,是我們今天開創新事業的力量源泉。

山河破碎,英雄憑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后,北平、上海、南京相繼淪陷。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狂妄地叫囂道:“三個月解決支那事變。”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英勇的中國軍人最先站了起來。在北平南苑,守軍與來犯的日軍展開了殊死搏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后殉國﹔在平型關,飢寒交迫的八路軍戰士伏擊了號稱“鋼軍”的板垣師團,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淪陷的上海,謝晉元以一個營的兵力死守彈丸之地,在數萬日本陸、海、空軍的猛烈攻擊下,謝晉元和他率領的“八百壯士”奮勇殺敵。

戰場殺敵、做出犧牲的官兵是英雄,淪陷區堅持斗爭的敵后武裝、人民群眾同樣是英雄。不同於那些馳騁疆場的軍中英豪,這些英雄的功績往往深藏幕后,有的甚至因為各種原因未能留名史冊,但恰恰是這種英雄,將日寇徹底拖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在魯中山區,我軍戰士所穿的布鞋十分緊缺,當地群眾晝夜趕制,及時供應部隊,鞋子裡還繡著各種小布條,上面既有對日寇暴行的控訴,也有對抗日將士的祝福﹔在北京密雲,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在原山東惠民地區,“模范媳婦”尹洪英送郎參軍,並把家中一切重擔全部扛下來,讓丈夫安心在前方殺敵立功﹔在泰國,時任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的蟻光炎先生組織海外華僑抵制日貨,組織僑胞捐獻衣物,甚至隻用3天就把泰國的布匹都買光了。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在半壁河山淪於日寇鐵蹄之際,正是一個個擁軍壯舉鑄就了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正是一位位平民英雄奏響了救亡圖存的恢宏樂章。英雄不朽,人民萬歲!英雄無論有名無名,他們的奉獻彪炳史冊,他們的功績與世長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