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塞西而言,2014年,他度過了人生第60個生日﹔這一年,他當選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總統。60年前,塞西出生在開羅老城區的一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如今,塞西成為決定埃及未來和方向的關鍵人物。
今年5月,塞西以96.9%的支持率當選埃及總統,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這位在軍政兩界最有權力的政治強人身上。與前幾任愛講“官話”的總統不同,塞西在公開場合更習慣講一口濃重的埃及方言。一般認為,講“官話”是高雅和有教養的表現,但塞西不以為然。在經歷了三年政治動蕩和經濟衰退后,埃及民眾渴望的是穩定和發展,他們更願意相信一個真正來自人民,並且和他們有著“共同語言”的埃及總統。
2015年將至,埃及如何在紛亂復雜的國際舞台上重拾大國地位和大國自信,塞西以其獨特的語言向全世界闡釋了他獨特的國際視野。
向東看,平衡性的大國外交
今年2月,塞西以國防部長的身份到訪莫斯科,不僅拿下軍購大單,還得到普京對其本人參選總統的支持。觀察人士認為,作為埃及軍方最高領導人,塞西的這次出訪釋放出埃俄關系將出現歷史性突破的強烈信號。
埃及政治分析人士伊瑪目·拉馬丹認為,30多年來,美國通過對埃每年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其他軍事合作,直接或間接影響埃及的內政外交,利用埃及的地緣影響力為其中東戰略目標服務。比如,美國軍艦在經過蘇伊士運河時享有優先通行權,埃及保証以色列的安全利益,配合美國反恐行動等。長期以來,埃及被視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堅定盟友和戰略伙伴。
然而,美國在關鍵時刻背信棄義,讓塞西等埃及領導人開始反思一味地“向西看”“向美國看”的外交政策存在的弊端。2011年,穆巴拉克在百萬示威民眾要求變革的呼聲中黯然下台,這一次美國人沒有救他。2013年,埃及“二次革命”將不得民心的前總統穆爾西趕下台,美國卻指責軍方發動“政變”,暫停了對埃每年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埃及經濟雪上加霜。
今年8月,新任總統塞西將俄羅斯作為阿拉伯世界以外的首個出訪國,體現了埃及外交政策“向東看”的戰略調整。普京8月12日在索契與塞西舉行會晤,雙方就積極拓展兩國在軍事、能源、投資等領域的合作達成共識。10月,普京與塞西就建立俄羅斯工業園區達成協議,該項目作為“蘇伊士運河走廊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將於近期開工。據悉,俄羅斯2015年對埃投資額預計將達到10億美元,而2013年這一數字僅為6600萬美元。與此同時,普京將於明年1月訪問埃及,雙方將簽署更多新的合作協定,為埃俄關系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埃及人常把塞西比作“普京”,不僅因為他們都出身於情報部門,更是因為塞西強硬的作風、不妥協的意志和高瞻遠矚的國際視野。其中另一層隱喻是,埃及迫切希望回到革命前阿拉伯世界領袖的大國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塞西“向東看”並不意味著背棄美國。埃及《金字塔報》指出,美國將始終是埃及的合作伙伴,埃及應當在平衡好與東西方大國關系的過程中維護自身的利益。據悉,美國已向埃及派駐新的大使,國會近期將批准恢復對埃軍事援助項目。一系列跡象表明,美國正迫切回歸埃及,而埃及在反恐合作等地區事務上也需要美國的支持。
向前看,多邊外交經濟先行
經濟發展停滯是塞西上任后亟須解決的難題。縱觀塞西半年來的外交行程和成果會發現,談得最多的是經濟合作,成果最大的是吸引投資。
6月25日,塞西將阿爾及利亞作為其上任以來首個出訪國家。作為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阿爾及利亞同意年內向埃及輸送72.5億立方米天然氣。8月10日,塞西訪問沙特,其中一項重要議題是續簽今年9月至明年6月的石油援助協議。自去年7月以來,沙特已向埃及提供價值40億美元的石油援助,成為最大的對埃及石油援助國。“左手要氣,右手要油”,塞西的“能源”外交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埃及能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為了提振經濟,塞西提出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新運河項目、金三角投資區等一系列發展規劃。明年3月,埃及將舉辦國際經濟峰會,吸引全球資本進入埃及。國際合作部表示,明年埃及政府將推出能源、運輸、水利等20多個開發項目,計劃吸引外資100億美元∼120億美元。今年11月,塞西的歐洲之行更多聚焦於經濟議題。塞西訪問傳統伙伴意大利,簽署了9項價值5億美元的經貿協議。在法國,塞西著力向數十名法國企業家介紹埃及的宏偉經濟藍圖,希望引進法國的先進科技來帶動國內高技術產業。
記者明顯感覺到,埃及各地基礎設施建設正全面鋪開,其熱度之高、范圍之廣令人印象深刻。但記者同時注意到,保証充足的資金和能源供應是塞西實施經濟復蘇計劃的重要前提。因此,埃及正以開放的態度面向全球投資者,塞西不遺余力推行的多邊外交正是以服務國內經濟發展為首要目的。
向周邊看,積極參與地區合作
埃及軍人習慣戴墨鏡,給人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距離感。從軍人變身總統,塞西摘下了墨鏡,顯得更加親近和易於溝通。對於剛剛經歷兩次政治變革的埃及,亟須坦誠地同世界對話,增進相互間的理解和信任。
6月26日,塞西出席第23屆非洲聯盟首腦會議並致辭,這是埃及缺席非盟一年后的首次回歸。去年7月,由於埃及政局出現變數,非盟宣布在埃及恢復憲法秩序前暫停其成員國資格。
“埃及離不開非洲”,塞西在非盟峰會上表示,埃及始終沒有停止對非洲事務的關切。埃及希望“重返”非洲,並在非洲事務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用非洲方案解決非洲問題”,在面對尼羅河水資源爭端等地區問題上,塞西強調對話與合作的重要性,並與埃塞俄比亞、蘇丹等尼羅河水域國家達成諒解和共識,這對於改善埃及外部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東問題上,埃及正作為主導力量回歸地區舞台。8月27日,在埃及的積極斡旋下,巴以雙方達成長期停火協議,結束了加沙地區持續50多天的軍事沖突。作為巴勒斯坦鄰國,埃及是唯一一個與加沙有邊境口岸的阿拉伯國家,其在調停巴以沖突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在反恐合作上,塞西始終保持與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蘇丹、沙特、約旦等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的密切溝通。埃及金字塔戰略研究中心分析稱,埃及、沙特、阿聯酋應當構建中東地區戰略三角,在應對地區挑戰上協調一致,為恢復地區穩定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
在聯合國,埃及外交官正努力在明年10月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爭取一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埃及期待明年能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記者 於杰飛)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