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原中央常委、浙江省主委,我國著名半導體材料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省科協原主席、原浙江大學副校長、教授闕端麟先生遺體告別儀式,於2014年12月22日上午在杭州舉行。
闕端麟先生住院、病重期間及逝世后,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胡錦濤、李鵬、溫家寶、吳官正,以及劉延東、趙樂際、趙洪祝、楊晶、沈躍躍、韓啟德、路甬祥,中央和國家機關領導袁貴仁、白春禮、潘雲鶴、楊衛、呂祖善、周國富等,省領導夏寶龍、李強、喬傳秀等,老同志李澤民、沈祖倫、萬學遠、柴鬆岳、王家揚、商景才、劉楓、李金明等,浙江大學領導金德水、林建華以及50余名兩院院士等前往醫院看望、慰問家屬或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
參加遺體告別儀式並獻花圈的有:喬傳秀、鄭繼偉,王啟東、孫家賢、陳法文、吳仁源、薛艷庄、耿典華、汪希萱、程煒、李青、馮培恩、張浚生、張曦等部分老同志,林建華等校領導,汪槱生、沈之荃、韓禎祥等兩院院士,以及各界干部群眾、闕端麟先生生前友好共400余人。中共中央組織部、統戰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九三學社中央,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委宣傳部、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九三學社浙江省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社保廳、省總工會、省科協、省工商聯、省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等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闕端麟先生家鄉送了花圈、花籃或發來唁電、唁函。
闕端麟先生1928年5月19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47年畢業於福州英華中學。195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電機系並留校任教。1953年調入浙江大學,1981年晉升教授。1984年到1988年擔任副校長。1988年到1989年擔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第三、第四屆非金屬材料學科評審組組長、國家科委發明委員會特邀評審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半導體學科評審組組長、浙江省科協主席等職。1984年加入九三學社,歷任九三學社第一、第二屆浙江省委會副主委,第三、第四屆主委,第五屆名譽主委,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九、第十屆中央常委。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第八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1986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8年獲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1990年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同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闕端麟先生是我國較早開始半導體材料研究的著名學者之一,科研成果豐碩。試制成我國第一台溫差電發電機﹔在國內首先用硅烷法成功研制出極高阻探測器級硅單晶﹔首先提出用氮氣作為保護氣直拉硅單晶技術,生產出優質低成本硅單晶﹔發展了單色紅外光電導衰減壽命測試理論和技術,主持研制的測試儀器技術指標大大優於同類進口儀器,使硅單晶工業產品壽命測試儀國產化。多項研究成果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全分子篩吸附法提純硅烷”獲1980年國家發明三等獎﹔“高頻1.09μm紅外光電導衰減硅單晶少子壽命測試儀”獲1988年國家發明三等獎﹔“減壓充氮直拉硅單晶技術”被《科技日報》評選為我國1987年10項重大科技成果之一,1988年獲第37屆尤裡卡世界發明博覽會金牌獎,1989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闕端麟先生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60余年,成績卓越。作為浙江大學半導體材料學科的奠基人,領導該學科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點之一和第一個半導體材料工學博士學位授予點,1988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87年獲批建成高純硅及硅烷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的半導體材料產業作出重大貢獻。首開“半導體材料”等10余門新課,治學嚴謹,精心育人,“桃李滿天下”。
闕端麟先生十分重視參政議政工作,經常親自參加課題調研,積極建言獻策,提出的意見建議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視,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為浙江政協事業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闕端麟先生的逝世,不僅是浙江大學、浙江省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科技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他崇高的科學精神和道德風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