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獨龍江“孤島”的領路人

——記雲南省怒江州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德榮(上)

2014年12月22日10:57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獨龍江“孤島”的領路人

高德榮(右)在村民家裡的火塘邊宣講黨的“三農”政策。本報記者左旭東攝

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怒江大峽谷、高黎貢山深處,生活著一個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神秘民族——獨龍族。獨龍族現有7000多人,其中4400多人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

走在獨龍江兩岸的田野裡,坐在獨龍族群眾新房的火塘邊,記者聽到獨龍族人民紛紛傳頌著一個帶領他們走向新生活“老縣長”高德榮的故事。

“絕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為實現這樣一個承諾,一位共產黨員,主動放棄城市生活,把辦公室搬到艱苦的獨龍江,帶領獨龍族同胞修路架橋、發展產業,使獨龍族人民生活發生了歷史巨變,他就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德榮。

扎根獨龍江的獨龍族老縣長

1954年出生的高德榮是獨龍江畔土生土長的獨龍族干部,1979年,在怒江州師范學校留校任教的高德榮就放棄城市生活,主動返回獨龍江鄉巴坡小學教書。此后擔任過獨龍江鄉鄉長、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長。

有人把獨龍江稱為“世外桃源”,這裡青山疊翠,江水清澈,是一個自然風光旖旎、民族風情迷人的美麗地方。1988年前,獨龍江沒有通往外地的公路,也沒有一座橋梁,人們渡江靠溜索,而從獨龍江到貢山縣城要步行3天。

當時,擔任獨龍江鄉鄉長的高德榮深知,如果沒有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獨龍族群眾便永遠無法與現代文明接軌。於是,高德榮帶領兩位鄉干部奔走昆明,用真誠、執著的態度感動了雲南省有關部門領導。1999年,雲南省投資1億多元,歷時四年,貢山縣城至獨龍江鄉近98公裡的簡易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中國最后一個民族不通公路的歷史。

2006年,高德榮剛當選為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可他決定放棄到州府優越的工作環境,主動申請回到獨龍江工作,並兼任怒江州獨龍江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他向組織說:“獨龍族同胞還沒有脫貧,我的辦公室應該設在獨龍江。”

帶著鄉親走出雪山“孤島”的引路者

由於進出獨龍江要翻越4500米的高黎貢山風雪埡口,每逢11月底到第二年6月的大雪封山期,這裡就會與外界交通中斷,4000多名獨龍族群眾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高德榮的奔走呼吁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決定在高黎貢雪山下打通隧道,徹底解決獨龍族人民世世代代大雪封山期間與外界隔絕交通的歷史。

2011年1月底,全長79.98公裡、總投資6.09億元的獨龍江公路改建工程正式開工。同時,全長6.68公裡、投資達7.83億元的獨龍江公路隧道開始穿越高黎貢大雪山,2014年4月10日,高黎貢山獨龍江隧道勝利貫通。

談到這些,老縣長感動地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獨龍族的發展進步,2006年以來,省委書記李紀恆五進獨龍江,2010年,雲南省開始對獨龍江實行整鄉推進和整族幫扶工作。5年前,這裡很多村子不通電、不通路,農民人均年收入不到700元。如今,穿越高黎貢大雪山的獨龍江隧道打通了,結束了獨龍族人民祖祖輩輩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獨龍族人民致富的夢想就要實現了。

閑不住的群眾身邊貼心人

沿著翡翠水色的獨龍江,記者再次走進童話世界般的獨龍江旅游小鎮,走過一棟棟橘黃色的具有獨龍族民族特色的尖頂樓房,來到了位於山坡上的“老縣長”高德榮家裡,竹篾牆、舊沙發、熱火塘,又呈現在記者眼前。

身高不到一米六,黑黑瘦瘦、年已六十的“老縣長”高德榮還是穿著那件老舊的藏青色中山裝,皺巴巴的襯衣上套著彩虹條紋的獨龍褂,火塘邊的茶幾上擺滿了舒血寧注射液、注射用甲鈷胺等藥品。高德榮的老伴馬秀英告訴記者,獨龍江隧道開通后,省上和州裡領導強迫高德榮去體檢,結果檢查出了嚴重的糖尿病和高血脂,省上大醫院的醫生要他立即住院治療,他不願意,就買了些藥品,偷偷回到了獨龍江。現在隧道開通了,路修好了,老高要做的事就更多了。

2013年12月16日,高德榮和貢山縣、獨龍江鄉黨政主要負責人等干部群眾一起聯名致信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匯報了獨龍江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況,重點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沒想到,18天后就在《新聞聯播》裡看到了總書記作出的重要批示。

“高黎貢山高,沒有黨的恩情高﹔獨龍江水深,沒有黨的恩情深。獨龍族人民永遠感謝共產黨、跟著共產黨!”老縣長說。(記者左旭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