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歲的趙湘南,她的故事不是一個講述長壽的故事,而是一個家庭三代人“厚德載福”的故事。
49歲時,她從安徽農村來到遼寧沈陽,結緣萬家,成了沈陽軍區空軍某部一位師級軍官和妻子一大家人的保姆。79歲時,聽說當年的老保姆孤苦無依,萬家就將老人接進家裡贍養。現在,兩人已先后離世。他們的子女,仍然全心全意地贍養老人,當年叫她“姨娘”的孩子們,像親生兒女一樣照顧她。並且第三代也學他們前輩的樣子,心甘情願地盡守孝道。
如今老人已107歲,已被萬家贍養整整28年。今年1月9日,老人在萬春春家過了107歲生日。如果你問趙湘南,這家人家對你好不好啊?老人會激動地反問你:“對我不好,我能活到現在嗎?甭管誰,一個不好的臉子都沒給過我!”
萬春春一家在老人107歲生日當天給老人過生日。資料圖片由中國文明網沈陽站提供
1.機緣巧合農家女進家當保姆 像母親一樣照顧雇主孩子
趙湘南生於1907年,丈夫早逝,沒有兒女。1956年,空軍軍官萬基和妻子從杭州調到開原工作,那時家裡3個孩子無人照顧。經人介紹請了從安徽農村來沈陽務工的趙湘南到家中做保姆。
趙湘南喪偶又無子女,自從進到這個家,就勤勤懇懇的照顧這一大家子人,每天洗衣做飯,照顧孩子。她視萬家的這些孩子如己出,像母親般的疼愛著他們,除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做游戲。在趙湘楠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孩子們一天天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
萬家人回憶,讀過私塾的趙湘南剛進家門時,叫萬家的孩子“大小姐、二小姐”,也不肯上桌一同吃飯。萬基說:“你直接叫她們的名字就好。你也不是我們的仆人,你是我們的同志,是我們的大姐。”
今年52歲的萬春春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她說,趙湘南到家后,像媽媽一樣,孩子們都叫她“姨娘”。心靈手巧、腿腳勤快的趙湘南也對萬家的每一口人付出全心全意,操持著大小家務。 萬春春現在還記得品嘗“姨娘”自制餅干時的滿口余香。“姨娘用澱粉加糖和成面,用瓶蓋把面團壓成圓形,再用筷子頭壓出十字花,烤的餅干好看又好吃。”“由於父母工作十分繁忙,一日三餐、洗衣縫補等都由姨娘操持。那時候沒有工資等待遇,就是包吃包住,偶爾給姨娘10塊20塊零用錢。”萬春春說。直到1966年,因萬家不能再雇佣保姆,趙湘南離開了萬家, 離開朝夕相處十余年的萬家老小,趙湘楠眼裡流露出的是不舍和無奈。
2.感恩當年 曾經的雇主接八旬老人回家
萬春春和趙湘南。資料圖片由中國文明網沈陽站提供
1986年,趙湘南已經79歲高齡。一個偶然的機會,已經從沈陽軍區空軍某部正師職崗位上離休的萬基,得知年近八旬的趙湘南老人孤苦無依地一個人獨自生活時,便與家人商量將趙湘南請回家,名為保姆,實為照顧她的晚年生活。萬基及其妻子與趙湘南以姐弟、姐妹相稱,孩子們都叫她“姨媽”。
萬春春回憶說,母親一聽說“大姐”沒有再干保姆的活了,孤單一人無人照料,心中就難過了。父母親決定把趙湘南接回。“姨娘”回家后,母親和她像親姐妹一樣。
平時,萬家人與趙湘南不分主仆,平等相處,他們同住一套房子,同一張桌上吃飯。據萬基女兒萬春春回憶,“三位老人在一起,從沒有紅臉的時候”。通常,每天晚飯后,父母和姨媽一起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由於姨媽沒讀過書,對一些國內外的事弄不太明白,父親就一邊看,一邊耐心地給她講解。其情其景,可謂其樂融融。
1987年,萬春春與喬大慶經人介紹相識。喬大慶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他與萬春春第一次見面時,岳父特意將“姨媽”請出來幫著把關。結果,“姨媽”的一個“中”字,岳父岳母就把他與萬春春的這門親事定了下來。 萬春春清楚地記得,2001年,83歲的父親臨走前囑咐,“姨娘對你們有恩,要照顧好她。飯菜多加些水,做軟些。”2009年,母親臨走前也交代:“你們姨娘為家裡操勞一輩子,要好好對她,給她養老送終。”對此,萬春春和丈夫喬大慶一直銘記在心。
3.心存善念 留住漸老的“姨媽”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萬春春和丈夫先后下崗,開起出租車。萬春春開白班,喬大慶開夜班。盡管很辛苦,但他們對趙湘南始終不離不棄,平時連老人的頭發都由喬大慶給理。
1998年初冬的一天,90高齡的趙湘南突發心臟病,萬春春和丈夫立即將老人送到遼寧中醫院搶救。當時,正在住院的萬春春的母親得知后,幾次打電話詢問趙湘南的病情,甚至擔心她回不來了。所幸的是,經過兩天一夜的搶救,老人又活了過來。此次得病花費的近2000元錢,全部由萬春春自費承擔。
2009年,萬春春的母親去世了,趙湘南不停地抹眼淚。此時,喬大慶看出了老人的心思:一是為曾經的女主人離世傷心,二是擔心自己日后的生活。“姨媽,你放心,隻要你不嫌棄,這裡什麼時候都是你的家。”盡管此時的趙湘南已經漸漸老去,無法再幫著料理家務,但萬春春與喬大慶仍然毫不猶豫地將老人繼續留在身邊。
生活中,他們視趙湘南如親人,一日三餐為她做可口的飯菜,知道老人愛吃面食,他們變著花樣給做。每天為老人擦身子、梳頭,陪她在院子裡散步。有一次,趙湘南鬧肚子,不小心把褲子弄臟了。萬春春搶過來洗,一生要強的趙湘南羞得不得了。萬春春就勸:“姨娘呀,這算什麼,我們小時候,您不也是這樣給我們洗嗎?”如今,107歲的趙湘楠已經是風燭殘年,身體日衰。而萬春春因長年駕駛出租車患上了腰脫、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為了方便照顧姨媽,兩年前,萬春春專門請了鐘點工,負責周一到周五的老人日間照料工作。
萬春春照顧病床上的趙湘楠。資料圖片由中國文明網沈陽站提供
今年3月的一天,趙湘南走路時腿腳突然不聽使喚,萬春春見狀立即通知丈夫開車將她送到附近醫院。見老人年事已高,幾家醫院都拒收老人住院治療。最后,喬大慶找哥哥幫忙,輾轉將老人送到了沈飛242醫院,在那裡住了11天,花費了上萬元。半個月時間,一家三口三班倒,24小時不斷人,花費醫療費1萬多元。出院回家時,老人看著院子裡的一切,喃喃地說:“我還以為這次住院,就回不來了呢。”出院后,老人就開始臥床不起。有一次,為了給老人翻身,萬春春不小心扭傷了腰,為此住院治療半個月。即使這樣,她白天打完點滴,晚上依舊回家照顧老人。一個小時一翻身,兩個小時一拍背,三四天一箱尿不濕……在萬春春及家人的照顧下,臥床近半年的趙湘楠不但房間裡聞不到一點異味,而且渾身上下沒生過一次褥瘡。
如今,萬家五個子女,四個都已移居外地,隻有老五萬春春一家在沈陽照顧趙湘南。現在,家裡每個月收入有5000多元。每天,萬春春為“姨娘”擦身子,清理尿不濕和清洗老人溢出屎尿的褲子。怕老人寂寞,就講笑話給她聽,也聊聊國家大事。陪老人在院裡散步時,鄰居總是感嘆,親生兒女也不一定能這樣。老人逢人就說自己的命好,遇到了好人家。
4.百歲老人賽頑童 沒有兒女仍享天倫之樂
時光荏苒。當年,趙湘南回到萬家后才出生的萬家第三代人如今也已經長大成人。經過這些年的朝夕相處,趙湘南老人已經和萬家融為一體,成為萬家的一份子。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年,萬基夫婦打下的善待老人的底子,如今依然在萬家傳承著。平時,不論什麼時候,萬家在外地生活的晚輩人,隻要打電話首先要問的是姨姥的身體怎麼樣﹔隻要有人從外地回來,都要給姨姥帶一份禮物。雖然跟姨姥一起生活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姨姥早已經是心中家的符號、是家的一部分。
萬春春和老人在一起,相處得比一家人還親。資料圖片由中國文明網沈陽站提供
身在外地的萬家子女,不管身在何處,姨姥都像風箏的線,扯著他們的心,一年四季應季的吃食、穿用、保健品,不停地往家裡寄。前幾年,萬春春的外甥女杜琳琳從澳大利亞留學回來,特意給姨姥買了一副助聽器。天冷了,遠在雲南的“大女兒”萬美美給她郵來毛毯。剛參加工作的萬春春的女兒喬萬思,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姨姥讀報紙,講一些老人不知道的國內外大事。每逢這時,趙湘南高興得像個孩子。
都說八旬老人賽頑童,此話在趙湘南身上同樣得到了印証。有時候,老人吵吵著要喝汽水、吃沙琪瑪,萬春春的女兒喬萬思就趕緊到附近的超市,挑最好的給她買。因此,她的房間裡時常堆放著不同品牌的沙琪瑪包裝盒,口袋裡裝著可口的沙琪瑪。
為了既不冷落老人又能闔家團圓,每年的大年三十,萬春春都帶著“姨媽”回婆家,兩大家子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地過年。雖然沒有親生兒女侍奉左右,但百歲老人趙湘楠同樣享受到了兒孫繞膝之福、天倫之樂。
萬春春還記得,在老人百歲大壽之日,一家人特意在飯店裡為老人慶生。趙湘南那時說:“我的命好,自己沒有兒女,但卻能享天倫之樂。” 去年,趙湘南過106歲生日。喬琳琳和喬萬思兩個晚輩,特意給姨姥定了生日蛋糕。“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姨姥,你就是咱家裡的寶啊。”生日宴上,“外孫女”快樂地對老人說。如今,趙湘南已不僅是萬家的寶,還是皇姑區的一寶。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每月都會來家中探望,關注她的健康和生活,幫助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如果你問趙湘南,這家人家對你好不好啊?老人會激動地反問你:“對我不好,我能活到現在嗎?甭管誰,一個不好的臉子都沒給過我!”
今年5月,萬春春家庭參加沈陽“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在投票階段,網友紛紛點贊。網民“知易行難”說,“看了萬春春家庭贍養107歲保姆的故事,好感動。小伙伴們給萬家投票吧”。最終,萬春春一家入選沈陽市十大“最美家庭”。
逝去的是時光,留下的是記憶。“小五”(萬春春的小名)、“大慶”、“思思”……這是如今病臥在床的趙湘南老人時常呼喚的名字。這些照顧她、陪伴她的萬家兒女,成了她人生最后時光的精神支柱!
(本網根據《三代人接力贍養年邁保姆28年 “厚德載福”跨越半世紀》、《沈陽好兒女》、《大孝無疆 一家三代28年接力扶養百歲保姆》、《沈陽107歲老保姆被雇主一家贍養28年》、《接力贍養年邁保姆皇姑區道德之家萬春春家庭》、《一家三代接力反哺107歲保姆彰顯人間大愛》等稿件綜合,感謝中國文明網沈陽聯盟提供部分素材)
編輯點評
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鳥有反哺之情”,萬春春一家三代接力反哺107歲保姆,是因為他們一家人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生活中孝順的例子很多,但是不贍養自己親生父母的人也不少,萬春春一家三代面對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保姆,卻做到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般孝順老人。道德的溫度融解冷漠,這個跨越半世紀、接力三代人,雇主贍養年邁保姆的故事,執著地見証著道德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