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缺人才 報考熱——小語種,冷熱之間

2014年12月18日09:1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小語種,冷熱之間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留學工作會議上,“小語種人才缺乏”這個問題再次被提出來。

隨著國際交流的進一步深化,一些專家的“預言”得到了証實:“小語種”雖然“小”,需要的人才卻很多。這次會議還出台了《外語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意見》——目前和我國建交的175個國家中,通用的語種約95種,而我國僅能開設54種語言課程,預計到2017年,這個空缺將被完全填補。

未來,小語種規劃還面臨哪些問題?在小語種人才培養上,我們和發達國家還存在哪些差距?如何全面看待“小語種熱”這個問題?在小語種熱的背后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小語種,熱在哪

非通用語種,也被稱為小語種,是指那些在國際交往中使用范圍不很廣泛的外國語言,特指英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和阿拉伯語之外的其他所有語種。近年來,在高考填報志願時,不少小語種專業成了廣大考生和家長追捧的“香餑餑”。每年僅全國本科院校的小語種招生人數就超過5000人,在各地專科層次的招生更是數以萬計。

以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例,在開設的26個語種專業中,每年報考小語種專業人數均爆滿,學生生源質量普遍較高,其中甚至不乏來自各省市的高分考生。從就業情況看,國內各外語院校小語種畢業生,因其特有的語種特殊優勢,培養取向明確,就業渠道相對穩定,有相對固定的用人單位,且以國家事業機關、駐外使領館以及海外企業為主。即便是地方院校和民族院校培養的小語種外語人才在服務當地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等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大有“用武之地”,成為就業市場上的“新寵”,為此備受考生的青睞。

我國小語種教育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當時,由於嚴峻的國際形勢和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抗,為加強與亞非國家和東歐國家的友好交往,國家高度重視並逐步開展非通用語種外交外事人才的培養工作。60多年來,中國非通用語種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幾經波折,在深化教學改革、優化師資隊伍,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培養高水平外語人才等方面已經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及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國的外交、政治、軍事、經貿、文化和教育迅速發展,國家對小語種外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2001年,教育部在北外、上外、廣外、北大、中國傳媒大學等八所高校設立“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重點規劃培養高層次小語種人才。目前北京外國語大學能夠開設54個非通用語種課程,是國內開設小語種專業最多的高校,在語種上已經完全覆蓋歐洲所有國家。

此外,市場導向對於“小語種熱”的產生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於市場對於小語種人才的“熱捧”,不少高校都開始設立小語種專業,目前國內開設朝鮮語專業的各類院校就超過200家,僅上海就有10所高校開設朝鮮語課程。隨著中國與巴西、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國家在外交、文化、貿易等方面往來日益密切,葡萄牙語專業的市場需求愈趨旺盛,在國內持續走熱,國內開設葡萄牙語的高校超過20家,而開設意大利語專業的高校也達到14家。與英語專業畢業生相對“過剩”的尷尬局面相比,小語種專業卻是“風景這邊獨好”。

小語種建設還有不足

然而,面對日益升溫的“小語種熱”,我們也要保持冷靜,全面思考在新時期我國非通用語種教育規劃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認同標志,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領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種特殊的戰略資源,在綜合國力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國家的非通用語種數量和質量是國家外語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之一,非通用語種在滿足國家現實特種需求,維護和拓展國家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和意義。

首先,在語種數量方面,我國目前開設的小語種專業和課程明顯不足。美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在“國防教育法”中將漢語、俄語、朝鮮語等社會主義國家的語言列為重要外語,資助並鼓勵大中學生學習。“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后,美國更是從國家戰略高度出台“關鍵語言”戰略,政府和軍方更是斥巨資支持各大高校對危及“國家安全”的語種課程學習。僅哈佛大學就能開設90個語種課程,該校非洲研究擁有24種非洲語言課程,其中很多語言的名稱在我國少有耳聞。據統計,目前美國大學擁有270種語種的教學能力。此外,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部分高校都具有開設上百個語種課程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

相比之下,我國目前在非通用語種數量上還很不夠,在與我國建交的175個國家中,至少涉及95種語言。但是,目前中國僅有一所高校能夠開設54種非通用語種課程,其中不少語種還是近幾年在有關部門重視和關注之下陸續開設的。國內其他幾所外國語大學的非通用語種課程都不超過20種,這顯然跟不上當前國家的需要。

其次,現有非通用語種主要以歐亞為主,但面向非洲等語言資源豐富,語言文化多樣化地區的語種卻很少,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現有非通用語種分布和布局存在不均衡之處,各地語種布局並不合理,除軍隊院校之外,語種開設較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外國語大學,以及雲南和廣西等具有跨境語種的地區,而不少綜合性大學和其他地區高校的小語種專業和課程相對匱乏,很多高校的外語學院,僅能開設英語、日語等通用語種專業。眾多高校外語語種單一,勢必帶來學科同質化傾向明顯,更無法滿足國家對各類外語人才培養的需求。以泰語為例,在整個華東地區,僅有上海外國語大學一所高校能夠開設泰語專業,這與近年來中泰經貿聯系和交流日益密切的大環境是極不相稱的。

除了語種數量缺乏和布局不合理之外,非通用語種教育質量也不平衡。相對而言,朝鮮語、葡萄牙語、越南語等語種教育質量較好,辦學層次較高。其他語種除了存在語言難度與語言距離差異等語言本身因素之外,師資水平和教學條件極為有限,教學質量相對較弱,一些專科層次的高校的師資和辦學條件更是令人擔憂。小語種發展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都直接制約和影響中國在海內外處理各類事務的國家外語能力。無論是對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還是維護國內社會安全(僅廣東東莞的外國人監獄就有來自非洲和南亞地區共計48種語言),都會帶來各種很多現實語言障礙問題。

我國非通用語種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著客觀歷史和現實原因,但都與缺乏全面系統的小語種戰略規劃不無關聯。一方面,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外語教育在語種規劃方面一直都是“一邊倒”地學習俄語,改革開放后至今,英語在外語專業教育中的比重竟高達95%以上,非通用語種規劃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致使其發展空間極為有限。另一方面,現階段小語種發展受到市場化導向的影響,各類高校在缺乏必要的專業論証的背景下,爭先恐后地開設一些小語種專業(如朝鮮語專業),盲目提高招生規模,進行大量低層次重復建設,沒有將更多精力放在對接國家和區域問題的語種選擇和語種均衡發展上面。因此,從國家戰略視角開展非通用語種教育規劃勢在必行!

如何建立小語種人才“蓄水池”

當前中國正從本土區域大國向國際經濟強國轉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國非通用語種教育必須對接國家戰略,從以市場導向為主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轉向。

首先,非通用語種規劃要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大局。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擁有29個周邊國家,自2013年以來,周邊外交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從政治到經濟,周邊外交已經步入全面發展期,因此,周邊國家語言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需求下,重新審視和規劃這一區域的非通用語種已成當務之急,例如,地處西南邊陲的省份就可以加強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語言規劃﹔廣西、雲南等地的高校應該積極規劃東盟語種、南亞語種建設﹔西北地區可以優先發展中亞國家語種﹔廣東就可以考慮南亞和非洲語言規劃。這樣既有效利用各自跨境語言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相關小語種專業建設,又可服務於中國周邊外交戰略。

其次,非通用語種規劃要有助於拓展中國海外利益。非洲和拉美地區都具有重要戰略資源,是中國海外經濟利益的主戰場。有學者指出,熟悉和掌握對象國語言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避海外投資風險。因此,有關部門可以在國家非通用語種基地高校科學合理布點,在未來3-5年內增設更多的語種專業,向世界各國派遣小語種外語留學生和區域國別研究人員,同時還要建立關鍵外語語種人才儲備機制,制定完整全面的國外語種專業和課程。

最后,非通用語種規劃要應對非傳統安全風險。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需要在世界范圍內履行一個大國的國際義務和責任,在參與處理國際公共安全問題時,如聯合國維和部隊、維和警察、派遣國際醫療隊等國際事務,以及處置跨國毒品走私、非法移民、恐怖主義以及抗震救災等突發事件的時候,都對相關人員掌握當地非通用語種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這有助於降低和化解由此可能帶來的非傳統安全風險。為此,國家應在專業外語院校建立非通用語種應急外語人才資源庫,建立高層次多語種外語人才“蓄水池”,隨時應對並及時解決各類非傳統安全帶來的語言問題。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