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面向未來的紀念

《時事報告》編輯部

2014年12月16日14:49   來源:《時事報告》

原標題:面向未來的紀念

  今年12月13日,我國首次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

  77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對我國同胞進行了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多萬人遇害。此外,侵華日軍制造的大小慘案、屠殺不計其數,造成數以千萬計的無辜百姓殞命。這段歷史,不僅是中國的痛,也是人類史上最為罪惡和黑暗的記憶之一。公祭是對死者的告慰,更是讓生者牢記在我們的國土上,曾踩過侵略者的軍靴、碾過敵人的坦克、浸染過民族英烈和死難者的鮮血,中華民族是何其艱難地走到了今天。

  歷史揭示“我們從哪裡來”,而“我們向哪裡去”更值得反復思考並銘記於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疑是我們前進的方向。能夠真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皆兼備物質、精神的雙重強大。我們已經取得的建設成就舉世矚目,為實現民族復興打牢了物質基礎,我們的精神何以強大?戰略家克勞塞維茨把精神力量的來源歸結為兩大要素:苦難和勝利。在苦難中積聚,用勝利來洗禮。無獨有偶,與12月13日同時被寫入國家法律的紀念日還有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太多苦難,太多失敗,最缺乏的就是勝利。抗戰的勝利以及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獲得的一系列驚天動地的勝利,一掃舊中國長期沿襲的頹喪萎靡之氣,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洗禮。勝利日和公祭日入法,意味著紀念活動機制化、長效化,以后我國每年都會通過紀念,回顧近代以來那段最為苦難、最為驚心動魄的奮斗史。這必將有助於深度開掘歷史財富,把歷史記憶轉化為一種社會記憶,升華為一股世界和平意志,凝聚起強大的民族精神,真正實現中國夢——這一新的勝利。

  逝者長已矣,生者好好地活著,就是對死難者最好的告慰。“好好活著”,體現在對戰爭和罪惡的警醒、對和平與發展的守護、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對本職工作的虔敬與珍惜。由這樣的人引領的中國必將是強大的中國,也隻有這樣的中國才能成為鄧小平同志說過的“制約戰爭的和平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