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古田會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訪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曾漢輝

記者 陳麗 樊秋實

2014年12月16日13: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年是著名的古田會議召開85周年,也是古田會議紀念館建館50周年,被稱為“新古田會議”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也在這裡召開,對古田人來說,可謂是三喜臨門。金秋十月,為感受紅色聖地,挖掘古田會議召開的歷史功績和時代意義,本刊記者踏著這喜慶的鼓點兒來到古田,採訪了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曾漢輝。曾館長以前做過黨務工作,現在還兼任紀念館黨支部書記,剛好是《黨支部書記》的一名讀者,他對本刊策劃宣傳古田會議85周年專題很是贊許。

記者:曾館長您好,剛剛知道你們全館上下都在忙於會議准備工作,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採訪。

曾漢輝:也感謝你們,千裡迢迢到古田來採訪,宣傳古田會議。

記者:古田會議是我們黨和軍隊歷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在這重大的紀念節點,作為面向基層黨組織書記的黨刊確實應當關注。一進古田,我們就感覺到這裡空氣清新,風光秀麗,寧靜祥和。很想知道,當年紅四軍為什麼會選擇在古田鎮召開第九次黨代會?

曾漢輝:當年紅四軍把會議地點選在古田,是出於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從地理上來講,古田海拔700多米,屬於一個高山上的小盆地,四周都是山,易守難攻,安保工作相對比較容易進行。這就便於會議的順利召開。其次,從政治因素看,古田在當時是閩西革命的中心,革命形勢比較好,革命基礎、群眾基礎、黨的基礎都比較好。比如當時中共的一些特委就設在古田的蘇家坡。第三,從軍事上考慮,當時已處在國民黨的圍剿期間,周邊長汀、永定等地方的斗爭嚴峻、激烈,不利於會議召開。

記者:您是黨史研究方面的專家,您認為古田會議最主要的歷史功績是什麼?

曾漢輝:古田會議是“鑄造了兩個靈魂、奠定了兩個基礎、開辟了一條道路”。“兩個靈魂”就是注重從思想上建黨,還有一個就是政治建軍,黨指揮槍,鑄就了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奠定了“兩個基礎”,一個是實事求是的基礎,一個是群眾路線的基礎。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的道路。應該說,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始於這裡。

記者:古田會議召開前,紅四軍隊伍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曾漢輝:1929年9月,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率部向井岡山進軍,走上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正確道路。毛澤東率部上井岡山在途經江西永新三灣村時,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實行“支部建在連上”、新的黨代表制度和民主制度等重大措施,這是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開端。

1928年4月,朱德率領八一南昌起義軍余部和湘南農軍與毛澤東部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6月改稱為中國紅軍第四軍,毛澤東為黨代表,朱德任軍長,王爾琢任參謀長。隨后成立了紅四軍軍委,毛澤東為書記,團以上建立了黨委機關,兼政治部職能,組織指導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11月,根據中央指導,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書記,統一領導湘贛邊界黨政軍工作。同時毛澤東還為部隊制定了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等三大任務,並正式頒布了三條紀律和六項注意。在此期間,紅四軍先后召開了6次黨的代表大會,總結革命經驗,研究斗爭策略,為黨的建設和紅四軍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

為打破湘贛兩省國民黨的第三次“會剿”,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轉戰贛南,進軍閩西,促成了閩西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為中央蘇區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929年11月4日,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的寧岡縣柏露村召開會議,決定紅四軍主力採取“攻勢的防御”方針向贛南出擊,以內外線配合,打破敵人“會剿”。1929年2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根據得到的朱毛紅軍情況,向中央建議“紅四軍可暫時到閩西來避一避”,並指示長汀、武平、上杭縣委設法同紅四軍取得聯系,向紅四軍提供軍政情報。3月11日,紅四軍第一次進軍閩西﹔3月14日攻佔長嶺寨,解放長汀城。3月20日,紅四軍在長汀城的辛耕別墅召開前委擴大會議,制定了在贛南、閩西20余縣范圍內創建比井岡山更大的根據地的戰略方針,規劃了中央蘇區的藍圖。

隨后,毛澤東和紅四軍在長汀打土豪,籌集5萬元款項,制作了4000套軍服,紅四軍第一次統一了著裝,並召開了“六種人”調查會議,發布了《告綠林兄弟書》、《告商人及知識分子書》,組織成立了離開井岡山后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了第一支縣級赤衛隊。特別是對紅軍進行了整編,將團的建制改為了縱隊建制,縱隊以上單位設立了政治部,縱隊黨代表兼縱隊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對內做官兵的政治訓練工作,對外做宣傳群眾的工作。

4月1日,紅四軍離開閩西長汀,繼續轉戰贛南,解放了興國、於都、寧都等縣。5月中旬,由於蔣桂戰爭爆發,閩西龍岩的地方軍閥陳國輝率部赴廣東參加粵桂戰爭,中共閩西臨時特委書記鄧子恢給毛澤東和紅四軍前委寫了一份《閩西歷年斗爭與敵我情況的報告》,建議紅四軍再次入閩。5月19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第二次進軍閩西,三打龍岩城,解放永定、上杭縣城,初步形成了龍岩、上杭、永定為核心的有80萬人口的閩西革命根據地,為紅四軍的生存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的革命基礎。

隨著革命的深入,戰爭的發展,紅四軍的壯大,紅四軍黨內暴露出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嚴重地妨礙了黨的路線的貫徹執行。

記者:請您詳細介紹一下當時紅四軍黨內的思想斗爭情況。這次會議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

曾漢輝: 1929年2月7日,中央給紅四軍發出指示信,史稱“二月來信”。二月來信對工農武裝割據的意義估計不足,對形勢的估量比較悲觀,要求紅四軍將武裝力量散入各鄉村,要求朱德、毛澤東離開紅四軍到中央工作。中央把剛剛從蘇聯回國的劉安恭等人派到紅四軍。他們的到來帶來了“遠方的教條主義”,對毛澤東等人根據實際“自創的原則”橫加指責,甚至由劉安恭主導的臨時軍委開會決定“限制前委的權利”,隻許前委管“紅四軍方向問題”。紅四軍在5月二次進軍閩西,攻打龍岩、永定縣城后,召開過永定胡雷、上杭白沙早康等一系列會議,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仍不被接受。在6月22日召開的紅四軍“七大”上,經過民主選舉,毛澤東落選。他離開紅四軍,到閩西地方協助指導工作。在指導閩西召開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期間,毛澤東有關建黨建軍的思想,被以鄧子恢為首的閩西地方黨所接受,毛澤東在中共閩西一大上做了政治報告,提出了鞏固和發展閩西根據地的六個有利條件和三條基本方針。大會一致通過了《政治問題決議案》和《土地問題決議案》等一系列文件,對閩西土地革命斗爭經驗進行了科學總結,提出了對待各階級政策和“抽多補少”的土地分配原則,為黨的土地革命路線形成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9年8月,陳毅隻身一人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朱德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出擊閩中,失利后返回閩西,攻克素有“鐵上杭”之稱的上杭城,召開“八大”,力圖解決建黨建軍原則的分歧問題,但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極端民主化等錯誤思想泛濫,影響了部隊的戰斗力。1929年10月中旬,根據中央指示,紅四軍在朱德的率領下南下東江,兩次攻佔梅縣,推動了廣東東江地區革命的發展。

陳毅到達上海后,代表紅四軍前委向中央提交了五份報告,客觀翔實地匯報了紅四軍的建立和發展歷史以及紅四軍黨內爭論的演化過程。中央決定成立李立三、周恩來、陳毅三人委員會,由周恩來召集,負責起草對紅四軍工作的指示。9月28日,中央發出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來信),針對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問題和爭論,提出了黨和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原則意見,指出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表明了對毛澤東正確主張的支持,明確了毛澤東仍為紅四軍前委書記。

記者:在這種情況下,紅四軍迎來了召開第九次黨代會的契機?

曾漢輝:1929年10月下旬,陳毅帶回中央九月來信,在廣東鬆源、上杭官庄召開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傳達中央九月來信精神和周恩來口頭指示,宣布請毛澤東回紅四軍繼續主持前委領導工作的決定。 曾漢輝:1929年10月下旬,陳毅帶回中央九月來信,在廣東鬆源、上杭官庄召開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傳達中央九月來信精神和周恩來口頭指示,宣布請毛澤東回紅四軍繼續主持前委領導工作的決定。1929年11月26日,毛澤東從上杭蘇家坡到達長汀,重新主持紅四軍前委工作,並給中央寫信匯報工作。28日主持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決定開展紅四軍整訓,准備召開紅四軍黨的九大糾正紅四軍黨內各種錯誤思想。12月3日,由於贛敵逼近,紅四軍離開長汀進駐連城新泉,進行政治軍事整訓。毛澤東、朱德、陳毅還深入連隊、農村召開座談會,聽取不同意見,詳細調查紅四軍黨內及部隊存在的主要問題。12月中旬,為了安全起見,紅四軍進駐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古田,繼續開展政治軍事整訓和深入調查研究,為古田會議作思想和組織准備。

記者:紅四軍的七大、八大都沒能解決紅四軍黨內存在的錯誤思想,特別是在七大上,毛澤東落選前委書記。而古田會議解決了七大、八大沒能解決的問題,請您簡要談談古田會議的經過。

曾漢輝: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古田會議在廖氏宗祠勝利召開,120多位代表頂著寒風,冒著大雪,烤著炭火參加了會議。大會由陳毅主持,毛澤東做政治報告,朱德做軍事報告。會議認真總結紅軍創建以來黨在同各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統一了思想認識,一致通過《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並根據“政治觀念正確,工作積極、有斗爭歷史”三個條件選舉產生了11位新的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選為書記。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有力地統一了紅四軍黨內的思想,極大地促進了黨和軍隊建設,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邁向勝利的新起點。

記者:《古田會議決議》是古田會議最重要的成果,是古田會議精神的體現。請您介紹一下這個決議?

曾漢輝:《古田會議決議》由八個決議案組成: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黨的組織問題﹔黨內教育問題﹔紅軍宣傳工作問題﹔士兵政治訓練問題﹔廢止肉刑問題﹔優待傷病兵問題﹔紅軍軍事系統與政治系統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糾正黨內錯誤思想的決議。決議結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初步回答了在黨員成分以農民為主的情況下,如何從加強黨的思想建設著手,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問題﹔初步回答了在農村進行革命戰爭的環境中,如何將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是黨和軍隊建設的綱領性文獻。

記者:《古田會議決議》在加強黨的建設方面有哪些創造性的貢獻?

曾漢輝:首先,決議強調了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其次,決議提出,加強黨的建設的正確途徑,就是著重從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建設,同時,也要從制度上進行建設。

思想建黨方面,古田會議從紅四軍中黨員的實際出發,從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是由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成分構成出發,確定了新的入黨條件。強調指出要用無產階級思想教育武裝黨員,使以農民為主的黨員無產階級化。

政治建黨方面,決議強調要克服黨內的各種錯誤思想,特別要糾正八種錯誤思想,對八種錯誤思想詳細擺表現,分別論危害,深入查根源,並提出了糾正的辦法。決議還提出了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生活要政治化、科學化。

制度建黨方面,決議具體提出了加強組織建黨的一系列制度,決議規定了黨員發展的路線﹔規定了黨的基層組織制度﹔規定了各級黨部的責任﹔規定了要定期過好組織生活……所有這些,都是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制度措施,它對於保証黨員的質量和黨的純潔性,提高黨員的覺悟和黨的威信,增強黨的戰斗力、凝聚力都有著決定性作用。

記者:《古田會議決議》關於軍隊建設有哪些重要意義?

曾漢輝:決議強調政治建軍,黨指揮槍。《古田會議決議》將馬列主義關於建設無產階級軍隊的理論和黨的建軍實踐相結合,解決了怎樣將紅軍建設成為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問題,鑄就了人民軍隊的軍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是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決議強調:紅軍不是也不能是其他樣式的軍隊,它必須是服從於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服務於人民斗爭和根據地建設的。決議還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三大任務。

二是黨必須對軍隊實行絕對領導。《古田會議決議》指出:中國共產黨在紅軍中的組織,擔負著紅軍中政治領導的作用,紅軍必須實行黨委制,紅軍必須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使黨的組織確實成為“領導中樞”。決議明確規定,黨的各級會議必須將軍事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加以討論和決定,而軍隊中不論任什麼職務的黨員均須參加黨的會議,向黨報告工作,使黨成為軍隊中的堅強領導和團結的核心。

三是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古田會議決議》指出,紅軍的軍事機關和政治機關“在前委指導之下,平行的執行工作”,“凡給養、衛生、行軍、作戰、宿營等項,政治系統應接受軍事系統的指揮,凡政治訓練及群眾工作事項,軍事系統應接受政治系統之指揮”,“把紅軍的政治工作機關隸屬於軍事工作機關,提出‘司令部對外’的口號”和“軍事好,政治自然好,軍事不好,政治也不會好”的思想都是極端錯誤的。

記者:您認為,古田會議的歷史地位和時代意義是什麼?

曾漢輝:《古田會議決議》確定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鑄就了“黨建之魂”和“軍魂”,是建黨建軍的綱領性文獻。

首先,古田會議開闊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新視野。中國革命的形勢和特點,決定了黨和紅軍的成分主要是農民。而古田會議著重解決的紅四軍黨內存在的體現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思想特征的八種錯誤思想,抓住了黨和人民軍隊成立初期黨的建設問題的關鍵所在。《古田會議決議》是根據中國共產黨建設的規律而確立的建黨原則,不僅對當時紅軍中黨的建設發揮了作用,而且對全國黨的建設,及至現在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具有前瞻的指導性,對於當前從嚴治黨、從嚴管黨都具有指導意義。

其次,古田會議開啟了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新歷程。由於長期的分散的游擊戰爭環境和軍隊組成人員的基礎,紅四軍中“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古田會議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關鍵問題。決議除了重申“支部建在連上”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原則,還就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等各方面作了詳細的規定,並特別重視對干部、戰士進行政治訓練工作,以提高廣大指戰員理論水平,從根本上鏟除各種錯誤思想產生和存在的根源。古田會議找准了紅軍建設的規律,為紅軍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也為人民軍隊建設指明了方向。從此,新型人民軍隊開始定型,黨指揮槍得以確立。

第三,古田會議開創了正確開展黨內思想斗爭和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的先河。黨內的思想認識問題隻能通過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開展黨內教育來解決,而不能採取過火的黨內斗爭,無情打擊。古田會議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找問題找症結,糾正錯誤,克服錯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為之一掃而光,黨和軍隊建設得到了鞏固提高。特別是明確了政治機關和政治工作在紅軍中的地位,制定了紅軍中軍政、軍民關系的制度,強調了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完善了政治工作的作風和方法,把政治思想工作作為鑄就軍隊士兵靈魂的生命線,這在黨和軍隊建設史上都是開創性的。

第四,古田會議奠定了黨的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的基石。古田會議會期就兩天。但是自陳毅帶回九月來信在紅四軍中傳達,並懇請毛澤東回紅四軍復職,毛澤東重回紅四軍任職並主持前委擴大會議,決定開展紅四軍政治、軍事整訓,到召開大會,前后歷時近一個多月。以毛澤東、朱德、陳毅為主的紅四軍領導人,堅決反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不唯書不唯上,堅持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深入工人、農民、士兵中召開各種調查會,深入了解軍隊情況和士兵思想,排查問題,尋找症結,追根溯源,集思廣議,最后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匯聚了精神,形成了措施,解決了問題,糾正了錯誤。整個古田會議期間形成的實事求是作風和深入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為我們樹立了典范,是指引我們黨和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法寶。

記者:聽了您的介紹,越發覺得古田會議的確是一座豐富的精神寶藏,值得我們不斷挖掘,永遠學習。再次感謝曾館長。

“在古田會議召開85周年之際,我們再次來到這裡,目的是尋根溯源,深入思考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的、為什麼出發的。”

——習近平

“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回過頭來看,古田會議奠基的政治工作對我軍生存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習近平 

《黨支部書記》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