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浙江打造網上政務服務“雲平台”

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 陳廣勝

2014年12月12日14: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年6月25日,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了。這張網以“服務零距離,辦事一站通”為主旨,各級行政機關就像在互聯網上開店,因而被喻為“政務淘寶”。由於建在雲平台上,又被稱作雲計算政務超市。

超市化是網上政務服務的趨勢

大家都去過大型超市,商品琳琅滿目,想選啥就選啥。而政務與商務雖有一字之差,本質上都是服務。對政務來說,政府是用納稅人的錢提供公共產品。行政機關與社會公眾,同樣是服務者與消費者的關系。既然政務、商務有很大的相通之處,那麼電子商務的今天,必將是電子政務的明天。

建立綜合性的公共平台。浙江政務服務網由省市縣合力建設,各級行政機關不光晒出權力清單,而且要逐步讓每一項行政權力在線運行。目前,浙江省市縣的行政審批都已納入政務服務網,面向網民提供辦理指南,並開設網上咨詢、投訴渠道,9000多個事項可以在線辦理。

政務服務網分“2+3”板塊。“2”是“個人辦事”、“法人辦事”兩個主體板塊。對網民來說,分不清那麼多行政機關,辦事也不一定知道找誰,所以就按個人、法人分類開了兩扇門。“3”是“行政審批”、“便民服務”、“陽光政務”三個專項板塊。比如,“便民服務”板塊就推出婚育收養、教育培訓、求職執業、納稅繳費、就醫保健、社會保險、福利救助、房屋租售、交通旅游、証件辦理、場館設施、公共安全、司法公証、環境氣象、三農服務等專題欄目,讓廣大網民各取所需。

致力於一體化的在線服務。超市不是菜市場,最大的差別是標准化。政務服務自然要向前者看齊,不能讓各地、各部門隨意行事。政務服務網對權力事項編發“身份証”,制訂了相應的標准規范。比如,對這個政務超市“貨架”上的每一個服務事項,根據在政務服務網辦理的一站式深度和便捷化程度進行了星級評定。其中,三星級事項應實現統一認証、統一申報、統一查詢功能﹔四星級事項實行“網上申報、信任在先、辦結核驗”的服務模式﹔五星級事項則全程在線,基本實現辦理“零上門”。這些流程設置是同質的,並且接受后台的電子監察,尤其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督。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政務超市正在打破“諸侯割據”。比如,原先的一些政府網站也在推服務的拼盤,但行政機關的業務系統都有獨立的用戶體系,各建各的專網,表面上一站式,其實貌合神離。現在,隻要注冊成為政務服務網的實名用戶,就好比搬掉了公路之間的收費站,將在網上的各大業務系統逐步無縫對接。

奉行用戶至上的辦網理念。浙江政務服務網初創之時,李強省長就提出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是以用戶的需求、公眾的需求為信號燈,真正用互聯網思維來辦網﹔問題導向,就是著眼政府網站的通病,緊扣當下的種種不足,採取實實在在的措施。政務服務網上線的第二天,就推出“大家來找茬”活動,請廣大網民提意見、出點子。前不久,李強省長還通過這張網,向全省人民征求明年省政府10方面實事的意見和建議。

把政務服務網建在雲平台上

政府上網已經多年了,但離正宗的網上政府“道阻且長”。電子政務領域長期存在著一些老毛病、大毛病:一是重復建設帶來的投資浪費。各地、各部門對信息化都有熱情,但大家干的事大同小異,你方唱罷我登場,而技術換代又特別快,容易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二是自給自足導致的閑置與脆弱。大家各建各的機房,配置一大堆小型機、服務器。諸多的計算資源,平時利用率不到20%,可到了高峰期又捉襟見肘。人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可不少系統卻“養兵千日——閑著,用兵一時——崩潰”。三是條塊分割造成的管理盲點。就政府而言,本來集聚了方方面面的數據,但這些數據都被鎖在不同機關的“抽屜”裡。大家都隻能看到某一個局部,就有了管理、服務上的信息不對稱。比如,有的人早已去世,卻還照發養老金﹔有的人一邊開著好車,另一邊則領著低保金。信息不共享,嚴重影響了政府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效能。

雲計算正是醫治這些疾病的良藥。它是信息技術服務的一種共享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需分配,包你能用”。可以說,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從人力推車到公交客運,從挖井取水、點個煤油燈照明到水廠、電廠供水供電,走的就是從自給自足到社會化大生產、市場化大供給的發展路子。雲計算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所延續的也是這樣一種邏輯,電子政務自然不能抗拒這個潮流。因此,省政府決定要依托雲平台來辦政務服務網,把省市縣一體化的網上政務超市建在雲端上。

在浙江,建設雲計算政務超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智慧政務建設,大力開展基於互聯網的政務服務,今年還全面啟動了雲工程和雲服務產業的培育工作。就技術支撐來說,阿裡雲是中國雲計算的第一品牌,浙江政務服務網的公有雲就借助阿裡雲技術。此次辦這張網,沒有自建機房,沒有買一台網絡設備,卻享受到了頂級的雲服務。

用雲計算再造公共服務模式

把政務服務網建在雲平台上,並不是為了趕時髦,戴一頂雲計算帽子。最關鍵的是,要運用雲計算的機理、依靠雲平台的技術,在網上再造公共服務模式。

推進建設集約。雲計算可以讓電子政務變“燒錢”為“省錢”。借助雲計算的虛擬化、海量存儲和超大規模計算能力,開展相關設施資源的共享服務和集約化管理。今后,浙江省的政府信息化項目要盡可能依托政務服務網的統一雲平台,各部門已建的應用系統也要逐步向上遷移。“雲”不再是一個或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小作坊式的機房應該關閉了,自給自足的時代已經落幕。

推進服務集聚。在行政審批上網的同時,浙江政務服務網正在將行政處罰、行政征收、行政給付等所有權力事項都擺進“貨架”。目前,省級事項已基本完成梳理工作。不僅如此,還要匯聚各地、各部門新增的便民應用項目。省財政在安排預算資金前已專門設置了預審環節。凡游離在外的項目一律不批,切實讓政務服務資源集聚在一張網上。

推進數據集中。相比傳統模式,雲計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數據存儲與處理能力。浙江正加快完善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建設信息資源共享目錄體系和共享交換體系。部門辦件的全流程數據都要盡可能收集,逐步形成全省統一的電子証照庫,健全人口、法人、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和專業數據庫。數據是寶貴資源,但也容易成為垃圾。怎麼將垃圾與財富劃上等號,雲計算是極好的解決方案——依托雲平台推進數據集中,通過發揮雲計算的價值來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而且海量的政務信息資源,不光在行政機關內部共享,還要不斷向社會開放,讓社會公眾共享大數據的紅利。

推進管理集成。建設雲計算政務超市,有利於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融合,更充分地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通過行政權力事項庫建設,將所有的行政權力納入統一的“籠子”﹔通過公共支付平台建設,讓所有的政府非稅收入乃至公共交易進入統一的“池子”﹔通過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對政府部門所有的服務管理事項進行全流程的監控。總之,通過服務功能的拓展,將不斷強化“1+1>2”的聚合效應,讓政務服務網成為管理集成的大平台,成為改革創新的大平台,更好地履行與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相稱的責任與義務。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