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面對地震災害,我們如何應對?

2014年12月11日09:3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面對地震災害,我們如何應對?

  話題背景

  近來,四川康定、雲南景谷接連發生地震。現實又一次提醒我們:地震災害隨時可能降臨,防震減災任重道遠。由於預測地震目前仍是世界性難題,提高防震意識、做好應急准備應成為我們應對地震災害的重要環節。未雨綢繆,有備無患。我們應該做哪些日常防災准備?地震來了如何應對?一旦遇險怎樣自救與互救?本期特邀請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防護與反恐救援專家為您講解防震避險知識和應急救援基本技能,敬請關注。

  未雨綢繆

  做好抗震准備

  儲備必要物品。地震災害發生時,受災人員很可能在最初的72小時之內得不到任何救助,所以平時做一些適當的應急儲備很有必要。重要的物品包括:水,每人每天至少需儲備3.8升水,並按此標准一次備夠72小時之用﹔食品,最好選擇無鹽餅干、全麥麥片、富含流質的罐裝食品、聽裝果汁等食用方便、易儲存且不易讓人感到口渴的食品﹔用於御寒的衣被﹔應急燈和備用電池﹔工具,比如用來關閉水、電、氣閥門的管鉗和扳手,用來呼救的哨子等。此外,還應准備便攜式收音機、急救藥箱、滅火器、衛生用品、現金、重要文件備份等。

  排查災害隱患。平時,應有意識地多在居住地和辦公場所巡視,及時發現危險隱患並設法排除。比如,書架、櫥櫃、定制組合櫃等又高又重的家具,在地震中可能會倒塌﹔熱水器可能從管道上脫離並碎裂﹔容易發生位移的物品可能扯壞、壓壞煤氣管道或電線﹔懸挂在高處的盆栽植物、挂在床上方較重的相框有可能脫鉤墜落﹔櫃子劇烈晃動時插銷可能會鬆動打開﹔開放式儲物架上的物品可能會墜落摔碎﹔油漆、清潔劑等易燃液體放在室內可能爆燃等等。我們在布置居室和辦公場所時一定不要隻圖方便和美觀,保証安全更重要。

  進行抗震演練。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隻有10余秒的時間,當發現房屋開始搖晃時,第一時間就能確知去哪兒躲避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堅固的家具下面或旁邊、有支撐的拱廊下、緊貼內部承重牆的地方都是較為安全的地點,而窗戶、懸挂物件、鏡子以及較高的未固定家具邊則很危險。抗震演習可以通過親身體驗來掌握並鞏固這些知識,對兒童尤其重要。地震發生時,還應盡可能關閉家中的水電設施,平時就要教會家庭成員如何關閉燃氣閥門、電閘以及水閥。

  臨危不亂

  安全度過地震

  地震中的傷亡,大多數是在人們慌亂逃生、進出建筑物時被墜物擊中造成的。因此,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鎮定,採取科學的應對措施,而不是一味逃跑。

  如在室內,若來不及迅速逃離時,應首先尋找掩護,躲在寫字台、桌子或者長凳下的空間,雙手抓牢固定物體。如果附近沒有寫字台或桌子,則用雙臂護住頭部、臉部,蹲伏在房間的角落。如果在床上,要迅速抓緊枕頭保護住頭部,還要避開上方有可能墜落的重型燈具。牢記一定要遠離玻璃制品、建筑物外牆、門窗以及其他可能墜落的物體。在晃動停止並確認戶外安全后,迅速離開房間,但不要使用電梯。如果在室外,則應待在原地不動,注意遠離建筑區、大樹、街燈和電線電纜。如果在行進的汽車上,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快靠邊停車,留在車內。不要把車停在建筑物下、大樹旁、立交橋或者電線電纜下,更不要試圖穿越已經損壞的橋梁。如果地震中不幸被困在廢墟下,切勿慌亂,應一方面觀察有無逃離通道,一方面等待救援,同時盡量不要盲目向周圍移動,以免揚起灰塵。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保護呼吸道。

  地震過后,很可能造成燃氣泄漏,所以不能點火柴。可敲擊管道、牆壁或者使用哨子引起救援人員注意。為了避免消耗體能,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況下再選擇呼喊。

  掌握技巧

  科學自救互救

  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即使身體沒有受傷,也可能產生恐懼心理,因此首先要堅定求生信念,相信能脫離危險。應想辦法將手與腳掙脫開來,並利用雙手和可以活動的其他部位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體。用磚塊、木頭等支撐住可能塌落的重物,盡量將“安全空間”擴大些,保持足夠的空氣呼吸。無力自救時,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堅持的時間越長,獲救的可能性越大。

  地震后救人,應當先從最近處救起,以節約時間,減少傷亡。營救被壓或掩埋的傷員時,應先確定其頭部位置,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的塵土,再使胸腹部暴露。有些傷勢不重者,可幫他暴露頭部和胸腹部后,讓其自救脫離險境,這樣可以爭取時間搶救更多的人。傷者不能自行出來的,不要強拉硬拖,應盡量充分暴露全身后再扒出。發現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傷員,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對開放性傷口,應迅速清除傷口周圍泥土和污物,用塑料和其它潔淨物品包扎、止血。對四肢骨折的傷員,應盡快選擇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對傷肢進行固定,然后迅速轉送醫院。在黑暗處長時間被困的人,出來后要避免強光刺激。長時間處於飢餓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給過多食物。

  仔細排查

  防止次生災害

  地震過后,要盡早對房屋和周圍環境進行排查,以減少次生災害發生。檢查建筑是否有裂縫和損壞,如果有坍塌的跡象,要迅速撤離。如果進屋檢查,要提前打開手電筒,防止火花引燃可能已經泄漏的煤氣。首先檢查燃氣管道、電線和水管、電器的受損情況。如果聞到煤氣味,或看到管道破裂,要關掉從外面進屋的煤氣管道的主閥門,千萬不要點燃火柴來尋找燃氣泄漏處。不要撥動電源開關或使用電器,防止產生火花。如果室內電線受損,要切斷電源,切莫觸摸掉落的電線或受損的電器。檢查水管與下水管道,塞好浴缸與水槽的下水口,以免污水倒流。清除溢出的藥品、漂白劑、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液體。檢查壁櫥時開門要當心,注意躲避架上可能掉落的物品。注意余震,雖然余震一般較主震弱,但也足以造成進一步損害。(王德文 庄穎娜 王少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