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通宵排隊,數百老人“搶”大學

太極拳、形體舞這些課平均上一次才兩三塊錢

2014年12月08日08:06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通宵排隊,數百老人“搶”大學

一名老人焦急地等待著工作人員發放號碼牌,輪到自己時急忙伸手去搶。

幾百名老人在老年大學內排隊領號等待報名。

6日凌晨,老人們拿著號碼排隊准備報名。

12月6日,山東老年大學2015年報名開始,為了能在新的一年中順利進入心儀的班級,一百多名老年人通宵守候,隻為在6日早上報名時搶先一步。山東老年大學副校長趙明華表示,民辦老年學校良莠不齊的現狀導致老年人扎堆奔赴公辦學校。而由於缺乏教學場地,目前山東老年大學也已不堪重負。

搶先機 老夫聊發少年狂

12月5日晚9點,在緯三路上的山東老年大學一樓的一間教室中,已經聚集了幾十名老年人。他們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聊天。有些人是中午一點多就跑到了這裡,目的就是在晚上11點鐘學校發放報名號時搶在前面。即使領到了號碼,他們還要在這裡等上一宿,直到第二天早上八點,手中的報名號碼才會派上用場。

這些老年人等待的就是山東老年大學2015學年入學報名的時刻,學校為了維持報名秩序,採取了“登記——領號——報名”三步走的方式:老人們進入老年大學門口時將先登記自己名字﹔5日晚上11點開始,學校會根據登記的次序發放報名號﹔6日早上,領到號碼的老年人會依次進行報名工作。

盡管6日進行報名的僅僅是形體舞、太極拳等舞體學院專業,但5日晚11點時領到號碼的老年人已經有140多個。按照規定,他們領到號碼后要留在學校,直到第二天報名結束才能離開,所以他們就在教室中將桌椅並起,輪換著躺一會。有些人覺得教室中悶得慌,也會跑到走廊裡透透氣。

“如果沒有提前放號這一環節,明天早上全憑排隊,現場會很混亂。而如果人們拿到號碼后就回家,第二天早上再來,會讓早上才來排隊的人們認為發號不公。”學校工作人員說,看到老年人大晚上在這裡排隊,他們覺得非常心酸,可為了保証秩序和他們的安全,也隻能這樣做。學校為每個教室開了暖風,並提供熱水供應,學校工作人員也留下來值班,保証老人們的安全。

6日早上8點半報名正式開始時,教學樓大廳內已經擠滿了人。之前畢業於此的一些學生作為志願者趕來維持秩序。在一晚上的時間內,又有兩百多名老年人趕來排隊,一名在早上7點來到學校的老人隻能拿到300多號。上午10點時,形體舞、太極拳的幾個班級已經報滿,而大廳中還有近百名老人在等候。

搶報名 原因多種多樣

李燕5日下午一點多就趕到了學校,第一個領到報名號的她自然也就成了報名時的“狀元”。6日早上8點,已經等了18個小時的李燕成功報上了心儀的形體舞班。5日晚上,她和四五個朋友在通宵等待時打起扑克。“我們幾個來就是找找事兒干,要不在家中也是閑著。”

而市民李先生說,這個老年大學,他等了四十多年。李先生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在該上大學的年紀卻沒上成,隻能去農村干活。“等到1978年恢復高考,我都有孩子了,哪還能去上學?”李先生今年想報兩門課,一門是太極拳,可以活動下筋骨,另一門則是他一直很喜歡的文學班。“當年我就很喜歡讀詩,偶爾還能寫兩句。年輕時沒來得及上學,到老了得補上!”

山東老年大學副校長趙明華介紹,英語也是很多老年人青睞的學科。“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國外生活,因此他們就想學幾句英語,將來可以出國。”不僅學知識,很多老人也是為了陪朋友,甚至找“緣分”而來。幾位大媽平常就相約在百花公園唱歌,這次一人提議來老年大學上學,其他人也紛紛陪同而來。還有一些老人想借著上學再體會一把黃昏戀的浪漫,校方也表示,開課期間會有這種為老年人牽線搭橋的活動。

搶資源 場地捉襟見肘

74歲的沈老先生每天都會去大明湖操練幾手太極拳,但練了許久他發現,隻有專業的老師才能教給他最正確的動作。隨著天氣漸冷,上了年紀的他也有點吃不消了,正好老年大學能夠提供室內練習場地,因此沈老先生就連夜趕了過來、

“像這樣的老年人非常多,大多數都是奔著我們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而來的。”山東老年大學教務處處長傅利民介紹,所有的老師均是專業教師,設備也都非常先進。再加上價格低廉,便引得老年人紛至沓來。“平均下來,太極拳、形體舞這些課平均上一次才兩三塊錢。”據了解,除了鋼琴課學費達到700元一年外,其他課程均在400元以內,部分課程一年學費隻要220元。

但較高的教學水平和低廉的價格引來的大量生源,也使得山東老年大學有些不堪重負。趙校長介紹,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教學場地,盡管山東老年大學有著多個分校,但由於分校的課程較少,絕大多數老年人還是認准了老校這塊“老招牌”。“我們校區已經有在校學員兩萬多人,但教學用地隻有5600平方米,這嚴重阻礙了學校的發展,很多想上課的老年人無奈被拒之門外。”

趙校長介紹,山東老年大學在山東財經大學燕山校區開設的分校,將於明年夏天開始招生,其余諸如法官培訓學院分校、中信銀行分校雖能分流部分生源,但缺乏一個規模更大、設施更全的主校區一直是懸而未決的難題。“按照政府總體規劃,到2020年,10%-15%的老年人要進入老年大學,到那時,我們的壓力會更大。”

民辦老年大學缺支持

在市區中的一家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這裡也挂著社區老年學校的牌子,但其實還是以組織活動為主,教學為輔。6日上午,這家活動中心正組織老人唱歌,給他們伴奏的是一名社區工作人員。“活動中心就這一架鋼琴,老人們肯定沒法學,至於唱歌也隻能是自己摸索了。”

而一家老年公寓也打出了邊住邊學的牌子,學校負責人表示,老人們在住宿的同時可以學習京劇、呂劇、美術等課程,教課的大多為大學退休老師。但這種“教養合一”的模式並沒有得到更多老人的認可。“我們還沒老到需要住養老院的地步,而且這種養老院是以養老為主,教學為輔,而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是上學。”一名正在山東老年大學排隊報名的老人說。

“有些民辦老年學校雖然開設了部分課程,但一是課程單一,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要,二是師資力量不足。尤其是在教學中會摻雜很多營銷活動,這讓許多老年人不滿意。”趙校長表示,他希望有更多的民辦學校成長起來,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學的場所。“一個是我們不以盈利為目的,最關鍵的是目前老年生源太多了,老年學校還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高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