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吳江宋錦老師傅在織造宋錦。本報通訊員 楊瑩攝
北京APEC會議領導人服飾中所採用的海水江崖紋圖案。本報通訊員 楊瑩攝
拍“全家福”時穿什麼,是每屆APEC會議時全球觀眾都饒有興趣的競猜內容。在不久前的北京APEC會議上,各地區領導人身著“海水江崖紋宋錦華服”面料的絲綢服裝,亮相“水立方”。千年宋錦的中國之光,再次被點亮。
千年宋錦有新篇
為了讓參加APEC會議的領導人穿上最富有中國色彩的服裝,APEC會議中國籌委會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征集服裝設計方案。今年2月至9月,經過多次研討和評審,專家評審組從455份設計稿中,最終遴選出35組樣衣進行深化設計。
此次入選服裝的主設計師、北京服裝學院教師楚艷介紹,會議組委會要求,面料材質一定要具有中國元素,能代表中國,同時要低調、內斂、不奢華,還要適應國家級禮儀場合,既嚴謹、庄重,又包容、大氣。他們最終選定宋錦。
宋錦是在唐代蜀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晉末,因五胡之亂導致漢人衣冠南渡。南朝宋郡守山謙之從蜀地引用織錦工匠,在丹陽建立官辦織錦機構,使蜀錦技藝傳到江南。五代時吳越王在杭州設立手工業作坊,網羅了技藝高超的織錦工300余人。北宋初年,汴京開設了綾錦院,眾多技藝髙超的蜀地錦工成為骨干。宋遷都杭州后,在蘇州設立宋錦織造署,將成都的蜀錦織工、機器遷到蘇州,絲織業重心逐漸南移。此時,江南絲織業進入全盛時期。“東北半城,萬戶機聲”,就是宋錦鼎盛時期閶門內宋錦制造的寫照。
“因為宋錦啞光,色澤華麗,圖案精致,華而不炫、貴而不顯,與低調、內斂的要求非常吻合。特別是宋錦有中國‘錦繡之冠’的美譽,是中國絲綢的杰出代表,最能體現中國文化。”楚艷表示。
專家認為,此次的APEC領導人服裝,是一系列展示中國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裝,其根為“中”,其魂為“禮”,其形為“新”,因而也被稱為“新中裝”。
織錦裁編寫意深
“習總書記和奧巴馬穿的深紫紅的衣服就是用的我們的面料。韓國總統朴槿惠玫紅色上裝的刺繡,是找了30個蘇州老繡娘花了整整一個星期趕出來的。”江蘇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說。
鼎盛公司的新宋錦,打破傳統宋錦的設計理念,注重絲綢與文化、科技的結合,通過傳統工藝的創新和突破,用現代高科技織造技術及時尚的創意設計,織造成本大幅下降,既不奢華,又具有現代特征,受到設計師的追捧。
會議舉辦時已是初冬,原來的宋錦面料比較輕薄,制作團隊對材質上也進行了調整,緯線由全真絲改為羊毛,更為保暖,而且使面料更加透氣、精致,顯得大氣又富有質感。從選料、圖案試樣、織造工藝到操作工人的選定,都進行了精心安排。
“作為絲綢人,我們等這一天等了太久。”吳建華說,“希望借著國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東風,讓中國千年宋錦立足國際舞台。”吳建華坦言,自己是抱著“絲綢情結”進入這個行業的。
5年前,來自中國蘇州的宋錦,以其巧奪天工、絢麗多彩的技藝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讓更多的人開始關心宋錦的未來。
“絲綢雖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但是從現在大的行業發展來講,無論在技術、設備還是在人才上,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中國還停留在20世紀的水平,落后太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副會長雷利民痛心地說,“如果再不吸引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很多技術都會面臨失傳。”
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錢有清表示,有幾千年文化的絲綢,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重新亮相世界舞台,對於弘揚中國傳統絲綢文化和發展絲綢行業具有重要的作用。
落入尋常百姓家
古代對錦繡織有“織彩為文”“唯尊者得服之”的描述,如何既能保持絲綢原有的華美,又能降低成本,被更多的人接受?鼎盛公司的制作團隊經過反復研究,用不同材質比例、不同工藝進行了創新設計和整體優化,電腦提花機織大大提高了宋錦的生產效率並降低了成本。
“不能固守傳統的技藝,排斥絲綢行業的產業化。隻有用現代產業才能更好地降低成本。”談到未來的發展,吳建華表示,要對宋錦進行活態的保護,“一方面推動中國絲綢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讓宋錦面料的服裝走進普通百姓家,這是我的兩個願望,也是接下去我要做的工作。”
為了讓普通百姓熟悉宋錦文化,蘇州建立起國內首個以宋錦為主題的產業園——蘇州宋錦文化產業園,包括宋錦(絲綢)文化精品展示、宋錦和吳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真絲綢生產工藝展示等。(記者 俞海萍 蘇雁)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