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咱老百姓的貼心人李杰

2014年12月03日13:08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咱老百姓的貼心人李杰

報告人:長春市寬城區長山花園社區居民李杰

大家好!我叫李杰,是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

我一直稱呼吳亞琴書記為吳姐。20多年前,我跟吳姐一起離開蛟河三線兵工廠,一同住進了吉林省勝利零件廠的家屬區。那時還不叫社區,叫職工宿舍。房子破舊不堪,道路年久失修,經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提起這個宿舍,沒有不皺眉頭的。可誰都沒有想到,當年從工廠下派到這裡的吳姐,在這兒一干就是20年。如今的長山花園社區,可是從裡到外換了模樣:居民不再為生活出路發愁了,因為我們有長期合作的用工單位和培訓項目﹔家家不再為生活瑣事犯難了,因為我們有自主管理的“社區自治管理委員會”﹔老人孩子不再怕沒人照顧了,因為我們有“養老服務隊”和“蒲公英少年之家”﹔我們的生活也充滿了快樂與歡笑,因為我們有自己的社區文化藝術團,有自己的健身娛樂廣場……

這些變化我們都看在眼裡,大家心裡明白,沒有吳姐這20年的付出,就沒有“長山人”今天的舒坦日子!

記得當年企業轉制,我們這個職工宿舍一下子就成了“下崗失業人員多,困難家庭多,閑散人員多”的“三多”集中區。這“三多”困擾著職工,成了吳姐最大的“心病”。

我也是在那個時期從國企下來的,雖然日子過的清苦,可誰都不願意放下身段,到私企去打工。吳姐為這可沒少勸我:“得琢磨新的出路啊,咱以前在工廠那也是先進能手,干啥也不會比別人差。”我不好意思地跟吳姐說:“我也想過干點啥,可是沒本錢,沒門路,咋辦啊!”吳姐看出我的心思,就鼓勵我:“有點困難怕啥,有咱社區呢,姐幫你想辦法。”於是,在吳姐的幫助下,我先后參加了社區組織的家政培訓、面點培訓、營銷培訓,眼界開闊了不少。沒過多久,吳姐又幫我在長春遠東批發商場租了一個攤位,並從自己兜裡拿出1000元錢,給我做進貨的本錢。連商場的經理都說:“你們這個吳書記可真是熱心腸,光我這兒,她就連著跑了五六趟,跟我講價,你的攤位費用是全商場最低的。為了你的事,她可沒少操心。”沒過幾天,吳姐就把經營執照送到我手上,那一瞬間,我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了……世上還有這麼好的人!

在長山花園社區,跟我一樣開創自己新生活的居民還有很多很多,社區的支持和幫扶,消除了我們的顧慮和擔憂,大家都覺得,吳姐這樣的帶頭人,心裡裝著居民的事兒,遇到困難有辦法,跟著她走,以后的日子肯定錯不了!

吳姐最看不得別人過得不好,最看不得別人生活無著落。她把社區的老人看作爹媽,兄弟姐妹都是她的“心頭肉”,誰受了委屈她都受不了。

孤兒小青永遠都不會忘記“吳姥姥”的恩情,這孩子從小就無依無靠,長到9歲都沒照過像,最大的願望是吃一次“肯德基”。吳姐知道了小青身世后,第一件事就是領著孩子去吃“肯德基”,看著小青大口地啃著雞翅和漢堡,吳姐說她好心疼!為了保証這孩子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她又多方聯系,給小青找到了“代理媽媽”。2007年,小青居住的地方要改造,但由於那平房沒有房照,按規定不能回遷,小青哭著來找吳姥姥。“孩子,沒事,隻要有你吳姥姥在,就有你住的地方。”吳姐領著小青,四處奔走。一次又一次找民政、找公安局、找開發商,幾經努力,終於幫她爭取到了一套回遷房。還有跟小青一樣的孤兒小燕、小澤這些因各種不幸失去親人的孩子,也都在長山花園社區找到了“家”,找到了像吳姐這樣的“親人”。

吳姐是個“熱心腸”,不管是誰,她都能真誠地替人家想事兒,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社區裡的老老少少早就習慣了把吳姐當作家人,有事兒,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那是2005年10月的一天,居民老李急匆匆跑來告訴吳姐,“亞琴啊,你快去看看吧,小東他爸沒了。”二話沒說,吳姐急忙趕到醫院,隻見小東母親癱坐在地上,整個人都懵了。一見到吳姐,好像是見到了救星,“吳書記,咋辦啊,你快點想個辦法,讓我兒子回來一趟吧。”“嫂子,你放心吧,我一定努力讓小東回來送送他爸。”

而這時的小東,正在鎮賚監獄服刑,讓他回來給爸爸送終,談何容易!當時我正在吳姐身邊,有幾個鄰居也說這事兒不行,別費勁了。“不試試,咋知道不行”?一上午時間,吳姐往監獄打了十余次電話,最后人家告訴她,我們做不了主,這事得找省局批准。吳姐立馬打車到省監獄管理局說明情況,人家說:“你一個社區書記,怎麼還管這事兒?”“他家情況特殊,老太太料理不了后事,來找我幫忙,老百姓有事了咱不能不管。再說,這也是改造他的好機會啊!”吳姐的誠懇打動了他們,省監獄管理局考慮到小東在獄中也有良好表現,就在吳姐的擔保下,批准小東回家奔喪。當小東知道這一切后,“扑通”一聲跪倒在吳姐面前,說:“吳姨你是天下最好的好人了,我一定努力改造,爭取減刑,出來再好好活一回!”

回到監獄的小東積極接受改造,最終提前兩年獲釋。回來后,社區幫他籌集了1萬元錢,讓他自謀職業。他想學技術,吳姐又送他到技校學習,並找到校長為他減免了2500元的學費﹔他身體患有嚴重的結核病,需要做手術,吳姐又動員居民為他捐款。一次次幫著小東渡過難關,讓他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如今小東開上了出租車,社區又幫他申請了公租房,明年就結婚了。他經常對人說:“我有兩個媽媽,一位是生我養我的親生母親,另一位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吳媽媽。”

說實話,我們看著吳姐每天起早貪黑,忙裡忙外的,真的很心疼。院裡的大爺大媽見到她都說:“閨女啊,歇會吧,別累壞啦。”她總是笑著說:“沒事兒。”怎麼才能讓她少操一點心呢?怎麼做才能對得起她?大伙湊在一起時經常議論:她布置的事兒我們立馬去做、齊心完成,支持她的工作,才算是真正對得住她。

那年建健身場地,吳姐從有關方面爭取到了5000元的經費,但不管怎麼算計錢都不夠。當時,大家生活也不富裕。可不到兩天時間,就你三十我五十地捐了3808元。鋪路石子8毛錢一斤,大伙就一個一個數好再買﹔沒有混凝土,院裡的老人們就挎著小筐出去撿小塊磚頭,回來砸碎和水泥混在一起。開工那天,男女老少齊上陣,場面非常火爆!這樣,社區的健身場地,工時費沒花一分錢,十天的工期,一周就完成了!

吳書記這個榜樣有號召力,長山花園社區的黨組織有戰斗力,我們也要為社區建設好好出把力。看到吳姐帶領黨員實心實意地為社區服務,我也想像他們一樣,為這個“家”多出一份力。2011年7月我如願以償,48歲的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知道,這不光是個名稱,更是一份責任。我們這兒像我這個年齡入黨的不止一個,居民陳淑華大姐60歲入黨,程文孝大爺70歲入黨。他們都老當益壯,成為社區的骨干力量,也是吳姐工作上的有力幫手。

現在,吳姐還是每天第一個來到社區。嗓子啞了,笑容沒變﹔身子累了,步履沒變﹔工作多了,勁頭沒變。有了這樣貼心的人,住在這樣幸福的社區,咱們老百姓就遇事有底氣,做人有尊嚴,生活有奔頭。(報告人系長春市寬城區長山花園社區居民李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學習動態·體會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