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人長春市寬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崔東亮
大家好!我叫崔東亮,是長春市寬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吳亞琴同志當過軍工企業的行政處副處長、離退辦主任,后來被派到企業的家屬區擔任居委會副主任。有人說,哪裡的工作不好干,哪裡就有吳亞琴﹔也有人說,吳亞琴的官是越當越小,越干越基層,但吳亞琴從來不這麼看。在社區工作的20年裡,她把一個老三線軍工企業遺留的家屬區,改造成了全國聞名的幸福和諧社區。居民們說:“吳亞琴是我們的‘寶兒’。她是一個不忘本、能擔事兒的人,更是我們的當家人、主心骨。”這朴實的語言,折射出的,正是吳亞琴作為一名社區黨委書記所具有的先鋒作用、為民情懷、擔當意識和創新精神。
多年來,吳亞琴同志用時時當先鋒、做表率的實際行動,將社區的216名黨員凝聚得像一團火、鍛造得像一塊鋼。她是一名履行職責、追求理想信念的楷模。
長山花園社區有一位老黨員名叫寧秀信,他與吳亞琴的父母是工廠的同事,是看著吳亞琴長大的。一說起吳亞琴,他就豎大拇指,“這孩子,啥時候都不忘本吶。”
1967年,7歲的吳亞琴隨父母來到吉林蛟河大山裡的一家軍工廠,一呆就是22年。當吳亞琴隨工廠遷回長春的時候,她的女兒正好7歲。正是這22年艱苦生活的磨練,讓吳亞琴感知了父輩們對黨的事業的堅守和摯愛,擁有了不怕苦、不喊累的敬業精神,積澱了一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
今年73歲的寧秀信加入社區黨員志願者隊伍好幾年了,主要是和一些老黨員負責社區物業的工作。他說:“我們是心疼吳亞琴,才來當志願者的。這孩子整天忙裡忙外的,我怕她累壞了。”
吳亞琴確實累壞過,而且不止一次。社區工作天天和居民打交道,說話特別多。吳亞琴的聲帶先后做過兩次手術。2003年4月28日第一次手術后,醫生囑咐她半個月內禁聲。可是,手術后第二天“非典”來了。吳亞琴一邊部署“非典”防控,一邊帶頭給隔離的疑似病例送飯。因為沒有遵從醫囑,這次手術沒有成功,她不得不於2008年5月8日進行了第二次聲帶手術。大家都知道5月12日是汶川地震,聽到這個消息的吳亞琴立刻召集社區黨員開會,號召大家向災區捐款。由於第二次手術后聲帶受損嚴重,那段時間,她就是想說也說不出話來了。那次黨員開會,吳亞琴是以寫紙條的方式主持完成的。那段時間接到居民電話,她就以敲擊話筒的方式回應。無聲的行動有時更勝過千言萬語。雖然社區居民生活並不富裕,但汶川、玉樹、雅安地震發生后,社區黨員三次主動繳納特殊黨費6萬多元。
2003年,長山花園社區一次性接收企業退休回歸社區黨員194名,開創了長春市社區成規模接收企業退休黨員的先河。如果你到長山花園社區,就會發現一些居民家門口挂著“黨員家庭戶”的牌子,長山花園社區的黨員,身份都是公開的。上世紀80年代建的老樓,小區內沒有物業管理,但是樓道內整潔規范,沒有任何小廣告,因為每天都有一批志願者在義務清理。每月15日雷打不動黨員學習,社區已經堅持了十幾年。社區為每一名黨員免費贈閱一份《長春日報》,就連外來參觀的人都覺得,長山花園社區的黨員不光有責任,還特別有威望受尊重。
吳亞琴所在的長山花園社區,黨組織就是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黨員就是身先士卒的先鋒戰士,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居民,隻有全程全努力,沒有最后一公裡。
在社區老人眼裡,吳亞琴是他們的“姑娘”,而吳亞琴說起社區的老年人,張口就是“咱家老人”。吳亞琴把居民的事當成了咱爹咱媽的事,把關懷送到了居民家門口、把溫暖送到了居民心坎上。她是一名踐行黨的宗旨使命的楷模。
當年的長山花園社區,居民的煩心事可真不少。企業破產,幾乎家家都有下崗職工,吃飯問題咋解決?兄弟姊妹分家,為爭財產鬧得不可開交,家庭官司誰來斷?無兒無女的老人,日常起居誰照料?雙職工家庭,上小學的孩子下午放學早,誰來接、誰來管……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不論份內份外,吳亞琴都管。她說:“困難就是個難,黨員不來背,群眾就得背,干部不背,誰來背?”
今年8月份,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到問題集中整改階段。有社區居民提出附近的10路公交車車體小、車隔長,上班高峰期很多人都上不去車,出行特別不方便,於是吳亞琴利用到市人大開會的機會,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不久,10路公交車就由中巴換成了大巴,車次間隔縮短了,車站候車亭也重新進行了修繕。
吳亞琴是一個能干事、能成事的人,又是一個愛管事、不怕事的人。她工作起來敢於觸及矛盾和問題,是一名敢於擔當的楷模。
社區工作者處在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啥人都要打交道,啥事都可能面對,其中的酸甜苦辣,別人是很難體會到的。
長山花園社區本來就是一家破產軍工企業的家屬區,當上千名下崗職工因企業拖欠工資福利聚在一起,聲稱要堵路上訪的時候,是吳亞琴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她說:“我是這社區最大的‘官’,如果大家信得過我,可以先跟我說,隻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我會替大家向上反映。”事態暫時平息了,可是把責任攬到身上的吳亞琴睡不著了,她和社區工作人員徹夜不眠整理好材料,由社區出面依法反映合理訴求,使下崗職工的問題,最終得到了妥善解決。
在長春市創建文明城、衛生城的過程中,社區承擔了配合有關部門拆除違章建筑的任務。有人勸告吳亞琴:“拆房子可是件得罪人的事,大家一個小區住著,你
別充大頭。”吳亞琴笑笑沒吱聲。第一個拆的是吳亞琴幾十年情同姐妹的同學家的小棚子,那名同學當時就急了,說吳亞琴“真不講究,為圖虛名不顧情誼。”聽了這話,吳亞琴委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但還是堅持原則不后退。事情過了幾個月后,她找到同學說:“我也知道干這事得挨罵,但你罵我幾句,總比大家都罵我好受些。這件事,當姐的謝謝你了!”
在社區這個舞台上,吳亞琴是小人物操大心,她創造性地解決了不少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難題,是一名推動社區工作創新的楷模。
居民是社區的主人,但如何才能調動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把傳統的“為民做主”轉變為“由民做主”呢?
在20年的社區工作實踐中,吳亞琴探索出一條以社區黨委為核心,以居民提議、“兩委”商議、黨員和居民代表審議、公告決議為步驟的社區自治新方式。長春市總結推廣了長山花園社區的做法,定名為:四步議事工作法。
在物業棄管小區,吳亞琴探索了“由社區委托獨立的社會組織代管物業”的新方法。長山花園社區的“自助式物業”服務模式,每平方米隻收3毛錢,基本服務卻一應俱全。
吳亞琴自創的“民事調解十二法”,靈活、務實、管用,成為全國基層黨組織書記做群眾工作的案例教材。從2003年至今,長山花園社區連續十一年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輟學、零失業家庭、零矛盾升級、零非正常上訪。
把群眾放在心上的人,群眾一定會把她放在心上﹔把群眾當親人的人,群眾也一定會把她當親人。吳亞琴把這句話當作她工作的“真理”!20年來,她付出的是一名社區書記的真心和真情,收獲的是居民的衷心擁護和無私支持。
有一年冬天,市領導到長山花園社區調研和解決居民冬季取暖不達標的事情。可是頭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雪,面對馬路上厚厚的積雪,吳亞琴有點犯愁。可當她走出家門時,看到不少黨員和居民自發地扛著清雪工具走出家門,很快就清掃出一條道路。居民韓世斌說:“市領導大老遠來為咱辦實事,可不能讓領導摔著。”這是多麼朴素的深情啊!
小社區,大舞台﹔小崗位,大作為﹔小人物,大智慧。正是千千萬萬個像吳亞琴一樣的基層黨員干部的平凡付出與勞動,才構筑了我們黨牢不可破的執政基礎。
群眾需要吳亞琴,時代更需要吳亞琴!(報告人系長春市寬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崔東亮)
相關專題 |
· 學習動態·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