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郝濤
作為中直機關青聯常委,我很高興能夠加入這樣一個溫暖而團結的大家庭。中直機關青聯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身為其中的一員,我倍感榮幸,倍加珍惜。 ——王兵
金秋的北京,陽光溫暖明媚,到處一片祥和的氛圍。正在北京大學上課的北新建材董事長、中直機關青聯常委王兵抽出中午的休息時間,匆匆赴約接受採訪。記者之前採訪過王兵多次,已經比較熟悉。一年未見,沒有過多的客套,直奔主題。他的語速非常快,但是邏輯和條理清晰。
“青聯委員是優秀青年的代表,而中央直屬機關青聯則更加特殊,是距離中央精神和中央思想最近的青聯機構和組織,能最率先最准確地學習理解和傳達執行中央新精神和思想。”王兵說,除了做好北新建材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他非常熱心參與中直機關青聯的活動。
翻開王兵的履歷可以看出,他的人生道路被貼上了“成功”的標簽:26歲創辦西南分公司擔任總經理﹔32歲擔任北新建材總經理,37歲成為北新建材的董事長。
王兵說,他的成功沒有秘訣,只是做了一個青春的追夢人。
“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作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忙碌”成了王兵生活的主旋律,但他一直熱心參與中直機關青聯的活動,一些公益性活動就是由他策劃和發起。
“中直機關青聯委員們應該積極自覺地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王兵說。他認為,每一次參加青聯的活動,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2013年冬天,中直機關青聯聯手全國青聯舉辦“走進青年•攜手圓夢”的主題活動,旨在深入貫徹中央關於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團十七大工作部署及全國青聯常委會會議精神。
“同志們,好久沒聚了,周末去河北搞個走進青年的活動吧。”王兵在微信群裡發起了活動倡議后,馬上激起了青聯委員們的熱烈回應。從報名參加、提供捐贈到行程匯總、出謀劃策……很快,活動的整個方案就在討論中漸漸完整清晰起來。
活動當天,48名全國青聯委員冒著寒風,奔赴河北省望都縣和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開展捐贈慰問、志願輔導等活動。他們首先看望慰問500多名望都縣的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為他們捐贈了電腦、圖書、冬衣等價值30余萬元的學習生活用品。當天下午,在“青年創業就業”的座談會上,青聯委員們還結合自身的創業經歷和感悟,與當地150多名青年致富帶頭人、創業青年進行座談交流,並就望都縣經濟結構調整、特色產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此次活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給當地青年送去了精神大餐。
在王兵眼中,青聯就像一座橋梁,將中央機關的優秀青年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為服務當地社會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通過青聯的活動,很多中直機關的優秀青年能夠來到基層,為當地的繁榮發展獻計獻策。而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他們來講,也得到了自身的提高。”
今年,是中直機關青聯成立20周年。“此次主題是‘同心逐夢’,這個理念很好,”王兵說,“同心就是上下一條心,與習總書記為代表的黨中央保持一致,特別重要的是統一思想,統一到中央的精神上來,中直青聯要起到表率作用。”
在時代的大背景下,王兵認為,中直機關青聯工作也要與時俱進,把增進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力量作為根本任務,把服務大局、服務青年作為重要職責,把培養青年人才作為工作著力點,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保障,進一步增強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一天青聯人,一生青聯情。”王兵說,他非常感恩中直機關青聯這個組織,在這個大家庭中,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作為中直機關青聯常委,我很高興能夠加入這樣一個溫暖而團結的大家庭。中直機關青聯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身為其中的一員,我倍感榮幸,倍加珍惜。青年人一定要履行神聖的職責,充分展現出中直機關青聯的整體風貌,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積極為國家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青春追夢人
身為年輕的北新建材掌舵人,王兵認為,“從個人的本職崗位上說,我需要考慮的是企業的發展與經營效果,但作為青聯大家庭的一份子,更要考慮把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與國家戰略結合起來,以堅定遠大的理想勵志前行。”
1972年2月,王兵出生於安徽樅陽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從小繼承了父母熱情善良、勤勞朴實的個性,既能吃苦耐勞,又具備南方人的聰明靈秀。
1990年,王兵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漢大學自動化專業。農民的孩子到了大城市,既有失落的遺憾,也有希望的動力。大學期間,王兵除了學習本專業的知識,還喜歡在閑暇時間泡圖書館,看了很多文學、哲學、歷史方面的書籍,開闊視野。
1994年7月,王兵在大學畢業后選擇到北新建材工作。當時,北新建材作為國務院100家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試點單位,正在進行人力資源的崗位測評。在公司人事部參與了三個月測評工作后,他對公司各級組織和崗位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待重新選崗時,王兵沒有留在總部機關,他順利通過了營銷事業部面向全公司招聘三名銷售人員的考試,成為北新建材最基層的一名銷售人員。
銷售工作很有挑戰性,需要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每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都雄心勃勃,充滿期望,但背后的辛苦奔波和巨大壓力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王兵認為,“年輕人需要樹立遠大使命,要有理想有抱負。要想取得成績要做到兩點:一是不要看短期利益,要有長遠的眼光﹔二是要積極學習知識,接受鍛煉。”所以他選擇從基層工作做起,跑起了銷售。受過客戶冷遇,也贏得過好評,銷售工作有高潮也有低谷,一顆心在上上下下中打磨著,磨去了稚氣,現出了光華。在擔任區域銷售經理期間,王兵頻繁出差,最長的一次連續出差兩個月之久。通過4年的磨練,勤奮的工作和良好的業績使得王兵很快擔當重任,在成都組建的北新建材西南公司擔任總經理。
當時,石膏板行業的各大世界500強企業全面進入中國建材市場,從南到北建立了7家外資石膏板工廠。北新建材的石膏板業務遭遇到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產品銷售遇到巨大困難:銷售價格被壓低到原來的一半,廠商彼此競爭空前激烈。“當時管理層甚至一度有把石膏板業務賣掉的想法,但外資企業不是想收購我們,而是想徹底打垮我們。”王兵說,所幸北新建材有人才和技術的積累,不是那麼容易被擠垮的。
到成都后,王兵發現當地主要的工程項目都已經被外資品牌拿下,他當即召集剛剛組建的團隊開會,確定的第一個目標任務就是將當時成都最重要的五個工程項目全部從外資品牌手中奪回,全部改為指定北新建材的龍牌。
“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沒有勇氣和決心就絕無可能。”業務談判,一次不成就兩次,王兵天天去拜訪,“我們的產品質量好是第一位的,還要做到的是不屈不撓、以誠動人。”
王兵去拜訪外企競爭對手,希望知己知彼。對手拍著他的肩膀說,“年輕人,你想要跟我們競爭,三五年后都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呢。”他去跟業主做工作,跟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耐心溝通。“溝通不難,難的是別人連溝通的機會都不給你”,為此,王兵吃過無數次閉門羹,“連門都不讓你進”。他也遇過無數的冷漠,“別人不給你機會很正常,因為不了解,所以不認可。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努力,用真誠、勤奮和實力感動他們。”
漸漸地,客戶為王兵打開了一道門縫,而王兵就利用這小小的門縫,憑借對產品精准的把握、全面的了解、真誠的態度,打動了客戶。最終這五大工程被他們成功拿下。在西南奮戰的四年,王兵創造了年均40%的業績增長,成為公司在全國增長最快速的地區,北新建材重新佔據了該地區市場的主導地位。
用理想托起“中國夢”
2002年,王兵被集團公司緊急抽調回北京,奔赴陷入困境的中國化學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現中國玻纖股份有限公司),歷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主管公司“疑難雜症”,風險化解、投資發展、証券法律事務及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在一次公司會議上,領導給王兵分派了七項任務。會后,一位資深副總對王兵說:“這些事情都是已經陷入僵局困境的無解難題,你現在不是王兵,應該叫‘工兵’了。”
面對陌生的環境、處於困境的公司,還有工作中需要涉及的大量的証券、法律、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知識,王兵隻能一邊進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碩士班上課學習,一邊把學習到的知識快速運用在工作中。他像一個高速運轉的陀螺,每天要工作學習十幾個小時。憑著扎實的業務能力,勤奮的學習和努力工作,王兵的七件疑難雜症風險化解任務全部圓滿完成,為公司挽回了上億元的損失,化解了各類巨大風險,為公司走向正軌、重新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該公司玻璃纖維業務已經成為全球第一,成為A股市場的藍籌明星股。
2004年,有著輝煌歷史和深厚積澱的北新建材面臨著空前的發展困境和業績壓力,身處完全市場化的競爭性行業,面對外資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作為上市公司的北新建材連續兩年業績下滑,核心業務石膏板隻有年產4500萬平米業務規模,從中國第一下滑到中國第三。
在期待與懷疑中,年僅32歲的王兵被任命為北新建材總經理。通過對中國新型建材行業現狀的深入調研,王兵審時度勢,結合對公司自身優勢及行業競爭形勢的審慎分析,他選擇了以石膏板為核心主業、集中精力快速擴張發展石膏板、開展石膏板全國布局的發展策略。
緊接著,王兵帶領北新建材著手進行了戰略梳理、明晰主業、組織架構優化和流程再造,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圍繞電廠脫硫石膏應用的專有技術和大規模成套生產裝備,集中優勢大力發展以石膏板為核心的板材業務,積極著手全國產業布局、搶佔資源和地域先機,以北京兩條石膏板生產線為起點,開始在全國各地布局建設大型石膏板生產線,確立了從北京海澱區西三旗一平方公裡的大基地模式走向全國的發展模式。
在王兵帶領下的北新建材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十年,以“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為兩大戰略引擎,超越兩家世界500強同行法國聖戈班集團和拉法基集團,躍居全球第一。
另外,北新建材不僅在規模、質量、技術上超過世界500強外資品牌,也是為數不多的在產品定位和銷售價格方面超越世界500強外資品牌的中國高端自主品牌。北新建材榮登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亞洲品牌500強,與TOTO和立邦同列亞洲最具價值的三大建材品牌。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全球石膏行業大會上,北新建材蟬聯“全球石膏行業年度公司”大獎,成為全球唯一一家連續獲得全球石膏行業最佳公司殊榮的企業。
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統計,全國建筑和裝飾獲獎工程的90%都是採用北新建材的產品。北新建材被中國飯店業協會評為中國五星級飯店裝飾工程首選品牌。從奧運會、世博會到北京國貿三期、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天津津門津塔、廣州西塔、澳門威尼斯人酒店等全國各地的地標建筑都是北新建材的樣板工程。北新建材還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國家級創新型企業,是北京市第一批20家專利示范企業、中國十大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企業,榮獲“中關村20周年突出貢獻獎”等。
王兵說,北新建材的定位是推動建筑行業的節能環保,目標是把中國的建筑行業的能耗降到最低。北新建材現在提出,用更多低成本、高性能、高技術、高指標地建立建筑行業節能體系,能達到75%的節能標准基數。“這是最基本的,不是高的,逐步達到90%的建筑節能標准。”王兵說,同時還研發淨零能源的建筑。
目前,北新建材作為國家級的創新企業,已在北京昌平區未來科技城建設26萬平米國家創新研發中心,用技術創新來推動產品的升級,提高生產過程中的機能減排。
在王兵心中,還有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是在住宅產業化上推進建筑革命,推動建筑牆體改革。目前,牆體改革的口號雖然喊了很多年,但是粘土磚的使用量從當時的6000億塊增加到如今的8000億塊。
北新建材提倡以石膏板為核心的輕質復合新型牆體材料,替代粘土磚。他列舉了新型石膏板牆體材料的優勢有:不消耗耕地,石膏板質地輕,減少運輸物流成本﹔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干法作業,現場節能環保﹔保溫、隔音性能好,節能效果顯著提高﹔未來牆體更新時,減少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減少資源消耗等。
在王兵的帶領下,北新建材連續十年保持30%左右的持續穩健增長。這一成績在業內被稱為“北新速度”,創造了石膏板產業的奇跡,王兵本人也成為石膏板行業的傳奇人物。王兵說,作為一名青聯委員,要考慮把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與國家戰略結合起來,與中國夢、提高每個人的生活品質結合起來。這種結合就是青聯委員的責任和使命感。下一步,他的主要任務是帶領北新建材引導推動整個建筑行業的節能環保,影響身邊和社會上更多年輕人,繼續青春追夢。
(《中華兒女》雜志 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