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初,一位癌症三期患者、67歲的退休老人又風塵仆仆踏上征途,奔赴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諾爾。退休十五年來,他每年在北京與查干諾爾間奔波數次,最多一年10余次。他就是被人們稱為“治沙專家”、譽為“草原衛士”的鄭柏峪。
“做一個共產黨員該做的事”
曾在內蒙古阿巴嘎旗查干諾爾蘇木(鄉)紅旗嘎查(村、隊)插隊13年的鄭柏峪看到過去滿目翠綠的草原正在變黃,富饒的沃土已漸沙化,海一樣的查干諾爾湖走向干涸,憂心忡忡,痛心不已,決心退休為曾經的草原天堂做點事。
1998年底,為支持國務院機構改革,51歲的鄭柏峪申請提前退休。許多干部紛紛到部屬企業、行業協會返聘,很多單位邀請他這位原輕工業部政策法規司的處長幫助工作,並給予豐厚的薪酬,他都婉言謝絕,毅然做了一名草原生態保護志願者,將自己的后半生交給了草原。
十五年如一日,鄭柏峪一直堅持在查干諾爾進行草原生態治理,付出了千辛萬苦,既流汗又流淚,既出思路又出力。最初幾年,去查干諾爾交通不便,隻能乘坐長途汽車,路況極差,一坐就是十三四個小時。夏天在北京上車時熱得像蒸籠,過了張北縣走夜路,又冷得不能開窗。車裡又悶又臭,還要兩人合擠一米寬的鋪位。被子是再生棉的,全是疙瘩,一抖摟直掉沙子。在查干諾爾的生活條件也很艱苦,因為缺水,不能洗澡,刷牙、洗臉的水是專門從30裡外的鎮上運來的,放在水桶裡,稍不留神,就會有蚊虫、蒼蠅進去,那也舍不得倒掉,隻能把它們撈出來,繼續用這水洗漱。睡在蒙古包裡,經常有虫子爬進被窩裡。
盡管條件十分艱苦,也沒有阻擋住他治理草原生態的決心。鄭柏峪生活極其儉朴,但對草原生態治理事業十分慷慨。他從自己和家人的口中摳出了15萬元,作為治沙治鹼經費,欣然自得,無怨無悔。常常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為什麼又苦又累又搭錢還要干下去。面對他人的不解,鄭柏峪笑得雲淡風輕:“我高興。因為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做一個共產黨員該做的事。”
“他就是身邊的楊善洲”
鄭柏峪的環保之路,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中前進的。2000年,經多方奔走努力,鄭柏峪爭取到某國際企業生態保護項目的27萬元資助,他如獲至寶,心情激動,干勁十足帶領當地牧民用兩年時間搞了四個苗圃,種植了10萬株小葉楊。但由於水源匱乏、土壤嚴重鹽鹼化,小葉楊全部枯死了,用植樹造林進行防風固沙的方法沒有奏效。后來進行的搶救沙地柏試驗最終也受挫。他還曾按照發展旅游的思路去開展草原生態保護,也沒有成功。接連的失敗沒有把鄭柏峪的熱情扑滅,沒有把他的精神擊垮,反而更堅定了他科學治理草原荒漠化的決心。
草原生態持續惡化、日益嚴峻。2002年春季,80平方公裡的查干諾爾咸水湖干涸了,湖盆一片白茫茫的鹽鹼粉塵,就像一望無際的雪原。風暴一來,鹽鹼塵土漫天飛揚,堪稱生態災難,人和牲畜渾身上下都是白色的鹽鹼粉末,呼吸困難,咳嗽,打噴嚏,眼睛紅,極為痛苦。查干諾爾湖周圍的綠色草原也迅速變成了荒漠。查干諾爾的變化深深刺痛著鄭柏峪的心,他千方百計尋找治理鹽鹼塵暴的辦法,查找各種資料,走訪、請教各方面專家,購買、學習相關書籍幾百本,最后確定了人工種植耐鹽鹼植物鹼蓬,固沙壓鹼,改良土壤,營造其它植物的生長環境,從而形成新的草地的治鹼方案。
2003年夏季,鄭柏峪和一位科學家自費購買了鹼蓬種子,開始在查干諾爾干湖盆試種。播種鹼蓬時,鹽鹼水泡得腳掌脫皮、裂口,鑽心地疼痛﹔在鹽鹼粉塵環境中,淚流不停,咳嗽不止,渾身刺痒﹔還時常遭受沙暴和大風的襲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辛勤付出和科學試驗,他們終於摸索出了人工種植鹼蓬治理鹽鹼干湖盆的技術。更為欣慰的是,2008年,在某環保組織的斡旋下,某外國企業資助開展了查干諾爾生態治理項目。截至2012年,鄭柏峪帶領草原牧民播種鹼蓬超過75000畝,治理面積超過50平方公裡。從衛星圖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種植的鹼蓬呈現出濃密的綠色,有效覆蓋了查干諾爾干湖盆。據專家實地考察估測,這些鹼蓬每年可阻攔風沙塵土平均厚達20厘米,約130萬噸。淡化土壤改善了次生植物生長環境,動物也逐漸回歸,沒有生命的查干諾爾湖又恢復了生機。查干諾爾治理項目在國內乃至世界都是首創,鄭柏峪探索出了一條治理鹽鹼干湖盆的有效途徑,意義巨大。
鄭柏峪退休不褪色,堅守人生追求,淡泊名利,勇於奉獻,甘做草原生態治理志願者的事跡在我局離退休老同志和在職干部職工中廣為傳誦。大家紛紛說:“他就是身邊的楊善洲,是最現實、最生動、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
“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綠色卓越貢獻獎”、“最佳民間公益人物獎”、“草原衛士”、“治沙專家”等,這些正式或非正式的稱號,是各個組織機構對鄭柏峪的草原生態保護事業取得成就的褒揚和肯定。15年來,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對鄭柏峪的志願環保事業給予很大關注,爭相報道,國(境)外媒體也以極大的熱情多次報道。2014年4月,鳳凰衛視播放了對鄭柏峪的訪談節目。中央電視台拍攝了一部3集紀錄片《拯救查干諾爾》。雖然得到了很多的榮譽,但鄭柏峪不為名利所動,憑著對草原的一腔熱愛,對環保事業的一份執著,他繼續開拓他的環保之路,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說:“我國象查干諾爾這樣的干鹽湖有1.5億畝,還有6億畝鹽鹼地,加上受鹽漬化影響的土地達29億畝。如果借鑒查干諾爾成功治理的經驗,前景不可估量!”
在治理查干諾爾鹽鹼荒漠的同時,鄭柏峪進行了查干諾爾地區的地理、地質演變的研究,自費組織科考組在河北省北部和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進行科學考察,拍攝圖片上萬張,錄像帶數十盤、數百條。他與江蘇一家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探索用鹽水生態農業成果治理西部荒漠。目前他准備開拓治理其它干湖盆,踏上了治理荒漠、保護環境的新征程。
鄭柏峪的目標很明確:“如果可以,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更多的荒漠重現一片綠色,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相關專題 |
· 全國離退休干部“雙先”表彰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