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公權隻姓公——好干部湯慶福(上)

2014年10月27日10:0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公權隻姓公

胡小鳳至今忘不了與丈夫湯慶福的最后的別離。

2013年6月19日,天氣很悶熱。由於客廳裡沒有空調,胡小鳳剛剛將電風扇從儲藏室裡搬出來組裝好,就接到了丈夫的電話。“中午不能回來吃飯了。”電話那頭,湯慶福說,“今天很忙,感覺很累。下午有個會,還有些材料要准備。”

湯慶福的同事、上海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丁士英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湯慶福全都扑在工作上:上午匯報上海外貿企業出口精品展銷會情況,下午和貿發處討論問題。下午4點多,他打算把次日在全國部分外貿商協會交流會上的發言稿再修改一遍。就在此時,丁士英看到他從口袋裡掏出藥,服了幾粒下去。

“我並不知道他吃的是保心丸。”丁士英說。

當晚8點左右,湯慶福起身告辭。20分鐘后,他趕到醫院,探望病重的岳母。守候在醫院的胡小鳳見丈夫面容疲倦,得知他次日一早要開會發言,便勸他早些回去休息。

到家后,胡小鳳還記得自己問他的最后一個問題:“明天早上你坐車去開會時,能不能順便捎我去醫院?”

湯慶福還是那句:“你辛苦一下,坐地鐵去吧。”這回答其實早在妻子預料之中。多年來,公車不私用,已經是這個家的鐵規矩。為湯慶福開車10年的司機,直到在他的追悼會上,才看到湯慶福的兒子長什麼模樣。

就在這天晚上,忙碌了十幾個小時的湯慶福睡下去之后,突發心臟病,再也沒有醒來。

“在我們大家眼中,你是申城先鋒,為師為范,卻又如此親近,是個活出本色的大哥!——沒錯!一個官員應有的本色,你用66年有限的生命長度,完美演繹。”時隔一年多,在原市外經貿委、上海進出口商會和他共同戰斗過的老同事、老部下以及每個熟悉他、了解他的老朋友,仍在用各種方式追思他、紀念他。

在上海外經貿主管部門工作30年,曾任上海市外經貿委副主任、上海市口岸辦副主任、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副理事長,湯慶福被稱為上海外經貿系統的“思想家”。他是上海外貿改革的主要參與者,參與制定了上海外貿創新轉型的一系列思路、方案以及中國入世后上海的行動方案和應對措施,是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重大課題的研究牽頭人之一。

這位“筆杆子”也是公認的“實干家”。上海外資企業協會會長劉錦屏回憶說,20世紀90年代,是上海外貿發展改革最快的時候,“許多工作都是開拓性的,很多重大構想提出后,都是在湯慶福手中‘磨’出來的”。他熱情服務上海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社會組織建設創新,他積極推動、參與創辦的1999年上海工博會和2002年的上海跨國採購大會,如今都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工業博覽會、跨國採購交易會。

“能文能武,敢干敢做。”上海市商務委秘書長、機關黨委書記俞建明感慨,“他的身上挑不出一點毛病。”

擔任上海市外經貿委副主任時,湯慶福分管進出口配額、展覽和服務貿易。當時,這些都是眾多外經貿企業眼裡“炙手可熱”的權力。他非但沒讓家人“沾光”,家人還要十分留神,唯恐跟他的工作“沾邊”。妻子下崗了,不願賦閑在家,湯慶福卻“丑話說在前頭”,“找工作,你自己想辦法,但有個前提,別在我任職的系統找”。同時,他又幫著買回一大堆財務專業書籍,叮囑妻子多“充電”。在他的鼓勵下,胡小鳳獲得了助理會計師職稱,在一家跟外經貿“八竿子打不著”的小型民企找到了職位。他的司機好當,說從未見過這樣的副局級干部,幾乎每個周末都加班,每次都是自己擠公交,他想的是“司機也有家”。

胡小鳳記得,1981年,在一封洋洋洒洒10頁紙的信中,湯慶福就跟當年尚是女友的她交了心:“我對金錢沒有好感……必須把金錢置於末等地位,絕不允許金錢出現在自己的奮斗目標上。”

湯慶福常說:“我雖然不能控制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我更在乎生命的寬度。”他的一生寫滿了執著、無私和熱愛,當得起人們發自內心的一個“好”字。

(記者 顏維琦 曹繼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 湯慶福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