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霧霾天,健康防護莫入“霧”區

2014年10月16日07:2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霧霾天,健康防護莫入“霧”區

  方 漢繪

  話題背景

  近期,全國多地頻遭霧霾“侵襲”,空氣重度污染“警報”再次拉響。雖然,在媒體的廣泛宣傳下,人們對霧霾的健康危害有了一定認識,掌握了一些自我防護知識和方法,但面對日常生活和工作訓練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仍難免“雲裡霧裡”、莫衷一是。窗戶開還是不開?,這是個問題。空氣淨化器用還是不用?,意見難以統一。對於擔負特殊使命的部隊官兵而言,軍事訓練一日不可荒廢,惡劣天氣條件下,如何組訓施訓才更科學?本期特邀軍事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學專家為您一一解答這些疑問。

  霧霾天該不該開窗通風

  霧霾天裡到底該不該開窗通風?這個問題著實讓人“糾結”。霧霾中含有大量的細顆粒物(顆粒物的空氣動力學直徑在2.5微米以下)和超細顆粒物(顆粒物的空氣動力學直徑在100納米以下)。這些顆粒物能夠進入、黏附甚至沉積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時間久了還可能誘發肺癌。霧霾會導致近地層紫外線減弱,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增加人們患傳染病的幾率。這種天氣下,自然少出門為妙。可是“宅”在室內,又會面臨新的問題。家具、裝飾物等會釋放有毒、有害氣體,抽煙、做飯也會產生污染物,人們長時間在室內活動,空氣中二氧化碳、微生物和細菌含量都會不斷累加。對此,專家給您兩條建議:

  一是適時開窗通風。霧霾天氣條件下,盡量少開窗,但不宜完全緊閉門窗,每日應保持適當的通風時間,可以選擇在空氣質量稍微好些,或通透度比較高的時候,短時間開窗通風。

  二是保持室內濕度。可通過拖地、開啟加濕器等方法,提高室內濕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顆粒物沉降,降低懸浮顆粒物濃度。通風換氣時也可在紗窗附近挂上濕毛巾,能夠起到一定的過濾、吸附作用。

  要不要使用空氣淨化器

  霧霾天氣條件下,可以採取一些室內空氣質量改善措施。對於患有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群,則更為必要。空氣淨化器可有效過濾、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等,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是不錯的選擇。但目前市場上空氣淨化器種類繁多,商家為了促銷往往對各種附加功能過度宣傳,讓購買者無所適從。專家建議選擇空氣淨化器應該以過濾式為主,同時要考慮濾網質量是否可靠和清洗更換是否方便等因素。

  使用空氣淨化器也要避免走入以下誤區:一是“一勞永逸”。必須定期更換或清洗過濾裝置,避免因過濾裝置“超載”引起“二次污染”﹔二是“過度依賴”。空氣淨化器並不能一次性解決所有空氣質量問題。在房間密閉的情況下,即使同時打開空調和空氣淨化器,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仍會達到很高水平,讓人感覺憋悶,甚至頭暈頭痛。因此,即便使用了空氣淨化器,也要注意適當開窗通風,同時注意保持室內衛生。

  如何正確挑選使用口罩

  霧霾天氣外出最好戴上口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過濾和密封效果較好的專業口罩。比如醫用外科手術口罩,對直徑1微米以下的顆粒,濾過率大概是30%,還有一種N95口罩,對直徑2.5微米甚至更小的顆粒,濾過率可達90%以上。但這種專業型口罩,透網濾徑比較小,容易讓人感到胸悶、憋氣,呼吸不暢,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佩戴。手術口罩和N95口罩在外形上幾乎沒有區別,但N95口罩要厚於手術口罩,挑選時可注意看是否有“N95”標識,同時要注意測試其密封性。

  專業防護口罩適用性有限,而且不易普及,因此,選用加厚的普通棉質口罩也是可以的。這種口罩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粉塵顆粒進入體內,還能反復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棉質口罩要及時清洗和消毒。先用消毒液或肥皂洗淨,然后在太陽下暴晒4小時以上,或紫外線照射半小時,或用開水煮沸5至10分鐘,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

  專家提醒,霧霾天氣還容易導致眼睛不適,如刺痛、發脹、有異物感等,因此護眼也很必要。一般不適感,可使用人工淚液滴入眼內,如果症狀較重,可使用氧氟沙星等有消炎作用的眼藥水。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護眼罩,降低眼部刺激風險。

  軍事訓練怎樣合理安排

  部隊官兵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承擔著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更應該保持健康體魄。軍事訓練是軍隊戰斗力的保証,不能因為周邊環境影響而有絲毫懈怠。霧霾天氣條件下,如何既保障訓練效果,又最大限度地減少惡劣環境對官兵健康的損害?專家建議,不妨在調整作訓課目和時間上多動些腦筋。比如將室外訓練課目改為室內課目。早晨人體血濃度較高,身體舒展機能較差,此時進行鍛煉容易扭傷身體及誘發心梗、肺心病等,每天6點到11點又恰是污染較為嚴重的時段,易對人體呼吸循環系統造成刺激,相對而言,下午和黃昏時的空氣較為清潔,因此不妨把軍事訓練放在下午和晚間。

  實際上,由於軍事訓練畢竟不同於戰爭,具有局部性和短暫性,不以打擊摧毀目標為目的,隻要堅持在訓練前充分考慮環境對訓練課目的影響,科學制訂訓練計劃,採用先進的訓練手段,統籌安排,完全能夠保護好訓練人員,實現軍事訓練的既定目標。(庄穎娜 林治卿 孫如寶 連線專家: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科技處處長、研究員 襲著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