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賦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獲批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以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為統領,緊扣資源型經濟轉型主題,著力構建與之相匹配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綜改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和突破。
一、主要工作
(一)完善頂層設計。2012年8月,國務院批復了《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確定了“總體方案—實施方案—年度行動計劃”的推進思路和分年度實施“重大改革、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重大課題”的推進模式,制定出台了“十二五”后三年《實施方案》,2013、2014年連續兩年實施了年度《行動計劃》,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綜改區建設深入推進。2014年是“轉型綜改攻堅年”,省委、省政府把綜改區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點,召開了綜改攻堅創新驅動項目見效工作大會,對綜改攻堅作了全面部署。
(二)健全推進機制。不斷完善牽頭部門負責制,構建橫向協調、上下聯動工作機制,狠抓“一把手”工程,強化省直部門對市縣基層的業務指導,實行改革進展月報制度、重大進展專報制度,開展季度督查年度考核,探索改革任務項目化管理和第三方評估,有力促進了綜改任務的落實。
(三)加強省部合作。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平台和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積極爭取國家改革授權和政策支持,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核准、煤炭和煤層氣礦業權審批、動力煤衍生品交易及煤炭期貨交易前期工作等三項重大改革獲得國家賦權,成為綜改區建設最大突破和亮點。今年以來,重點圍繞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突破縣域范圍、科技創新城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等,繼續全力爭取國家支持。
(四)突出工作重點。在全面落實《行動計劃》的同時,結合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進一步突出重點,緊緊抓住落實國家賦權三項改革、煤炭管理體制改革、國資國企改革、財稅金融改革、投資體制改革、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等20項攻堅任務,明確責任、強化協調、密切跟蹤、加快推進。
(五)加強宣傳培訓。省內主要媒體以“綜改進行時”、“深化改革、綜改攻堅”、“轉型綜改”等專欄專版形式加大了綜改區建設宣傳力度,通過山西綜改網、綜改專報、綜改手機報等渠道反映綜改重大進展,採取以會代訓、專題培訓等形式加強綜改業務培訓,營造了轉型綜改濃厚輿論氛圍。
二、改革進展
(一)國家賦權的三項重大改革深入落實。推進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核准。2013年6月,國家能源局同意委托山西核准“十二五”時期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我省出台了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核准實施方案,確定了10個基礎准入條件和10項優先原則,突出了優選科學化、門檻標准化、程序透明化、監督全程化特點。截至今年7月,共發放四批24個項目路條,裝機容量2104萬千瓦,正在抓緊推進項目核准前期工作,同煤塔山二期2×66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等5個項目,預計年內可核准開工。
落實煤炭、煤層氣礦業審批權下放。2013年10月,國土資源部同意按“部控省批”原則,在山西開展煤炭和煤層氣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試點。今年5月,國土資源部向國務院上報了在山西開展試點的請示,並進一步征求了中編辦、國務院法制辦和國家發改委的意見,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作了匯報。我省正在制定煤層氣勘查開發規劃、煤層氣礦業權管理辦法和煤層氣勘查開採監督管理辦法。
推進動力煤衍生品交易及煤炭期貨交易前期工作。2013年8月,國家發改委同意煤炭交易中心開展動力煤衍生品交易和煤炭期貨交易前期工作,今年5月,中國証監會向國務院上報了在山西開展商品場外衍生品交易試點的報告,並進一步征求了中編辦等有關部門意見,8月中旬再次上報。
(二)煤炭管理體制改革統籌推進。今年6月省政府成立了山西省煤炭工業深化改革穩定運行領導小組,確定了煤炭資源配置、項目審批和投資體制改革、煤炭銷售體制改革、清費立稅改革、煤電一體化、企業改革等六個重點,以煤炭清費立稅為突破口,以煤炭銷售體制改革為關鍵點,全省煤炭管理體制改革扎實推進。
煤炭清費立稅改革率先開展。6月份,省政府下發了涉煤收費清理規范工作方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作了專項部署。截至8月底,省直單位和市縣兩級今年要求取消、降低標准、停征或規范的涉煤收費已經全部落實到位。預計通過清理規范,今年噸煤可減負6.5元,明年噸煤可再減負7.8元,兩步改革全部到位后,噸煤減負14.3元,每年至少可減輕煤炭企業負擔超過135億元。
煤炭銷售體制改革即將啟動。深化煤炭銷售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已編制完成,擬從改革公路運銷煤炭管理體制、改革鐵路銷售煤炭管理體制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煤炭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即將實施。《山西省市場配置煤炭資源實施意見》已征求了相關部門意見。礦產資源公開出讓市場交易細則正在制定。
煤電一體化改革深入推進。省政府出台了促進煤炭電力企業協調發展實施方案,引導鼓勵煤電企業加快實施以股權為紐帶的煤電聯營,推動煤電雙方簽訂與煤炭交易價格指數相挂鉤的長協合同。截至目前,全省實現煤電聯營的企業已達27戶,沒有進行煤電聯營的企業全部實現與煤炭企業簽訂電煤供應長協合同。
煤礦項目審批改革加速推進。制定了深化煤礦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案,圍繞煤炭企業准入、煤礦項目核准、採礦權証辦理、煤礦項目竣工驗收等關鍵環節優化了審批流程。
現代煤炭交易體系逐步健全。全省煤炭銷售全部實現網上平台交易,中國太原煤炭交易價格指數成為全國煤炭市場的“風向標”。
大用戶直供電試點持續擴大。2013年11月試點正式啟動,13戶用電企業與6戶發電企業簽約,今年又有27戶發電企業與38戶用電企業達成交易意向,涉及交易電量168億千瓦時,預計可為用電企業節約成本5.3億元。
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全面提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講話,我省加快了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步伐,成立了省長任組長的山西省綜合能源基地建設領導小組,以推動能源革命為引領,全面加快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提質工程,晉北、晉中、晉東三個千萬千瓦級現代化大型煤電外送基地建設工程,現代煤化工、煤層氣、新能源、水電產業基地建設工程等“三大工程”建設﹔加快構建裝備制造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現代綜合服務等“三大支撐”體系,打造升級版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三)國資國企改革全面啟動。12戶省級試點企業2013年率先啟動了企業股份制改造和資本証券化等8項改革任務,取得積極進展。今年6月省政府成立了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實施意見和2014年工作計劃,明確了今年8項重點任務。目前,股權多元化改革、信息公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資本收益共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脫鉤改革等6項任務已經啟動,相關政策性文件已經擬定,《山西省省屬企業財務信息及有關重大事項公開管理辦法》有望年底前出台。
(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續深入。2010年10月,國土資源部同意在我省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礦業存量土地整合利用、露天採礦用地改革、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等四項試點。近三年全省供地面積每年都超過30萬畝,比國家下達指標增加1倍以上。今年我省向國土資源部上報了《山西省國土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專項方案》,全力爭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突破縣域范圍、重度鹽鹼地直接開發建設用地、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擴大試點范圍等。
(五)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實施。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行動計劃》、《山西省低碳創新行動計劃》、《圍繞煤炭產業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擬重點安排的科技攻關項目指南》等相關文件,完善了創新驅動戰略體系。圍繞煤層氣、煤化工、煤基裝備等重點產業,已經和正在編制14條產業創新鏈。堅持突出重點,從創新鏈中篩選出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全力推進實施。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快速起步、扎實推進,機構設立、規劃編制等工作有序進行,首批入駐項目已經確定,即將全面開工建設。
(六)財稅金融改革步伐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去年以來,著力開展了以嚴格財政預算約束、推進預決算公開為重點的改革,今年出台了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硬化預算約束的意見、預算績效評價管理辦法、“三公”經費管理和公開規定、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積極落實國家營改增試點,結構性減稅效果明顯。結合全面清理規范涉煤收費,正在積極開展煤炭資源稅改革前期工作。
金融創新深入開展。山西金融服務平台上線運營,已收錄項目(企業)1902家。山西股權交易中心揭牌開業,挂牌企業數量達1100家,托管股權總數12.36億元。靈石、襄垣、武鄉城鎮化建設基金試點積累了經驗,試點范圍逐步擴大。運城、忻州、平遙等農商行改制已完成,襄垣、夏縣等農信社改制正在推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的出台,有效提升了金融對“三農”、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支持力度。金融支持農村土地流轉試點取得積極成效。
(七)生態修復機制逐步健全。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補償機制,制定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政策框架和補償管理辦法,出台了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多元投入機制指導意見、可出讓排污權審核認定及政府儲備排污權分級管理辦法,正在修改完善煤炭企業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驗收管理辦法和非煤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証金制度。積極推動大氣污染防治,省政府出台了推進全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實施意見。今年3月國家林業局原則同意將我省列入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採取新模式、新機制的新一輪採煤沉陷區治理正式啟動,一年試點、六年推進,8個試點鄉鎮的治理全面展開。
(八)城鄉統籌發展機制加快構建。新型城鎮化步入快車道。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鎮化體系框架加快構建、城鎮板塊初具形態。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今年重點推進的戶籍制度改革、太原晉中同城化、城市路網建設等工作進展順利,《山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即將出台。
農業農村改革逐步深入。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証試點工作方案、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証、土地流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工作扎實開展。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程全面啟動。在鞏固近年來農村兩輪“五個全覆蓋”成果、辦好為民“五件實事”基礎上,突出城鄉公共資源均等化導向,今年4月省政府出台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4—2020年規劃綱要和2014年行動計劃,完善提質工程、農民安居工程、環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等“四大工程”全面啟動、進展順利。
扶貧開發機制不斷創新。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繼續深入實施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等重點工程,積極探索精准扶貧工作機制、貧困資金使用管理機制、金融服務支持機制、扶貧開發考核激勵機制等制度創新。
(九)民生改善長效機制逐步健全。隨著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鼓勵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政府購買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等“一攬子”促進就業政策措施的出台實施,大力促進了創業就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我省出台實施了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職工帶薪休假制度、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等政策措施,全省居民收入穩步提高。今年6月省政府出台了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全省城居保和新農保實現全面並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推進。
(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提速。政府機構改革有序推進。省委、省政府印發了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方案,對推進目標作出了年度分解和責任分工。省級政府機構調整工作基本完成,市縣機構改革工作預計年底前完成。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出台了2014年全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積極承接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省本級行政審批項目由2013年初的587項減少到268項,調整、取消、下放及合並的行政審批項目已全部落實到位,同時強化了事中事后監管和服務,今年9月底前將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
投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優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流程,出台了2014版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流程圖,前置條件和中間環節減少50%以上﹔大幅下放投資審批權限,下放投資項目審批權限8項,隨審批權下放的審批流程2項,下放審批工作量比例達60%﹔出台了2014版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目錄,省級核准類項目減少幅度達45%以上﹔出台了政府投資項目竣工驗收管理辦法,政府投資進一步規范﹔發布了全省基礎設施領域首批40個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項目,涉及公路、鐵路、民航等領域。
工商登記便利化改革全面開展。2013年12月起在32個縣先行開展試點,今年3月在全省推開,注冊資本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企業年檢改年報制度,市場主體信用公示制度等三項改革全面推行,截至7月底,新登記公司制企業27266戶,同比增長70.3%,新增注冊資本金1332.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1.3%。積極探索“先照后証”改革,正在編制《山西省實施先照后証登記試點辦法》。山西省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辦法列入今年省政府立法計劃。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改革提速。今年5月出台了山西省政府購買服務暫行辦法,圍繞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勞動就業、社會福利等8個領域擬定了22個項目開展購買服務試點,6月發布了2014—2015年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
此外,對外開放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飛地經濟”步伐加快,一批“飛地模式”園區、項目落地建設。山西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結束了山西沒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歷史。太原海關啟動了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試點,與太原海關建立區域通關合作的口岸海關逐步增加。積極融入環渤海、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不斷加強。
(十一)市縣改革涌現新亮點。各市縣結合當地實際,各具特色開展綜改實踐,涌現出一批改革創新亮點和典型范式。形成了太原市“兩集中兩到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模式,東西兩山生態治理多元投入模式,大同市以醫療聯合體促進城鄉醫療資源均衡配置模式,陽泉市、忻州市“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晉城市巴公鎮擴權強鎮模式,朔州市固廢綜合利用模式,晉中市、長治市民間融資規范服務模式,呂梁市生態治理第三方運管模式,臨汾市農村居住社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同建”模式,運城市依托園區推進集群化招商模式等。陽泉郊區對投資建設項目實行聯合預審、並聯審批,襄垣縣統籌推進採煤沉陷區治理與新農村建設,高平市設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金吸收人才投資興業,平魯區70%的土地實施生態化建設,70%的農民享受城鎮化服務,“兩個70%”引領城鄉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靈石縣、武鄉縣、襄垣縣設立城鎮化私募股權基金,孝義市在下堡河流域“一鎮兩鄉”推進一體化發展試點帶動全市域城鎮化,侯馬市利用閑置廠房建立小微企業創業園,鹽湖區、新絳縣、太谷縣創新金融支持機制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靈丘縣創新土地流轉機制促進有機農業發展等。
綜合配套改革有效推動了全省轉型發展,三次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比例由2010年的6%:56.9%:37.1%轉變為2013年的6.1%:53.9%:40%,服務業比重提高2.9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快於傳統工業,裝備制造業成為全省工業增長的第三大動力,2013年佔比達8.3%。投資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投資比重持續穩定在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民間投資快速增長,佔比持續提高,2013年佔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均超過50%。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十二五”前三年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減排全部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省11個設區市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十二五”以來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城鄉統籌發展步伐加快,2013年城鎮化率達到52.56%,近三年平均增幅高於全國平均,農村環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十二五”前三年城鎮新登記就業累計153萬人,農村轉移勞動力累計12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穩定在3.5%以下﹔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13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24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154元,較2010年分別增長43.5%、51%,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持續高於城鎮居民﹔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下降至2013年的0.077、今年上半年的0.033,為歷史最低水平。
我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肯定。去年底,國家發改委評估組對山西綜改區建設進行評估時認為,山西省大視野大思路大手筆謀劃和推動綜改區建設,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值得推廣。
當前,我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正處於關鍵時期,全省上下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凝心聚力,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綜改攻堅取得更大的進展和突破,不斷把綜改區建設引向深入,開創全省轉型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系山西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轉型綜改辦主任)
(山西《前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