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格爾木到拉薩的青藏公路最早是如何建起來的,就應該去香日德看看,因為青藏公路正是從香日德的駝鈴聲中開始向拉薩延伸的。”
“同走進藏路”的新華社記者剛來到青海省都蘭縣,縣委書記張紀元就熱切地向我們推介起香日德來。
位於都蘭縣境內的香日德,是新中國成立前后西寧至都蘭的公路終點。歷史上的都蘭——柴達木盆地的綠洲,是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南線青海境內的經濟文化重鎮,千年前駝鈴聲就在這裡響起。60多年前,也正是從香日德開始的駝鈴聲,喚醒了青藏公路的修筑,並響遍青藏公路建設工地。
“在香日德住了幾天,我們就上路了。派任務說是搞后勤,用駱駝運物資。”85歲的駝工蘆萬林老人依然記得60多年前的艱難歲月。他既參加了用駱駝向西藏運輸物資的馱運,也參加了當年青藏公路的修筑。
1951年8月,十八軍獨立支隊在香日德舉行向西藏和平進軍的誓師。駱駝、騾子、牦牛等組成的運輸隊伍,駝載著軍需物資,浩浩蕩蕩從這裡出發,沿著曲麻萊等地隨軍進藏。兩年后,西藏運輸總隊組建,大本營同樣設在香日德,運輸總隊政委正是日后的“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似乎一夜之間,香日德這個小鎮聚集了幾千峰駱駝,一眼望去全是駝峰。”在都蘭縣駱駝場工作了26年的辦公室主任魏軍說,場裡幾個參加過運糧和修路的老駝工都這樣跟他回憶當時的場景。都蘭縣駱駝場正是慕生忠集結駱駝運糧西藏后所留下,場部所在地就在香日德。
駝隊向西藏運糧的同時,運輸總隊派出以副政委任啟明為隊長的探路隊,執行向拉薩探路的任務。1953年11月,探路隊帶著駱駝、木輪馬車從香日德出發,穿過茫茫戈壁,到達格爾木,隨后沿格爾木河向昆侖山進發,直抵藏北重鎮——黑河(今那曲)。木輪馬車探路隊出發后,運輸總隊又派出膠輪大車探路隊,繼續向拉薩探路。
根據這些從香日德出發的探路所獲資料,確定了從西寧經格爾木、跨越昆侖山、唐古拉山,直至拉薩的路線。
“我們這支木輪大車探路隊回到香日德時,慕生忠、何畏、宋劍柏、朱飛等幾位同志也從西安來到了香日德。籌備筑路的工作開始了。”任啟明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
青藏公路的修建,香日德成為物資、人力、馱畜匯集的樞紐。從香日德出發的駝工,也投身到青藏公路的修筑中來。
“修路期間,我當時拉了10個駱駝,都沒事。我們小隊長的兩個駱駝在沱沱河那裡,口吐白沫死掉了。”蘆萬林老人回憶起當年修路時的艱苦,以及高原反應至今依然難忘,“高反時,心怦怦地跳,胸悶上不來氣。”
據莫河駱駝場生產科科長高向斌介紹,1954年12月,青藏公路全線貫通,運輸駝工和眾多駱駝除極少數留在西藏和青藏公路沿線外,眾多駝工和駱駝在柴達木盆地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國營駝場——青海省柴達木駱駝場。場部駐莫河,下設香日德(第一駝隊)、大柴旦(第二駝隊)和茶卡(第三駝隊)。1970年駝場歸海西州轄屬,香日德駝一隊此后移交給了都蘭縣。
青藏公路通車后,駱駝運輸逐漸淡出歷史。都蘭縣建設和交通局局長劉炳勤告訴記者,最早的青藏公路是最簡易的公路,此后逐漸改造,現在為二級瀝青路面。從西寧經都蘭香日德、諾木洪去往格爾木和拉薩的青藏公路,對於不通火車和飛機的都蘭縣而言,既是“生命線”,也是“經濟線”。“雖然青藏線上的駝鈴聲已經遠去,但是它將永遠回響在人們的心裡。”(新華網青海都蘭9月17日電 記者劉詩平、范世輝、曹婷)
相關專題 |
· 2014·網絡媒體“兩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