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遠平:發揚陝甘精神 建設美好家園

2014年09月29日13:5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發揚陝甘精神 建設美好家園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陝甘革命老區

的父老鄉親們:

金秋時節,我們來到美麗的慶陽,在這裡隆重紀念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緬懷革命前輩在這塊熱土創造的光輝業績,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作為陝甘革命根據地創建者的后代,我首先向為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做出貢獻的前輩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並代表我母親齊心同志,向陝甘革命老區人民,特別是慶陽老區的父老鄉親們致以親切慰問!向出席這次座談會的中央有關部委、解放軍總政治部、國防大學、蘭州軍區、廣州軍區和陝西、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的朋友們致以真誠的問候!

陝西、甘肅兩省是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最早建立起黨組織的省份,兩省的革命斗爭歷史相互關聯、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后,以劉志丹、謝子長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按照黨的八七會議決議精神,積極投身於開創陝甘兩省武裝革命斗爭的洪流。我父親當時隻有十七歲,被黨組織派往國民黨軍楊虎城部做兵運工作。並於1932年4月在甘肅領導發動了震驚陝甘的“兩當兵變”。 

1932年2月,劉志丹、謝子長等人組建了陝甘游擊隊,從此開始創建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歷程。同年8月,我父親也從兩當兵變后輾轉來到照金,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劉志丹、謝子長。在志丹伯伯支持下,我父親又從照金返回渭北開展武裝斗爭。他生前曾回憶說,當時中共陝西省委嘗試在渭北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殘酷的斗爭實踐告訴他們,在國民黨統治嚴密的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是十分困難的,后來,父親受中共陝西省委派遣,重返照金工作,那時紅二十六軍雖然已經成立,但常常在外線作戰,沒有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我父親來到照金后,一方面對紅軍游擊隊進行整頓,一方面挨家挨戶發動群眾,很快在照金一帶打開新的局面。

1933年6月,由於紅二十六軍政委杜衡執行極“左”路線,強令紅二十六軍紅二團南下渭華,結果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劉志丹、王世泰等同志生死不明。這年7月,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袁岳棟與紅二十六軍政委杜衡相繼被捕叛變,陝西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陝甘邊根據地面臨重大危機。敵人在叛徒的帶領下加緊了對照金根據地的進攻,8月上旬,紅四團、耀縣游擊隊和王泰吉率領的起義部隊撤退到照金根據地,陷於敵軍的包圍之中。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由擔任中共陝甘邊區特委軍委書記的習仲勛與特委書記秦武山等同志主持,在照金的陳家坡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決定,在陝甘邊區特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陝甘邊區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統一指揮紅四團、抗日義勇軍、耀縣游擊隊和各路游擊隊,推舉王泰吉任總指揮。並經習仲勛提議,為率部南下尚未歸來的劉志丹保留了副總指揮兼參謀長的職務。

半個世紀后,我父親曾經撰文回憶陳家坡會議:“陳家坡會議仍以創造和擴大陝甘邊蘇區為中心口號。制訂了不打大仗打小仗,積小勝為大勝,集中主力,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開展深入的群眾工作的戰略方針。實踐証明,會議的決定是正確的,它對於加強黨對紅軍和游擊隊的統一領導,鞏固和擴大中共陝甘邊根據地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在中共陝西省委領導下,我父親先后參與了領導創建照金和南梁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從陝西照金到甘肅南梁,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有過痛苦的失敗,也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1934年2月,為了統一領導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和土地革命,中共紅四十二師黨委在華池縣南梁小河溝四合台村召開群眾大會,再次選舉成立新的邊區政權——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習仲勛當選為革命委員會主席。在劉志丹和習仲勛領導下,陝甘邊根據地得到很大發展,建立正式的工農民主政權的時機已經成熟。1934年11月1日,陝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華池縣南梁荔園堡勝利召開。大會按照劉志丹的意見,確立了陝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辦法,按照選舉地區和單位人數比例產生代表,並照顧到工人、農民、軍人、婦女等各個方面,層層民主選舉,產生了一百多位工農兵代表,再由這些代表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習仲勛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志丹為陝甘邊區軍委主席。

在南梁建立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是西北地區有史以來第一個通過層層選舉建立的民主政權,陝甘邊根據地從此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管轄著華池、赤安、慶北等陝甘邊區的18個縣域。

我父親在擔任蘇維埃政府主席期間,與志丹伯伯等同志一起主持制定並實施陝甘邊蘇區的土地、財經糧食、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知識分子及各項社會政策和對民團、土匪、白軍俘虜為主要內容的十大政策,頒布一系列法令,開辦軍政干部學校,發行貨幣,建立集市貿易,為鞏固紅色政權,促進邊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做了許多探索性、開創性的工作。歷史証明,這些政策和法令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根據地軍民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和加強了根據地的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工作,南梁地區形成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明向上的良好局面,是貧苦農民群眾向往的好地方,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碩果僅存”的一塊革命根據地。

在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同志領導下,陝甘邊區軍民眾志成城,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邊區的多次“圍剿”,在其他革命根據地相繼失守的情況下,陝甘根據地卻不斷發展壯大,到1935年6月,已經在二十多個縣的廣大農村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使游擊區擴展到三十多個縣,主力紅軍發展到五千多人,地方游擊隊發展到四千多人,把長期分離的陝甘邊區和陝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了面積三萬平方公裡,人口九十余萬的紅色區域。這塊碩果僅存的根據地最終成為中共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這是多麼偉大的貢獻啊!

革命前輩們當年建立陝甘根據地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靠的是走群眾路線,同時也離不開每一位共產黨人腳踏實地的埋頭苦干和無私無畏、不怕犧牲、勇於開拓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實際上也貫穿著我父親的一生。1978年,父親在歷經十六年磨難后重新出來工作,中央派他主政廣東,他根據當時廣東的實際情況,率先向中央提出讓廣東“先走一步,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進而又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小平同志提出建設經濟特區的大膽設想,小平同志贊許地說,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他鼓勵我父親“殺出一條血路”。我父親充分認識到改革充滿艱辛,必須拿出當年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那麼一股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去開創新的局面。我的父親一生有兩大亮點,一個是參與領導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另一個就是在廣東領導創建經濟特區。

當年參與創建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前輩們,堅持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陝甘地區的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創建陝甘革命根據地的道路。特別是與黨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武裝斗爭,革命信念絲毫沒有發生過動搖,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品質呵。

在當年的陝甘邊區,我父親把走群眾路線當作每個干部的行動准則,為了讓邊區群眾了解黨的方針政策,他帶頭走村串戶發動群眾,到南梁沒多久,就對周圍幾十個村鎮的情況了如指掌。蔡子偉伯伯曾經回憶說,每逢集市,我父親都與陝甘邊區政府的幾位領導一起到集市上轉轉,聽取群眾意見,每次都會有許多群眾圍攏過來,問這問那,親熱極了。

我父親當選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年僅21歲,當時擔任陝甘邊區軍委主席的劉志丹伯伯比我父親年長十歲。有一次,志丹伯伯帶領紅軍學校的指戰員正在操練,見到我父親來了,他把隊伍集合起來列隊迎接,給我父親敬了一個軍禮並報告部隊的情況。我父親當時感到驚訝,也有些不好意思,而志丹伯伯卻認真地說,你是邊區人民選出的政府主席,邊區政府是咱們自己的政府,我們都應該尊重,軍隊更應該帶頭。每當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發布公告,他也總是讓我父親把名字署在前邊,這些生動的故事在陝甘革命根據地早已傳為佳話。

在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前夕,陝甘根據地在“左”傾路線影響下,遭遇了錯誤肅反。我父親和志丹伯伯等一大批陝甘邊領導干部遭到逮捕關押。在這危急時刻,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到達陝甘邊區,及時制止了錯誤肅反,我父親和志丹伯伯等一大批領導干部和紅軍指揮員才免遭殺害。為此,志丹伯伯和我父親都對毛主席和黨中央由衷地擁護和感激。志丹伯伯率部東征時,父親見了志丹伯伯最后一面,他留給我父親的最后叮嚀就是“中央來了,一切都好辦了,告訴同志們,一切聽中央的”。

志丹伯伯犧牲的噩耗傳來時,父親正在環縣工作,當時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父親在幾十年后還難以忘懷。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對劉志丹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毛澤東贊譽劉志丹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而周恩來為劉志丹的題詞是:“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我父親生前十分懷念劉志丹伯伯,多次寫文章紀念這位革命的引路人。他的優秀品格給我父親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在志丹伯伯犧牲后的漫長歲月裡,我父親和志丹伯伯一家人始終保持著十分親密的關系,這種友誼經受了歲月和風雨的考驗,歷久彌堅。

今年七月,聽說志丹伯伯的女兒劉力貞大姐身體不好,我專程與愛人張瀾瀾一起到西安看望劉力貞大姐和姐夫張光大哥。他們甘守清貧,生活一貫儉朴。中午吃不完的飯菜舍不得倒掉,用碗罩罩起來,晚餐繼續吃,這與我三十多年前去延安老區體驗生活,路過劉媽媽家看見的情形是一樣的。七月三日,力貞大姐和張光大哥不顧自己年老體弱,與我們一起專程到富平縣拜謁我父親的陵園。他們在陵園向我父親的雕像敬獻花籃后,又參觀了我父親的生平展覽。並親筆題寫了“精神長存”四個大字和“劉力貞甲午八十六歲書”的落款。力貞大姐評價說,你父親一輩子不犯“左”的錯誤,從沒整過人,十分難能可貴。

力貞大姐對我們深情地回憶說,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時,因為國民黨反動派燒了他們的老家,還殺死了他們家的幾名親屬,是我父親專門派人把他們一家人都接到南梁。劉志丹的夫人同桂榮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幾名女紅軍之一,紅軍指戰員都親切地稱她“劉嫂子”,我們晚輩則稱她為“劉媽媽”。劉媽媽對紅軍戰士十分關愛,親自帶著邊區的婦女們為紅軍戰士做干糧、縫軍服做軍被。在給我父親做棉襖時,劉媽媽不要別人代勞,親自動手,針線活做得特別仔細。為了讓棉襖平整好看,做好后還壓上一塊青石板,怕分量不夠,劉媽媽就自己坐在上邊。她對志丹伯伯說:“仲勛年輕,人長得漂亮,所以要穿得好看些。”

父親與劉志丹伯伯他們那一代人的戰斗友情是用鮮血凝成的,他們在政治上互相學習,生活上互相關心,戰斗中互相激勵,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在國民黨軍對陝甘邊根據地發動的第二次“圍剿”中,父親率領陝甘邊游擊隊和群眾配合主力部隊作戰,他們砍下樹梢,拖在騾馬尾巴上在山上山下來回奔跑,用各種“迷魂陣”把馬家軍的一個師整整拖了一個月。惱羞成怒的敵人到處張貼告示,懸賞2000塊大洋和兩匹馬要捉住習仲勛。在一次在戰斗中,我父親陷入馬家軍騎兵的包圍,他隨手牽過一匹白色戰馬率部突圍,敵人的騎兵則在后邊窮追不舍。講這段故事時,我父親還握起拳頭用手指關節給我們示意說,當時的情形非常危急,他騎馬上山,敵人就跟著上山,他沖下山谷,敵人也追下山谷。馬家軍的騎兵十分驃悍,在戰馬的鼻孔裡插上蔥段,一方面剌激戰馬不停地狂奔,另一方面也保護馬肺不受傷害。為了擺脫敵人的狂追,父親身上被梢林刮得傷痕累累,雙腳也被馬鐙子磨出了血洞,當我父親殺出重圍,與志丹伯伯的隊伍匯合到一起時,志丹伯伯激動地上前與我父親緊緊擁抱,他撫摸著被我父親身上的鮮血和鞭痕染成紅色的戰馬,感慨地說,真是一匹英勇救主的白龍馬呀!

我的父親母親都曾在陝甘邊區這塊熱土上生活過、戰斗過。他們一直熱愛著陝甘邊這塊熱土,惦念著這裡的父老鄉親。2000年六月,我父親曾委托我母親帶著我和橋姐,專程來陝甘邊看望和慰問這裡的父老鄉親們,重溫當年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這裡的山山水水,始終是我們一家人魂牽夢繞、十分向往的地方。

為了紀念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我母親特意把珍藏幾十年的我父親在西北局穿過的一套戎裝,親手捐贈給南梁革命紀念館,並親筆題詞“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永載史冊”,以表達她對老區的熱愛和對我父親的緬懷之情。

母親今年九十一歲高齡,不能親自前來參加這次紀念活動,借此機會,我代表她老人家再次向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甘肅省委、省政府領導以及慶陽的父老鄉親們表示最真誠的問候!

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年召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的南梁,已經變成一個美麗的小鎮。我們相信在甘肅省委和省政府的領導下,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一定會出現許多山美水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讓我們繼續發揚陝甘老區革命精神,同心同德,建設美好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謝謝大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