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改委、衛計委等6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落實2014年度醫改重點任務提升藥品流通服務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探索由優質零售藥店承擔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改革,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
此項試點作用會有多大?
針對零售藥店承擔門診藥房服務這項試點的作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科院院士曾益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醫藥分開將給患者帶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患者在藥店裡就可以買到處方藥,藥價也會相對便宜,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買藥貴”的現狀。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認為,傳統醫院主要靠賣藥提高收入,而診療服務費佔比較低,未來要扭轉這一局面。醫藥分開之后,醫生開藥方時會更多考慮患者醫療方案的有效性,而非以自身利益為重,有利於破除以藥養醫的難題。
醫藥分開,探討已久。商務部的一項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發達國家80%的藥物在藥店裡零售,醫藥流通的主渠道是平價藥店。例如,法國85%的藥品通過藥店銷售,德國84%的藥品通過藥店銷售,美國74.9%的藥品在藥品零售店銷售。而在中國,藥品銷售80%集中在醫院,僅有20%在零售市場。
此次試點,無疑是打破這一現狀的一次有益嘗試。但如果細看《通知》就會發現,《通知》所涉及的范圍只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探索放開的也僅是醫院的門診藥房。而一項粗略的統計顯示,醫院七成的收入來自住院藥房,並非門診藥房。
事實上,這些年我國的藥店數量快速增長,很多醫院的處方也已經可以攥在患者自己手裡。但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看來,藥價並沒有便宜多少,“因為一半以上的藥還在醫院裡,比如住院用藥”。
那麼,住院藥房可以從醫院剝離嗎?對此,多數醫院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醫院藥房一般可以粗略分為門診藥房、急診藥房和住院藥房。用藥救急,急診不能靠社會藥房。住院用藥品類繁多,一般藥房很難保証品種齊全。同時,醫院對用藥安全及其責任界定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如今,著急評價此次試點的成效還為時尚早,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給出了兩個評價標准:“類似的試點是否成功,一要看是否有利於提供更安全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二要看是否有利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的過快上漲。”
醫院,藥店,准備好了嗎?
醫藥分開,醫院這道關必須過。
北京有五家公立醫院作為改革的試點,自2012年開始取消了藥品加成,改為醫事服務費。醫生的服務費根據醫生的職業級別從42元到100元不等,而醫保支付每人每次治療40元的服務費。然而,對於未取消藥品加成的醫療機構,藥品銷售收入依舊是其重要來源。據醫療機構反映,醫院的藥品收入佔到46%~75%。
“手術量少、檢查少、用藥量大,是一些專科醫院的顯著特征。”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說,醫院目前醫療服務項目中三分之二是虧損項目,“藥品加成取消之后,一定會顯現出醫院收入的不足。如果醫院虧損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推行醫藥分開政策,將會使醫院陷入困境。這些都需要在新政策實施以前通過制定相關配套措施來確定。”
顯然,剝離門診藥房,對醫藥行業乃至老百姓都是好消息,但卻不利於醫院生存。周子君認為,醫藥分開改革要配套設計好分配制度及其他制度。比如,醫院要通過提高挂號費、醫生開處方等服務價格來提高醫生收入,或者通過財政投入補貼。
此外,由於大部分零售藥店購藥不能通過醫保報銷,這讓零售藥店取代門診藥房面臨著制度障礙。
一項統計顯示,在北京5000多家藥店中,醫保定點藥店隻有100余家,且在藥店購藥的醫保報銷比例也與醫療機構有較大差距。北京一家百姓陽光大藥房的導購告訴記者,種種約束使得零售藥店無法與公立醫療機構的藥房競爭,零售藥店取代醫院藥房還不太現實。
對於這一問題,此次《通知》也提出了針對性政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符合資質條件的零售藥店及時納入醫保定點范圍,逐步擴大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覆蓋范圍。
醫藥“真分開”如何實現?
事實上,剝離醫院藥房的嘗試,這已不是首次。2010年6月,中編辦下發的《關於明確藥品流通管理職責分工的通知》,將藥品流通行業徹底劃歸商務部。獲得主管權后,商務部立即以醫改小組的新成員身份提出,砍掉社區藥房,患者到藥店買藥。
2011年5月,商務部發布《十二五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取消以藥補醫的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周邊藥品零售配套設施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可率先探索醫生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的模式。
李玲認為,要根治“以藥養醫”的問題,一定要斬斷藥和醫的利益鏈條,即從生產、流通到使用的整個環節所形成的利益機制。
金象網CEO牛征曌認為,商務部對於醫療領域職權范圍有限,對醫院沒有控制力。此次改革若要有成效,公立醫院首先要放開,其次藥房要放開,零售藥店才能參與其中。不少人擔憂,在目前管辦尚未分開、公立醫院改革面臨阻力的大環境下,恐怕未必能很快見效。
細心者會發現,國務院辦公廳5月28日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共列出31項重點工作任務並指定牽頭部門,其中唯一一項由商務部牽頭的,正是此次《通知》所提出的“提升藥品流通服務水平和效率”。
更多改革舉措呼之欲出,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原巡視員溫再興日前透露,有關醫藥分開的文件已經上報國務院,隻有個別部門仍持保留意見。接下來的舉措值得期待。(記者 陳恆 通訊員 郭曉丹 趙鵬)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