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男子背病妻上班30余載 “最美丈夫”堅守平淡夫妻情

2014年08月19日08:23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男子背病妻上班30余載 “最美丈夫”堅守平淡夫妻情

丈夫余訓華背妻上班30多年不離不棄。 朱晨凱 攝

余訓華照顧妻子30多年不離不棄。 朱晨凱 攝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但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高橋鎮有一個“最美丈夫”,30多年來堅持不懈地背雙腿無法行走的妻子上班,不離不棄。這就是入選2013年度“最美寧波人”、鄞州區十佳“我身邊的文明之星”以及2014年7月“浙江好人”的余訓華。

在余訓華的心裡始終覺得:“妻子是好好的一個人,嫁到我家裡來的,卻因為生個孩子就生病不能走路了,這事歸根結底在於我不好,沒有好好對她,讓她享幸福。作為一個男人,我應該負責,照顧她一輩子。”

最初是為了責任,但慢慢的,這已經成為了余訓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余訓華用自己30多年的堅守証明:這世上還有一種愛,叫不離不棄。

生活幸福卻遇橫禍

在寧波市高橋鎮岐湖村,余訓華和妻子余亞飛一起住在租的二層樓房裡。房子很簡陋,牆角裂開了好幾道縫。

余亞飛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初,余亞飛和余訓華同住岐湖村,卻分住街口和街尾,平時也不來往。在一旁邊的余訓華回憶當時,他隻知道余亞飛是家中的長女,早早出來打工賺錢,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而余亞飛隻知道余訓華高中畢業,是村裡的“知識分子”,還開著村裡唯一的拖拉機無限風光。

本來兩人並無交集,卻在媒人的搭橋下結了緣。說起這段相識,余亞飛腼腆地笑了笑:“當時妹妹已經有了對象,我身為家裡的長姐要在妹妹之前結婚,所以就找人做媒,沒想到兩人就這樣在一起了。”而余訓華覺得當時的余亞飛年紀輕輕,非常能干,雙手打的毛線、繡的手帕是那麼精致,是個好老婆。

認識半年后,兩人就結了婚。余訓華忠厚老實又肯吃苦,余亞飛在五金廠打工,聰明勤勞,夫妻倆的生活過得簡單又幸福。

26歲那年,余亞飛剛剛生完兒子,時常感到腰痛腿脹。當時正值領導提拔她做“當班師傅”,余亞飛就堅持上班。晚上用棉被壓著傷痛,白天痛了就吃止痛藥,或者找赤腳醫生打止痛針。家裡並不富裕,兒子也才剛剛出生,自己1天隻賺1塊錢。所以,對於身體上的折磨,余亞飛隻能咬牙堅持。

直到有一天,余亞飛即使用棉被壓著疼痛處,身體還是不住的顫抖,后來甚至痛昏過去。送到寧波大醫院診治后,余亞飛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椎膿腫”。醫生說,即使做好手術,下肢也會慢慢失去知覺。

余亞飛絕望了,一想到以后再也不能站起來,而兒子卻剛剛出生,余亞飛自殺的心都有了。此時,丈夫余訓華在病床邊說“不要怕,有我在,我就是你的腿”。簡單的一句話將余亞飛帶離了絕望的深淵。不善言語的余訓華默默包下了所有的家務活,照顧兒子,打理田地,為妻子做康復按摩。

背妻上班不離不棄

某一天中午,余訓華出門工作,給妻子做好的中飯用保溫杯溫著。但是,余亞飛一不小心把保溫杯打碎了,飯菜撒了一地。余亞飛隻能看著滿地的狼藉,卻不能像之前那樣麻利的收拾好。下班回家,余訓華看到余亞飛一天沒有吃飯,紅了眼睛。從此,余訓華的心裡有了一個決定:無論將來自己走到哪裡,就把妻子帶到哪裡。

余訓華說:“那個時候,我在開運輸船,就背著亞飛一起去上班。不能靠岸時,我們兩個就在船上過夜。”

80年代的運輸船,船艙狹小,人都站不直,兩個人隻能擠在1米寬的鋪子上生火做飯,而這卻成了兩人移動的家。這個小小的家每次下雨,都會漏水,夫妻倆就把所有衣服裹在身上抵御寒冷。余亞飛下肢疼痛時,余訓華就幫著一起敲腿。此起彼伏的敲擊聲響徹整夜。

后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寧波的私人運輸船越來越少。余訓華放心不下妻子,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外出打工,而是留在附近的採石場,當了機修工。雖然採石場寸草不生、塵土飛揚,但能夠照顧妻子,余訓華還是很開心。

為了不讓妻子在條件艱苦的採石場裡日晒雨淋,余訓華用省吃儉用存下來存款,在採石場附近為妻子蓋了一間朝南的小屋。又採購了些小商品、小零食開了個簡易的小店。余亞飛說:“這是用丈夫的積蓄開的店,我要好好經營,可是我站不起來。”即便如此,這麼多年了,余訓華在採石場工作,余亞飛就在附近的小店裡等丈夫工作結束。

在小屋一住就是六七年,採石場糟糕的環境使得余亞飛的身體惡化,余訓華心疼妻子,於是向朋友租了一套房子,夫妻兩人搬了家。余訓華還特地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白天把妻子背上車一起去上班,晚上帶著妻子去買點小菜,回家休息。

新家雖然小,但余訓華每天會5點多起床,把家打掃一遍再叫醒妻子,兩人還添了一張“大床”和一台的“大彩電”,把家過得更好。

攜手與共相濡以沫

時至今日,余訓華心中一直有個遺憾:這麼多年,奔遍了寧波的大小醫院,卻不曾真正出去過,連杭州和上海都沒去過。但如果自己出去,老婆就沒人照顧,余訓華更不忍心。所以這麼多年來,余訓華雖然心裡很想出去看看,但從來沒有在外面單獨過夜,就連親戚朋友請客吃飯,余訓華也會帶上老婆一起。

余亞飛說,她曾怕丈夫帶著殘疾的妻子在親戚朋友面前失禮,不肯跟著一起出去,但余訓華卻說:“這有什麼丟臉的,你的腿是生病瘸的,又沒有做什麼虧心事,出去別人也不會說什麼。把你一個人留在家裡,我不放心。”

在鄰居眼中,余訓華忠厚老實,是個為人一直不錯的好男人。

余亞飛的兒子也很懂事,從小就跟著父親一起照顧母親。同齡人還在玩耍打麻雀的時候,余亞飛的兒子已經用自行車帶著母親買菜,煮飯。18歲赴外地念書,小伙子舍不得家裡的母親和辛勞的父親,但余訓華訓斥說:“圈在這兒有什麼好?男孩子要有志氣。”

如今,兒子已在外面立足,還按揭買了房,娶了個紹興姑娘,孫子也已經8歲,每年都會回家幾趟。每次回來,媳婦就會接過公公的棒,把家裡打掃得干干淨淨,做出一桌美味佳肴。“媳婦干的活精細,做的菜也比訓華好吃。”余亞飛欣慰的說道,眼裡盡是對媳婦的喜愛。

余訓華也很滿意這樣的現狀,他覺得,兒子的外出闖蕩圓了自己的夢想,延續了自己的希望。

夫妻兩人現在最大的心願,是希望能夠治好雙腿,哪怕只是治好每晚睡不著的疼痛。余亞飛說:“去年看病時,一個醫生對我說,當初是因為醫療條件艱苦,所以現在來說很小的病卻造成了這麼大的悲劇。”說到這裡,余亞飛有點哽咽,“而且我看著和自己一樣情況的病友在經過治療康復后,能夠站了起來,我的心裡也燃起了希望。”

現在余亞飛的腿雖然不能行走,但知覺還在,有時候撐著東西還能站一會兒。但是因為多年來雙腿沒有用力,裡面的血管已經阻塞,神經也萎縮了。現在,余亞飛的心願就是希望能去上海等地大的醫院,找專家看好病,和丈夫一起努力,擁有一個夫妻兩人真正的家。

如今,余亞飛58歲,余訓華57歲。在生病這些年,余亞飛重拾了唱甬劇的愛好,把歌聲錄在丈夫的手機裡。余訓華工作累了就會拿出來聽,不僅如此,余亞飛還拿給工友一起聽,向工友推薦妻子的歌聲。每至夏夜,余訓華經常帶著余亞飛到村邊的小花園慢逛,日子就這麼平靜而溫暖地繼續著。(記者 何蔣勇 實習生 邱佳艷 通訊員 舒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