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我軍作戰部隊首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10年來堅持瞄准戰斗力科研攻關——

“研為戰”,科研成果直通演兵場

2014年08月19日09:21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研為戰”,科研成果直通演兵場

該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深入基層了解裝備使用難題 董安成攝

■引子:

既有高層次科研人才,又身處作戰訓練一線,作戰部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優勢在哪裡?課題立項的依據是什麼?成果檢驗的標准是什麼?第31集團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10年來,堅持瞄准戰斗力標准貫穿課題立項、科研攻關、成果論証、轉化應用的全過程,充分發揮科研攻關“接地氣”的獨特優勢,先后破解了百余個制約戰斗力生成難題,打通了科研走向戰場的“最后一公裡”。他們的實踐對我軍科研領域貫徹戰斗力標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科研立項用戰場硝煙“熏一熏”

“這個研究方向雖是你的專業強項,但目前我們無法提供技術支撐,也缺乏檢驗平台。”今年年初,第31集團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課題論証會上,博士后研究人員劉運申報的課題“某型雷達戰法研究”沒能通過該站學術委員會的審核。

科研攻關的方向在哪裡?課題立項的依據是什麼?“建站以來,課題申報雖然堅持部隊不需要的不立項、論証不清楚的不立項、沒有推廣價值的不立項‘三不原則’,但仍存在‘重立項、輕實用’等問題。”圍繞課題被否決這一現象,博士后研究人員對戰斗力標准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網上敏感信息監控關鍵技術研究”課題,與部隊戰斗力建設關聯不大﹔“多兵種協同通信模型構建”課題,研究范圍太寬,服務作戰指揮針對性不強……

近年來,該站先后有10余項與戰斗力建設聯系不緊密的課題被否決,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科研攻關自覺與戰斗力“對表”,科研立項前先用戰場硝煙“熏一熏”。

“作為我軍作戰部隊首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大優勢就是‘接地氣’:與部隊實際貼得緊、與軍事斗爭准備貼得緊。”該集團軍領導介紹說,他們堅持課題立項既要高起點,更要緊貼作戰訓練需求,脫離部隊實際的一律不立項。

每逢新裝備列裝、重大演訓活動,該站都第一時間組織博士后研究人員深入訓練一線,及時了解演訓場上的科研需求,提高課題“含戰量”。每次篩選課題,他們都召開雙選會,部隊提出研究項目、功能及要求,經相關專家審定后,現場簽訂攻關協議書。

一次傘降訓練中,因人工測算風速、風向等數據不夠精准,影響投放時機,導致5名特戰隊員偏離預定傘降位置數百米。正在現場調研的該站站長蔣思宇決定研發“定點跳傘輔助系統”軟件,申請很快獲批。經過一段時間的攻關,蔣思宇成功研制出系統軟件,提高了特戰隊員定點傘降的精准度。

科研成果用戰斗力尺子“量一量”

該集團軍實兵演習作戰會上,隨著畫面的切換,相距百余公裡的各指揮所實況,實時顯示在集團軍指揮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

支撐可視化作戰指揮的,是該站研發的“某視頻傳輸分發系統”。幾年前,他們開發出該系統后,解決了無人機、某偵察系統等6類視頻信息遠程傳輸難題,提高了指揮效能。

隨著部隊作戰樣式的變化,對作戰指揮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年初,博士后研究人員又將該系統“回爐”升級,拓展異地同步指揮功能。

“戰斗力標准是科研攻關的試金石,科研成果隻有在反復實踐中才能得到充分檢驗。”該集團軍領導告訴記者,該站堅持每項科研成果都至少在3個單位進行實踐檢驗,並全程跟蹤試用成效,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回爐淬火”。

“某核生化信息管理系統”軟件就是在“實踐檢驗——發現問題——回爐淬火——再實踐檢驗”的循環驗証中一步步得到完善的。

一開始,該系統軟件投入運用后發現,系統局限於查詢、標注等功能,不能滿足未來作戰指揮需要。針對核生化事故的應急處置需求,該站把事故類型、發生地點、污染范圍等作為突破口,逐一破解難題。

構建數學模型、拓展信息系統……經過3次升級改進,如今,該系統軟件既能快速評估事故等級和影響區域,又能與一體化平台信息融合共享,為應急指揮、快速救援提供輔助決策。

“戰爭鐵的法則証明,多少‘拿手戲’到了真正的戰場上並不拿手。我們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能‘刻舟求劍’。”對照戰斗力標准,博士后研究人員檢討反思:是不是對現有成果沾沾自喜,對進一步創新缺少動力?是不是熱衷於成果報獎,對轉化應用缺少熱情?他們看到了差距,找准了方向,也為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成果檢驗到轉化應用,該站始終把戰斗力標准貫穿到科研攻關的每個環節,逐項成果建立跟蹤問效檔案,適時更新升級。建站以來,他們開發的15個作戰應用系統軟件被推廣運用,推動部隊實戰化訓練水平大幅提升。

科研追求用戰斗力標准“正一正”

“目標出現,注意跟蹤……”一條條情報信息和指令在網上穿梭,指揮員調集各類火器圍殲“敵”目標。

這是該集團軍防空兵部隊組織的網上對抗演練。他們通過新型一體化指揮平台,實現了上下級與友鄰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博士后研究人員郝貴祥不無自豪地說:“該軟件雖然是某科研所研發的,但也有咱們站的功勞。”

針對某一體化指揮平台無法實時接入戰場動態信息、態勢分發共享環境不完善等問題……該站研發了“某通用態勢分發顯示控制系統”軟件,完善了態勢數據庫,提高了作戰指揮效能。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吳泉源獲悉后,問該站能否提供相關資料。有人提醒,把成果拱手相讓,會影響報獎。但該站態度堅決:想局部利益多,想全局利益就會少,眼睛盯著私利,戰斗力標准就會立不起來,落不下去。未來聯合作戰需要當下的聯合攻關,應打破“門戶”之界,使科研成果在更大范圍內服務部隊戰斗力。

“××科研所正在研究新型一體化指揮平台,急需一批成熟的成果來助推。”吳教授言辭懇切。

“我們把成果給你們,希望能惠及更多的部隊!”蔣站長當即同意成果共享。

這個科研所從該系統軟件得到啟發,重新升級改版一體化指揮平台。該科研所主任李曉杰感慨地說,多虧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支持,升級后的一體化指揮平台,更加貼近部隊實戰化訓練需要。

“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化裝備列裝作戰部隊,一些武器裝備和信息系統的實際操作性能與設計功能之間存有差距。”博士后研究人員劉運說,解決這些問題,科研院所缺乏第一手資料,基層部隊缺少專業力量,該站堅持與科研院所共同搭建協作攻關快車道。

近年來,該站先后與總裝某科研所、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等8個博士后流動站簽訂合作協議,定期舉辦學術交流研討會,開展科技互助、聯學聯研活動,共享科研資源,先后為科研院所提供支持百余次,幫助院校和學員完成多項課題攻關。(吳科儒 特約記者 陳雲 程永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