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棉被、活動板房短缺,花椒採摘、銷售遇難題

熱點解讀:震后一周 魯甸還需要什麼

記者  張  文  郝迎燦  楊文明

2014年08月12日09: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吃喝需求基本滿足,帳篷、棉被等相對短缺

8月10日,記者相繼接到魯甸縣、巧家縣民政部門求助,希望呼吁社會各界捐贈災區急需物品。據介紹,目前災區群眾吃飯、喝水等基本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但是部分物資仍然相對短缺。

記者在龍頭山鎮灰街子安置點看到,群眾能夠吃上熱乎飯、喝上干淨水。“大米、蔬菜、泡面、餅干等供應充足,但是住的條件還需要改善,帳篷、棉被等物資還有很大缺口。”邵發平說。

據介紹,灰街子安置點現在居住的受災群眾達到4500多人,但搭起來的帳篷隻有數百頂,一個帳篷擠著十幾個人是常態。

邵發平說:“天氣好的時候,年輕人把帳篷讓給老人孩子住,自己在外面鋪個紙箱子就能睡,但是下雨的時候十幾個人隻能擠在帳篷裡坐著。”

棉被也存在較大缺口。現在,整個安置點已下發棉被2000多床,平均兩個人才有一床被子。夏季,這個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區小鎮白天溫度可達30攝氏度以上,但是到了晚上,尤其是凌晨,氣溫驟降至15攝氏度左右,常常把人凍醒。

在巧家地震災區,民政部門列出了更長的物品清單:折疊床、應急包、折疊桌凳、彩條布、食鹽、毛巾、水桶、塑料盆、炊具、火爐、被子、棉大衣、食用油、大米、肉類罐頭……

雖然暫時不必擔心吃飯問題,但邵發平希望能再增加一個做飯點:“現在整個安置點隻有一個做飯的地方,不僅要負責4500多人的伙食,周圍8個村的群眾也都到這裡來吃飯,壓力很大,一天到晚都在開伙,打不上飯的隻好吃泡面。”

“做飯的條件也要改善,周圍都是帳篷,發生事故可了不得。”就在邵發平說話的時候,炒制豬皮的鐵鍋起火了。“棚子搭的太低,油氣散發不出來。”邵發平說。

在龍頭山鎮,活動板房已經投入使用,部分志願者開始帶領孩子讀書,做游戲。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也已接到通知:9月1日照常開學。

記者從魯甸縣抗震救災指揮部了解到,龍頭山鎮災區衛生院、衛生室、學校等公共機構的活動板房緊缺。據初步估算,需求量約為18萬平方米左右。

萬畝花椒待收,當地希望能有更多人來購買花椒

隨著生活逐漸步入正常,不少村民開始生產自救,考慮今后的生產安排。

在曲靖市會澤縣紙廠鄉,當地政府這兩天在忙著幫助農戶賣豬。地震后堰塞湖水位上升,群眾撤離后,牲畜面臨被棄養的命運。為減少受災群眾的財產損失,會澤縣抽調工作人員,分組對紙廠鄉江邊村受災群眾家養的牲畜進行登記造冊,並及時聯系了4家收購商到村裡,收購群眾無法轉移的牲畜。

江邊村老房子村民小組的崔興福家裡有3頭小豬,工作人員帶領商家來看豬。因為豬太小,收購商有些猶豫。工作隊員立即表示,可以幫忙解決車輛問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崔興福家的3頭小豬成功賣出。

陳美全是村裡人熟悉的收購商,由於事發突然,收購量比以往大,他沒有充足的現金支付,但農戶還是願意把牲畜賣給他。農戶紛紛表示,錢可以過幾天再給。

8月11日下午,昭通市林業局干部致電記者,希望能夠通過本報呼吁社會幫助解決龍頭山萬畝花椒待收的難題。

據林業部門統計,截至2013年底,魯甸縣龍頭山鎮已累計發展核桃種植15.6萬畝、花椒7.6萬畝。可是,地震導致龍頭山鎮進入盛產期的約1.3萬畝花椒經濟損失達6000萬元,核桃經濟損失達600萬元。巧家縣的花椒經濟損失也高達4200萬元。

“隻要看到山上保存下來的花椒樹,看見花椒果,活著的人眼裡就有希望。”昭通市林業局干部李文靜告訴記者,過去龍頭山花椒還沒到收獲季節就已經有企業和商家到山頭地塊搶下訂單。可今年因為地震,次生災害頻發,道路不通,眼看著花椒果實無法採收、晾晒和銷售,當地很多椒農很發愁。

“林業部門已經在協調調運烘干機,幫助群眾把已採收及將要採收的花椒烘干,以便集中收集,及時運出銷售。”李文靜說。

據反映,震區目前仍然缺少採摘人手和烘干設備。“期待能有更多商販購買龍頭山花椒。”李文靜說。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2日 09 版)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