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烏蒙磅礡寫大愛——雲南魯甸抗震救災紀實

記者 張 帆 徐元鋒 張 文 郝迎燦 楊文明

2014年08月11日09: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那麼多人在看,我們自己不能趴下”

周清順17歲的女兒沒有等來奇跡。在巧家縣紅石岩村冷家坡干了20多年的小組長,9日凌晨3點,忠厚善良的周清順一句話也沒留下就走了。

“他以前就患有高血壓,去年還因腦出血在昆明做過手術,之后一累著,就會大病一場﹔地震后他隻顧救災,每天才睡幾個小時,降壓藥也被埋了”,大哥周清禮說不下去了。

在巧家縣人民醫院,女兒守在深度昏迷的周清順旁,不時摸摸爸爸的臉,拉拉爸爸的手,又輕輕擦去爸爸眼角的淚。

樂紅村一支長長的送葬隊伍前,8歲的小孩手捧父親陽厚金的遺像。20多公裡外的翠屏村裡,李友芝的女兒戴明蓮來到自家倒房前,向著樂紅村的方向,長跪不起。

翠屏村二家村村民小組組長張興富回憶,地震時,陽厚金正好騎摩托路過。聽到呼救聲,他跑進一間屋裡救出李友芝,當陽厚金再次返回屋裡救人時,房屋轟然倒塌。村民們發現,陽厚金用身體護著李友芝5歲的外孫,孩子獲救了,這個普通的山村教師從此走了。

在不富裕的雲南,烏蒙山區可謂苦寒之地。但是,“仁者樂山”,這裡的鄉親們生養在茲,性情堅韌而淳朴。他們周遭無可夸耀,但也不輕易向命運低頭。

前往巧家縣最嚴重的災區包谷垴鄉紅石岩村採訪,記者先后無償搭乘過村民的摩托車、微型面包車和志願者的越野車。一路顛簸中,“青年騎手”小趙大聲說,自己走過許多地方,“還是我們這裡好!”

記者以為自己聽錯了。

“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小趙急了:“那麼多人在看,我們自己不能趴下!”

從魯甸縣城到震中龍頭山鎮,40公裡的山路上,馳騁著一隊隊的摩托車。道路不暢,這些“輕騎兵”成為運送物資人員的“別動隊”。

在魯甸縣安家10年的四川廣安籍農民李勇,看到群眾來往縣城不便,便給幾個工友打電話,相約第二天一早到災區“做點事”。

每天早晨吃碗米線,他們就到西門埡口“蹲守”,接送來往群眾,終點是龍泉中學——這裡離受災群眾安置點近,緊鄰著醫療救助隊,他們的“乘客”拉不完。從縣城到龍頭山鎮,“義務接送摩托車隊”每天往返幾十次,“嘴裡都是土味”。

龍頭山鎮龍泉村騾馬口社居住著32戶回族,村裡受災較輕。4日清晨,村裡人將家裡搶運出來的物資搬運到路邊,開起了服務鄉鄰的“大灶”。

“從下午2點開飯后,一直到晚上12點,都有來吃飯的鄉親,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村民馬永惠說:“雖然我們沒時間吃飯,但想想這點也不算什麼!”

自救的村民,互助的鄉鄰,震不垮的基層組織,他們的眼淚和付出,是災區力量的源泉,氤氳成暖人的主色調。

“何以平復此心?唯有愛與希望”

9日晚,“頭七”之夜,光明村村民祝連枝來到龍頭山鎮灰街子安置點外,為地震中蒙難的小兒子燒紙錢。“東東,家裡人都好,你在那邊好嗎?”她一邊喃喃呼喚著7歲兒子的名字,一邊啜泣:“我們都會好好的,你在那邊也要好好的。”

遠處群山肅穆,腳下大地沉寂,冷月清風中,似乎一切都沒發生過。

當你看到年近古稀的老人地震中失去一家六口,當你聽到中年漢子那痛徹心扉的哭喊,當你避開失去父母的孤兒的眼神……

何以平復此心?唯有時間,唯有愛與希望。

“頭七”已過,巧家縣包谷垴的鄉街上,多了背簍的鄉民。喧騰的市聲裡,記者知道,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段關於愛與希望的故事。

還記得維吾爾族大叔阿裡木·哈力克嗎?那個“羊肉串慈善家”。魯甸地震發生后,阿裡木一行帶著1000個馕,從新疆趕到了雲南。

到達災區后,阿裡木採購食材,為光明村的群眾做了一頓地地道道的手抓飯。現場一些村民緊緊地抱住阿裡木,表達感謝和親切。阿裡木說,接下來他們會去做志願者救災,“哪裡需要就去哪裡。”

魯甸地震發生后,先后有1600多名當地青年來到“昭通共青團服務點”報名登記,加入志願者隊伍。

在安置點,志願者們頭戴小紅帽、身穿紅色短袖衫,協助做飯、做菜、打飯、維持秩序﹔他們往返於卸貨點和安置點之間,搬運礦泉水、方便面﹔他們拿著掃帚,打掃安置點衛生﹔他們協助醫護人員將傷員轉移上救護車。深夜,廣場上人聲漸息,他們仍在清理垃圾……

在9日晚魯甸文化廣場,群眾自發舉行的悼念活動上,記者又看到了一些年輕的臉龐,他們手捧蠟燭,冒雨為逝者祈福,為魯甸加油。

在魯甸恆博醫院,失去9位親人的一個受傷女孩,在震后近30小時裡,吃下第一口飯。此前,她一直一言不發,不哭不鬧。經過雲南某預備役師心理服務分隊的專家們悉心開導,小女孩終於流淚哽咽……

趁天氣好,魯甸縣龍頭山鎮營盤村村民羅從美一大早起來,爬上小梯子,來到自家平房頂上晾晒花椒。地震后,羅從美一家和鄰居一直住在簡易棚裡。“前兩天什麼都沒心思做,今天回過點神來,把地震那天摘的花椒晒晒”,說起花椒,羅從美表情活泛起來:“今年花椒價錢好,多收點是點。”

從現在起,以花椒為收入大項的災區群眾,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採花椒——隻要太陽升起,就是晒花椒的好天氣。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1日 02 版)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