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法槌聲聲,正義昭彰。
7日上午9時,劉漢劉維特大涉黑犯罪集團案二審公開宣判:劉漢、劉維等罪犯受到法律嚴懲。
這一刻,距離2013年4月16日公安部指定此案由湖北管轄之時,歷時479天。
決戰黑惡,不勝不休。
479天夜以繼日,479天奮勇擔當,湖北政法機關辦案人員忠於使命、克難攻堅,書寫人民至上的法治新篇,打響法律至上的正義之戰,展示了依法辦理急難險重案件的戰斗力!
忠於使命,忠於法律
2009年1月10日下午3點,廣漢市中心的鴨子河堤,露天茶鋪突發槍響,3人被射殺身亡,2名無辜群眾被流彈擊傷。
光天化日下的慘劇在四川省內外掀起軒然大波。公安部成立專門工作組,將包括此案在內的系列案件列為“1·10”專案,跟蹤偵查。劉漢劉維特大涉黑犯罪集團浮出水面——
該組織以黑護商,以商養黑,建立“打手隊伍”,用“血路”開“財路”,聚斂錢財近400億元,橫行不法近20年,殘害多條人命。
作為建國以來我國公開審理的最大黑案,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部署的全國打黑除惡第一案,中央把這樣的大案交給湖北辦理,充分體現了對湖北的政治信任、能力信任,也是對湖北政法隊伍的大考驗、大洗禮、大練兵。
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無比光榮的使命!
湖北省委、省委政法委落實中央要求自覺而堅定,集中精兵強將攻大案。省委、省委政法委領導提出“必勝、全勝、完勝”目標要求,深入調研指導,完善各項措施,確保把“1·10”專案辦成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的鐵案。
不除黑惡,不下戰場!
劉漢、劉維黑社會性質組織作惡多端、為害一方的犯罪事實激起辦案人員鏟除黑惡的強烈使命感、責任感。
接案后,全體辦案人員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能力自信,以頑強的作風和必勝意志,勇敢擔當,忠於使命——
打響披荊斬棘的偵破戰:200多個日日夜夜,200多名民警通力協作,跨越大半個中國,詢問600余人,獲取証言1000余份,調取相關資料1萬余份,成功抓獲7名重要逃犯,偵破案件107起。
打響環環相扣的起訴戰:庭上有力指控,庭下與時間賽跑。1000余條補充偵查意見、46次修改的起訴書、400余萬字閱卷筆錄、2850余頁庭審預案的背后,是44名辦案人員150多個晝夜“白加黑、五加二”埋頭伏案的工作。
打響克難制勝的審判戰:7案一審前后歷時17天,5案二審(其中兩案依法公開開庭審理,3案書面審理)前后歷時6天,每一天都是控辯激烈,每一天都是難中求進。在劉漢案質証關鍵環節,被告極力抵賴,法庭審時度勢,新增証人出庭,鎖定罪惡。
一場場戰役中,全體辦案人員高舉法治大旗,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對法律的忠誠體現在偵破、起訴、審判每個環節——
辦案民警輾轉各地,千裡追捕,艱難取証。為確保証據無瑕疵,公安機關抽調4名業務骨干,與辦案專班平行獨立工作,審視辦案細節,理清証據缺陷。面對面貼身“挑刺”,民警們迎難而上,自加壓力,做到“案不漏人,人不漏罪,罪不漏証”。
檢察機關依法監督,對公安機關報捕案件不予批准逮捕6人,不予受理8人,在審查起訴環節,對不構成犯罪的依法不予認定。在法律適用上,從共罪到個罪,從重罪到輕罪,逐一反復研究論証,確保不枉不縱、不偏不倚。
7案一審時,根據控辯雙方申請和具體案情,劉漢、劉維兩案各增加3名証人出庭,應辯護人要求,先后3次展示涉黑槍彈,交由被告人辨認﹔二審時,劉漢案增加4名新証人,劉維案增加1名新証人。
“事實清楚,量刑准確,罰當其罪。”二審宣判后,旁聽群眾代表評價:對庭審中體現出的司法文明、公開公正印象深刻。
關注此案的眾多司法界人士普遍認為,全案辦理實現了“不留遺憾、不留隱患、不留后遺症”和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高度統一。
英勇善戰,百折不撓
涉案對象多、涉及罪名重、時間跨度大、涉及地域廣。
對於湖北警方來說,“1·10”專案是從未經歷的大案、要案、難案。
“很多人當了一輩子警察,也未必能經歷這樣的案件。”省刑偵專家、咸寧市公安局副局長肖傳家認為,1000余冊、20多萬頁的卷宗,記錄著劉漢劉維特大涉黑犯罪集團的累累罪行,更反映出專案組民警英勇善戰、百折不撓的硬作風、硬能力。
取証過程中,面對“談劉色變”的受害群眾,專案民警用法律、用真情打消村民顧慮,用智慧、用毅力“大海撈針”。為查缺補漏,百余民警輾轉各地、風餐露宿,有時三天三夜都吃住在車上。
取証不易,追逃更難。
綽號“紅娃子”的肖永紅,隨身攜帶5部手機,打一個扔一個。“打手”繆軍幾乎不和任何人聯系,行蹤詭秘。“肖永紅有錢,過慣了好日子,不會輕易離開熟悉的地方﹔繆軍極其謹慎,唯一可能聯系的就是妻子。”專班民警細致研判,布控蹲守。在德陽,蹲守點是一處毛坯房,民警買了一張小桌子,幾個凳子,幾把電扇,開始工作。在近40℃的高溫下,為降溫,民警隻好身穿褲衩,頭頂濕毛巾。
不抓住逃犯,不下火線!經過艱苦而漫長的蹲守、追蹤、民警們終於摸到一條條“狐狸尾巴”,19名逃犯相繼落網。
預審,斗智斗勇,考驗著預審專家的勇氣與智慧。
“剛到咸寧的一段時間,劉漢非常狂妄,根本沒把我們放在眼裡。”專案組民警介紹,第一次審訊時,劉漢對他們說,“我的案子不是你們的事,你們湖北辦不了我這個案子。”
為了徹底打掉劉漢的囂張氣焰,預審專家對劉漢直言:你很有錢,但你積累財富的過程,充滿了違法犯罪﹔你做大了企業,但你不像馬雲那樣的企業家,對經濟發展、老百姓生活有巨大的貢獻﹔你有政治光環,但豪賭、奢靡,動手打人,甚至授意殺人,人格根本談不上高尚。
從正式交鋒開始,劉漢一步步往后退,由狂妄、進攻,到沮喪、退守,想方設法應對。
審訊劉維,同樣不容易。
雖然是親兄弟,劉維與劉漢在性格和行為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別。“劉維從不狂妄,甚至比較低調,但他黑道朋友多,証據點多。”預審專家吳俊說,最開始與劉維溝通時要容易得多,我們問他問題,他都會回答。不過,他很狡猾,問題回答了,但往往答非所問。他特別善於混淆概念,比如你說他是哥佬倌,他說四川那邊誰都是哥佬倌。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死咬著不放,對每句証言進行嚴格的審查,把他逼到“牆角”,讓他沒有退路。
劉維和劉漢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缺乏法律觀念,奉行叢林法則,成功、贏了就行,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審訊中,通過親情感化和說服教育,用法律思維影響他,帶著他認識法律,帶著他進行反思,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吳俊表示。
后期,劉維告訴專案組民警,“我沒什麼說的了,這個案子你判我死刑我也認了。”
經過7個多月的艱苦偵查、取証、審訊,“1·10”專案犯罪事實全部查清后,打黑專家李仁喜感慨,工作中有“三個對不起”:為辦案爭執和動怒,對不起戰友﹔一辦案就沒日沒夜,幾個月都回不了家,對不起家人﹔長期吃泡面盒飯,連續熬夜作戰,也對不起自己的身體。
在偵破“1·10專案”過程中,湖北警方專案組英勇善戰,百折不撓,體現了高超的偵破、預審能力和敢打能贏的頑強作風。
攻堅克難,鎖定罪惡
3月10日至11日,咸寧中院召開劉漢案、劉維案庭審第一次庭前會議,22名來自京、粵、川、鄂等地的律師和出庭公訴人,按時參加。會上,劉漢案一審的審判長繩萬勛列舉了20多種可能意外中斷庭審的情況,進行集體討論。“會議組織得很好,特別是對細節的把握,為法庭審理厘清思路、突出重點作了准備,減少了訴訟成本,且讓當事人的訴權得到了保障。怪不得把這麼大的案件交給咸寧中院辦!”會后,劉維的辯護人蔡華、常錚感慨。
咸寧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太平介紹,案件一審,咸寧中院先后召開12次庭前會議。合議庭還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集體會商、解剖麻雀,對疑難問題深入分析,不斷完善應對預案,預判清除庭審障礙。
政法機關各司其責,嚴格依法辦理,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體現了高超的司法水准。
劉漢是最大哥佬倌
“劉漢是我們那裡最大的哥佬倌,也是最大的老總,他還有幾個兄弟,他說話最算數﹔孫某某是他的手下,我和唐先兵、劉崗、李波是繆軍的小弟,聽他的安排。”被告人車大勇供述。“劉漢是劉勇(即劉維)的哥,他們兄弟雖說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我看得出來,雖然劉勇是大哥佬倌,但他在劉漢面前是非常聽話的。”被告人仇德峰供述。
這兩份供述,出現在劉漢等10人案庭審中。一審公訴人一起出示的,還有100多份証據,証明劉漢等黑社會性質組織組織者領導者明確,骨干成員固定,分工明確,且有不成文的規約和紀律。
完整的証據鏈條,得益於檢察機關的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嚴把案件“入口關”。
2013年4月中旬,湖北公安機關受命偵辦案件之初,咸寧市檢察機關就派出3名檢察官依法介入,加強証據收集及固定工作。同時,檢方先后5次進京、2次赴川,審閱全案犯罪嫌疑人筆錄2000余萬字,提出補充偵查意見1000余條,協助公安機關補強了劉漢、劉維等36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等犯罪的主要証據。
另案被告人孫某某出庭
“請法警帶証人、另案犯罪嫌疑人孫某某到庭。”4月12日8時36分,咸寧中院審判庭,審判長話音剛落,一名坐在輪椅上的中年男子由法警推入法庭。他面色蠟黃、不住咳嗽,看起來十分虛弱。
公訴人:你是否參與了王永成被槍殺案件?
孫:參加了。
公訴人:你知不知道具體是誰槍殺了王永成?
孫:唐先兵。
公訴人:是誰安排實施這起槍殺案?
孫:是繆軍還有我哥哥孫華君。
公訴人:他們兩個是誰安排的?
孫:是我安排的。
公訴人:有沒有人安排你去做這個事?
孫:有。
公訴人:誰?
孫:劉漢。
公訴人:作案殺人的槍支是從哪裡來的?
孫:槍支是從劉勇(劉維)那借的。
公訴人:你當時在公安的時候,並沒有說劉漢涉及這個案件,為什麼到后來供述的時候說是劉漢指使你的?
孫:我害怕我說了以后(被)報復。到了最后,看司法機關是動真格的,就是犧牲了我自己,我也保護不了他,所以我選擇說出真相。
經過激烈對質和控辯交鋒,劉漢指使槍殺王永成案的証據鏈條得以完整鏈接,鎖定了這起殺人案中劉漢主謀、首犯地位﹔進一步指証了劉漢是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者、領導者。
此前,經法庭查明,孫某某身患疾病正住院治療,不便出庭。但劉漢及辯護人仍然堅持認為孫某某必須出庭。公訴人也認為,如果孫某某能出庭,將有利於查明事實。
為了確保把案件辦成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的鐵案,“1·10”專案組克服重重困難,使另案羈押在京的孫某某出庭。
“那個時間我記錯了”
7月16日下午,劉漢等人上訴案庭審現場,法庭就一審判決認定的故意殺害王永成的事實進行舉証、質証。
檢察員:“上訴人劉漢,你說王永成被殺前后,你有不在場的証明,能否向法庭說下經過?”
劉漢當即否認:“那個時間我記錯了。”
一句輕描淡寫的否認背后,是檢察員忠誠履職、鎖定罪惡的艱辛付出。
7月9日,離二審開庭5日前,在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組織下,檢方、辯方相互交換証人出庭名單。在辯方提交的名單裡,新增証人楊某某、江某某、陸某某,名單后面標注:証明王永成被殺前后,劉漢不在成都。檢方迅速提審劉漢。劉漢辯稱,此期間,他帶著前妻楊雪在昆明度假,並去北京見江某某,昆明見陸某某,不在成都。
檢方迅速聯系專案民警,連夜趕赴宜昌、赤壁、重慶、成都,聯系証人,對事件進行核實調查。“事實再次証明劉漢擅長移花接木,這個行程確實有,但他把時間提前了半年。”檢察員朱琳說。
7月11日,二審第二次庭前會議上,檢方將6份証人証言提交法院,辯方無言以對,取消証人楊某某、江某某、陸某某出庭的申請。
一堂堂生動的法制課
法庭上,所有被告人不剃光頭、不穿囚服、不戴手銬。劉漢有痔瘡,法庭給他備上軟墊﹔他看不清出示的証據,就拿給他看﹔他要筆給筆,要紙給紙,要水給水。僅二審庭審中,劉漢自辯時長超過7小時。“進來以后,通過學習,我覺得以前對法律的知識並不了解,實際上可以說是個法盲。我對各位表示歉意,對不起大家。”“感謝黨和政府給了我在法庭上能夠說話、能夠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劉漢在一、二審最后陳述時表示。
一位資深審判專家評價:“庭審剛柔並濟、張弛有度﹔檢察員義正辭嚴、理直氣壯。此案的二審,進一步展示中國司法的依法、公正、文明、嚴肅的特征﹔進一步展示了湖北政法干警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展示中央、湖北省委依法治國、治省的堅強決心。”
劉漢案二審庭審現場,檢察員運用法律條文和有關司法解釋駁斥辯方,以法論理,准確精彩。檢察員楊思哲說:“案件錯綜復雜,法律適用問題前所未有,考驗著一審二審公訴人、檢察員運用法律的能力。檢察機關把專案組人員送出去培訓,把專家請進來,逼著每位成員吃透黑罪相關的法理法規、司法解釋。通過這次實踐大練兵,自己的政治意識、業務素質有了大提升。”
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統一,罰當其罪,伸張正義。“1·10”專案從一審到二審,公檢法司各司其責,公開公正,為司法界創造了涉黑案件辦理的新經驗,為旁聽人員、被告人及其家屬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法制課。
有關方面高度評價,“湖北政法機關依法辦理劉漢劉維等人案,依法平和,公平高效,安全順利,為全國政法戰線辦理同類案件提供了范例。”
披堅執銳,不勝不休
2013年11月25日,此案移送咸寧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移送的案卷材料多達1200多卷,涉及劉漢的案卷就達860多卷,每卷都是3厘米左右厚厚一本,幾乎堆滿了一間屋子。“這是我從事公訴工作25年來,見過的案卷數量最多的一個案件。”看著滿屋的卷宗材料,主訴劉漢等10人案的公訴人陳利感慨。
為了從浩如煙海的案卷材料中捋清每一筆犯罪事實,檢察機關對44名辦案人員封閉式管理,開啟了長達150余個晝夜的“白加黑、五加二”超常規辦案模式。
二審開庭前,針對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和案件爭議點,檢方對証據進行全面復核。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又先后5次派人到四川,調查取証。為了見到一名証人,檢察員在烈日暴晒下苦等6個小時﹔針對被告人和律師可能提出的意見,檢方准備了94條預案﹔二審出庭提綱,劉漢案的長達16萬字,劉維案的17萬字。
庭審期間,咸寧中院、湖北省高院辦案人員白天緊張開庭審理,中午盒飯充飢,庭后會商研討,有時通宵達旦。
咸寧中院分管刑事審判工作的副院長甘正良,擔任陳力銘等5人案一審的審判長,他最大的心得是:“庭審現場的表現取決於之前的准備是否充分,隻有未雨綢繆,充分論証,反復演練,才能萬無一失。”
各案庭審中,即使審判長宣布休庭后,大家也沒有休息,對照庭審視頻逐字逐句核對、整理庭審筆錄。劉漢案一審的庭審筆錄達90萬字,劉維案一審的庭審筆錄也有75萬字。負責記錄的幾名80后書記員,常常累得雙手發抖。
7案一審判決書中,篇幅長的200多頁、數十萬字,最短的判決書也有49頁,26000余字。每一份判決書都是反復修改,連標點符號都是仔細斟酌才確定的。
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平安說,此案一審、二審都在依法、平穩、有序中進行,體現了文明、理性、公平、公正的法治要求,辦案機關邊辦案、邊總結的工作機制和辦案人員敢打硬拼、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是基本保障。
不分白天黑夜的伏案工作,讓辦案人員的視力普遍下降,連續的加班和熬夜,透支著大家的健康。
主訴陳力銘案的公訴人佘娟,辦理專案期間被查出身患甲狀腺癌,為了完成辦案任務,她隱瞞消息,直到100余天后陳力銘案庭審結束,才趕赴武漢治療﹔公訴人章子寅自進專案組后,短短幾個月,瘦了10余斤,因整天都在談案子,在專案組得到個綽號叫“焦慮哥”﹔檢察員王文靜,每日伏案審查,出現嚴重的“飛蚊症”﹔檢察員黃萍對“110專案”鑽研太深,案子時刻在頭腦裡“盤旋”,要靠吃安眠藥助眠。
主辦劉漢案一審的審判長繩萬勛,細致梳理數百個事實、証據、人物關系,閱卷、撰寫庭審提綱,每晚都是伏案工作到凌晨一兩點。
汪波,負責曠曉燕等3人案的一審審理。摘下眼鏡,他眼中泛著血絲:“看完140冊卷宗,眼鏡近視度數陡然加深,又要配新的眼鏡了。”
江民,接到曾建軍等5人案一審任務時,距離他做完心臟搭橋手術不到一個月。庭審期間,他每天揣著救心丸上陣。
汪擁軍,為吃透案情,他在辦公室自繪密密麻麻的人物關系圖表,張貼案發現場實地衛星圖,整理一大摞《法院對同步錄音錄像整理后筆錄與偵查筆錄對比一覽冊》,隨時研究。
王忠,家距辦公室隻有500米。一審期間,他一切以辦案為中心,一直在中院食堂就餐,在統一安排的地點加班和休息。
二審宣判那一刻,劉維案一審審判長王衛民,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說:“看到罪惡得到懲處,正義得到伸張,我有完勝之后不負使命的喜悅,自己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值了!”
王衛民的話,說出了所有辦案人員的心聲。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