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探訪今日奧運場館

孫杰 吳東

2014年08月08日09:1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探訪今日奧運場館

位於北京中軸線北端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成為市民們遛彎兒、散步、健身的最佳去處。記者 李繼輝攝

作為世界首個在奧運主體育場舉辦的大型視聽駐場演出,《鳥巢·吸引》已上演近40場,觀演人數達到30萬人次。記者 方非攝(資料照片)

奧運場館水立方賽后對一些非專業游泳賽事開放,讓業余選手包括少年兒童獲得了在此競技的舞台。記者 孫戉攝(資料圖片)

今天,是全國第6個“全民健身日”,也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6周年的日子。

在成功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之后,北京留下了鳥巢、水立方等一批地標建筑。這些場館的賽后利用,也始終為公眾所關注——

8月4日傍晚,雨后的北京涼爽宜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華燈初上,鳥巢周邊,絡繹不絕的市民在這裡散步、健身,片片歡聲笑語。

位於北京中軸線北端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總佔地面積11.59平方公裡,6年前的今天,北京奧運會在這裡盛大開幕。公園內容納了44%的奧運會比賽場館和設施,當時這裡的10個比賽場館承擔了15個項目的比賽。如今,這些場館、設施成了寶貴的奧運遺產,不僅為市民提供健身服務,還吸引著眾多海內外游客。

“奧運會后,奧林匹克公園裡的奧運場館群逐漸形成了‘五個聚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田巨清如此概括這片奧運場館群的賽后利用。田巨清所說的“五個聚集”是指包括體育賽事、文化創意、高端會展、奧運旅游和商業開發在內的、已形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場館開發利用現狀。

鳥巢:大型活動已排到2017年

站在國家體育場鳥巢5層看台,環顧四周,場內各類設施恢弘有序﹔低頭俯瞰,跑道上“BeiJing2008”字樣依舊清晰。場內的工作人員正在拆卸舞台——8月2日晚,汪峰在這裡剛剛舉辦過演唱會。“現場有6萬多歌迷,氣氛火爆。”負責鳥巢賽后運營的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相軍說。

奧運會后,鳥巢以其無可比擬的影響力,成了舉辦大型活動的熱土。2009年意大利超級杯、2011年滾石30周年演唱會等活動,現場觀眾都達8萬人。從2009年至今,場均觀眾超過萬人的活動在鳥巢就有150余場。說起這些,相軍很是自豪。而田巨清則向記者透露,目前鳥巢的大型活動檔期已排到2017年。

在鳥巢舉辦的大型活動中,單純提供場地服務的佔比約為40%,還有40%是自主投資營運,另外20%屬於鳥巢合作經營並參與分成。“大型活動合作模式經過創新,基本上形成了442格局。”相軍說。

這幾年,自辦大型活動的成功令鳥巢運營者底氣漸足。“《鳥巢·吸引》的微信粉絲突破10萬啦!”相軍說。這個從2012年開始每年一屆的大型視聽實景秀,如今已成鳥巢自辦大型活動的招牌。另外,“鳥巢歡樂冰雪季”也是鳥巢自主策劃的,這個長達3個多月的冬季冰雪游樂項目一下子把鳥巢的檔期塞滿了。“這個品牌5年投入1個億,成本現在已完全收回,還略有盈余。”相軍說。

大型活動、旅游門票和商業經營構成鳥巢的三大主業,三者各自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從2009年至今,已有2300萬人次的中外游客購票到鳥巢參觀。門票收入剛開始是鳥巢收入的主要來源,最高時超過80%,也就是基本依靠門票掙錢。但隨著大型活動與商業收入的增加,門票收入佔比在逐年降低,如今已下降至30%左右。“這是可喜的變化,說明我們多年的努力有了成果。”相軍說。“我們現在是沒有任何財政補貼的,已實現了自負盈虧,實現了現金流的平衡。”

國家體育館:打造首都文化新地標

8月3日上午,國家體育館主館旁邊的一個小場館內,燈光閃爍,音樂漸起,工作人員正忙著調試燈光音響。國家體育館市場總監宗韶妮介紹,這裡在幾天后將舉辦一場商業發布活動。“不過這類商業活動只是眾多活動之一,我們的目標是要依托演藝集團的資源,努力將國家體育館打造成文化地標。”

截至今年7月底,國家體育館共舉辦了大型文化、體育及商業活動156場,接待的中外觀眾超過百萬人次。

國家體育館總建筑面積8.1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約2萬人,是全亞洲最大的室內綜合體育館。奧運會時,這裡是北京奧運會三大主場館之一,承擔著體操、蹦床、輪椅籃球等比賽項目。

2010年,市委市政府將國家體育館的產權及經營權移交給了北京演藝集團。北京演藝集團專門成立了北京京演文化設施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專業負責管理運營國家體育館。依托母公司集文化、體育、旅游、休閑於一體的綜合產業平台,國家體育館先后參與投資、主辦或承辦了在國家體育館舉辦的超過60%的大型演出、國際比賽等大型活動。

在對國內外場館運營狀況進行系統研究后,國家體育館引進國外先進的場館經營理念,不斷完善業態規劃,逐漸形成了大型演藝活動區、北京演藝中心劇場、小劇場演藝群、廣場休閑體驗區、小型文化商務活動區等五大經營區域,逐漸探索出奧運場館賽后利用的“全產業鏈”模式。

水立方:接待游客1418萬人次

承擔了奧運會游泳、跳水、花樣游泳和水球等比賽任務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后奧運時代”逐漸成為集游泳、健身、休閑於一體的水上樂園,這裡有國內最大、最先進的室內水上主題樂園,數十種世界一流的游樂設備可供千人同時使用。

2007年8月,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有限公司就正式成立,全面負責水立方的運營管理。2008年9月底,水立方對公眾開放進行試運營。經過改造,水立方館內能直接面向公眾和游客的面積變大,從原來的4.9萬平方米增加到7.7萬平方米。同時,在預留區域內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室內水上主題樂園,將可運營面積佔工程總面積的比例由改造前的54%提高到78%。

幾年間,水立方舉辦了一系列高水平體育賽事:國際泳聯旗下的短池游泳世界杯系列賽、跳水系列賽北京站比賽、國際泳聯花樣游泳大獎賽、世界女子水球聯賽總決賽等國際最高水平的單項賽事,以及全國花樣游泳冠軍賽暨中國花樣游泳公開賽等國內一流賽事。

水立方場館也對一些非專業游泳賽事開放,北京業余游泳分站賽(共6站)、北京市第五屆體育大會救生比賽、全國少兒游泳錦標賽、全國體育行業技能大賽等群眾游泳賽事也在水立方進行。

水立方也在逐漸創新場館利用方式,培育出了“夢幻水立方”大型聲光水影交響音樂會、“夢幻水立方”大型全景芭蕾秀《天鵝湖》、“夢幻水立方”大型水景秀《紅樓夢》等廣受好評的演出。水立方還與一些知名品牌合作,引入了上百場商業活動。去年,國內首檔明星體育競技節目“星跳水立方”入駐場館,連續錄制了10場。

從2008年9月底試運營到今年6月底,水立方已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1418萬人次,舉辦的體育賽事、文化演出、商業活動、公益活動和藝術展覽等大型活動多達837場次,為95萬群眾提供游泳健身服務。由於賽后運營成果顯著,水立方被譽為“奧運場館賽后利用的典范”,國際奧委會原主席羅格稱贊水立方是“設施最完善、開放程度最高、運營效果最好的奧運游泳館”。

五棵鬆籃球館:中國籃球的新“聖地”

8月3日,8月的北京又迎來一個桑拿天。午后時分,五棵鬆HI-PARK籃球公園內動感音樂響起,國際籃聯3對3大師賽決賽正在此上演,場邊數百個座位座無虛席,不時傳來陣陣喝彩。

五棵鬆HI-PARK籃球公園是一個主題突出、規模較大的群眾性體育設施,總佔地面積為15200多平方米,今年4月落成。籃球公園內所有戶外場地每天8時至18時向市民免費開放,新落成的77塊球場也將保留一部分免費開放。除籃球場地外,公園還配建一座綜合樓,內設淋浴更衣室、贊助商展示區、體育創新用品體驗店、主題餐廳和小型休閑會所等,會員可通過腕帶體驗入園、存包、更衣、打球、淋浴、就餐、購買紀念品等一體化服務。

說到開辟籃球公園的初衷,負責場館運營的華熙集團總經理王淑俠說,“我們要為籃球愛好者創造一個親民的運動空間。”

五棵鬆體育館是北京奧運會籃球場館。奧運會后,成為奧運會場館中惟一一座以民營資本運營的場館。場館曾有過一段靠場租過日子的艱難時光。2010年王菲復出,在這裡連開5場演唱會,從前期准備加上后期復位,大約佔用了半個月時間,最終收取的場租約120萬元,但這期間場館僅運營維護費用就近100萬元。“單靠場租,顯然難以為繼。”王淑俠說。

2011年初,五棵鬆體育館冠名為“萬事達中心”,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冠名贊助的奧運會場館。對這種經營模式的嘗試,讓場館運營公司身上背負的經營壓力減輕不少。此后,更多的企業找上門來尋求合作,體育館收入形勢漸漸好轉。目前,五棵鬆體育館60%的收入來自冠名權和各類贊助。

2009年,五棵鬆體育館舉行的活動為9場,2010年一下子猛增到60場,2011年為80場,2012年100場,2013年達到131場。目前,場館利用率達到70%,即一年時間裡,有活動的日子大約是250天以上。在這裡舉行的營業性演出,佔整個北京市商演市場的60%。

籃球公園開業幾個月來,吸引了大量優質體育活動入駐﹔CBA總決賽在此舉行﹔NBA姚明訓練營、閔鹿蕾籃球訓練營都在這裡進行日常訓練﹔NBA球星中國行、北京市運動會籃球項目比賽、2014高校籃球聯賽等活動也選址於此。五棵鬆體育館漸漸成為中國籃球的新“聖地”。

順義水上公園:賽道干涸?以偏概全!

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是北京奧運會面積最大的比賽場館。與鳥巢、水立方等處在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場館相比,位於六環外的水上公園仍在摸索適合自己的賽后利用道路。

以大企業為主要參與對象的水上公園龍舟競渡活動,正在成為公園的一項特色活動。從2009年6月至今,龍舟競渡項目已陸續迎來了約200場包括中信銀行、寶馬(中國)、大眾(中國)、聯想集團、西門子、Intel(英特爾)集團在內的水上拓展活動。“要把龍舟競渡項目打造成‘華北地區龍舟第一品牌’。”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投資發展中心市場部部長高嘉冬說。

水上公園有標准的奧運賽道,因此吸引了眾多隊伍前來體驗。從2009年以來,這裡已承辦了3屆中美滑水明星對抗賽、兩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2010年全國摩托艇超級聯賽等11項國內、國際大賽。

這裡還承辦了2010年全國皮劃艇青年錦標賽,並為國家賽艇隊、國家皮劃艇隊及國家滑水隊提供免費的訓練場地。2013年,水上公園建成國內首家索道會所后,2013年6月和今年7月分別承辦了兩屆索道尾波滑水世界杯賽,拓寬了賽后利用的新途徑。

由於毗鄰潮白河,環境優美的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還吸引了一些戶外活動在此舉行。2012年“五一”期間,北京迷笛音樂節就在此開幕,近5萬樂迷從全國各地和國外匯集順義。

網上、微信圈流傳著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動水皮劃艇賽道干涸的照片,高嘉冬認為這其實是以偏概全。“動水皮劃艇的激流回旋項目需要在平地上制造湍急的水流,這就需要用水泵抽水制造至少4米的落差,沒有比賽的話,用泵抽水就沒什麼意義,抽水反倒是一種浪費。”高嘉冬說。

若辦冬奧 奧運場館接著用

7月7日,國際奧委會宣布,北京成為申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候選城市,這標志著北京冬奧申委的工作進入關鍵的第2階段。

根據冬奧會申辦計劃,北京將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產,對現有場館及設施進行改造之后,承辦冰上項目比賽,隻有少量場館需要新建。新建場館也將採用永久和臨建相結合的方式:永久場館與2008年奧運會場館一樣,將在賽事結束后作為運動員訓練比賽、大眾休閑健身及其他大型活動的場地﹔臨建場館賽后拆除,這樣可節約大量資金。

總體來看,冰上項目場館群選址在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2008年奧運會部分比賽場館經過改造,增加冰上項目配套設施,加之個別新建比賽訓練場館,可以完全滿足冬奧會冰上比賽需要。

如果申辦成功,北京隻需新建一座國家速滑館及訓練館即可。這座場館是否會像鳥巢、水立方一樣成為地標性建筑?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說:“我想冬奧會的場館建設不會去刻意追求地標性建設理念,主要還是滿足舉辦冬奧會比賽的實際需要,按照這個模式和要求來建造。當然如果既滿足需要,又很具特點,還符合‘節儉辦奧運’的原則,那咱們樂觀其成,這種好事誰都希望多多益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