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
核心提示:
在很多人心目中,熟人意味著值得信賴。然而,現實生活並非經常如此,不少刑事案件中的罪犯,就是受害者的熟人。從值得交往信賴的人,到窮凶極惡的侵害者,這一角色的變化,令人警醒。
7月20日,杭州市余杭區仁和街道東山村一簡易棚租房內,兩名小女孩被殺。與此同時,本該在屋內照看她們的一名親戚也神秘消失。誰也想不到,真凶竟然就是他!被警方抓獲后臧某交代,對兩名女孩下手,是因為他和女孩們的母親有矛盾,因此遷怒於她們。
原本相濡以沫的親友,緣何突然間舉起屠刀?記者了解到,現實中,熟人犯罪案例並非少數,已成為一種讓人深思的社會現象。
意外:昔日朋友今變“狼”
在很多人看來,搶劫犯罪總是發生在陌生人之間。然而前段時間,海寧市法院開庭審理的一起搶劫案,卻讓人們更多地審視熟人這種社會關系。
該案的被告有兩名:林某和蔡某。兩人是“哥們”,也同病相憐:林某45歲,蔡某39歲,由於長期無業,很想搞點錢。
兩人多次商量,把目標對准了林某的一名女性朋友張某。張某平時獨居,家境殷實。林某和蔡某覺得,搞定一個女人,應該沒啥問題。
惡念既生,兩人說干就干。林某知道張某的住址——海寧市硤西路48號一幢居民樓內,為提高成功率,他們多次到該居民樓踩點。熟悉環境后,他們又開始觀察張某的生活習慣,發現張某經常在晚上外出,深夜才回來。這時已是燈火闌珊,隻要迅速控制住張某,便可大功告成。
蔡某鬼點子多,他在當地一家網吧的廁所門上,看到一個出售迷藥的電話號碼,就記了下來,然后致電對方買來迷藥。“賣藥的人在上海。”蔡某在法庭上交代。
今年2月20日晚,林某和蔡某攜帶迷藥、毛巾、膠帶等作案工具,竄至張某住處,躲進事先多次踩點的二樓樓道口。兩人打算先用迷藥迷暈張某,再用膠帶將其綁住,逼其說出銀行卡密碼,最后去銀行取錢。
夜深人靜,林某蜷著身子守在樓梯上,蔡某則躲在二樓。眼見張某回來,林某迅速上前,用沾有迷藥的毛巾捂住她的嘴,想等她暈倒后拉進自己的轎車。
沒想到,從上海買來的迷藥出了問題。張某的嘴被捂住很長一段時間,卻並沒有昏迷過去,她不停地反抗,還大聲呼救。萬籟俱寂的黑夜中,呼救聲特別刺耳,3樓的住戶聞訊趕來。林某和蔡某落荒而逃,最終被警方逮住。
法院當庭宣判,林某、蔡某因犯搶劫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3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
調查:熟人犯罪需警惕
這起案件中,張某僥幸逃脫,最終毫發無損。但武義縣發生的一起搶劫熟人案,被害人卻沒這麼幸運。
案發武義金湖公園。白姆鄉麻陽村村民王兆增,被人發現死在游步道邊。警方一番調查后,發現熟人作案可能性很大。通過大量走訪排查,警方最終鎖定凶嫌為一名叫何京迅的男子。
何京迅是武義縣白姆鄉群豐村人,與王兆增鄰村,兩人早年相識。經審訊,他交代了搶劫殺人的整個過程。
原來,何京迅在縣城街頭偶然看見王兆增在一台銀行ATM機前排隊取款,因為手頭拮據,突然產生搶劫的念頭。他隨即拿來一把鐵錘,回到ATM機處守候,悄悄尾隨王兆增一段路后,上前叫住他,假稱自己有幢房子要裝修,請王兆增一起去看看。
王兆增哪知有詐,興沖沖跟隨何京迅前往。經過金湖公園游步道時,何京迅趁其不備,操起鐵錘往其頭部重擊數下。可憐的王兆增不明不白便一命嗚呼,而何京迅從其身上搜出95元現金及一張銀行卡后逃離現場。
“就犯罪者和被害人之間的關系而言,犯罪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熟人犯罪,一類則是陌生人犯罪,后者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一位法律界人士分析,長久以來,熟人犯罪一向被人忽視,人們更加重視提防陌生人的侵害。
然而,熟人犯罪同樣需要人們引起警惕。有學者曾對天津市入獄的2189名罪犯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以熟人為侵害對象的罪犯佔24.1%,以陌生人為侵害對象的佔39.1%,兩者比例相差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
浙江警察學院教師倪曉峰曾對全省40個縣(市、區)的4655起強奸案件作過研究。結果發現,其中有2228件發生在熟人之間,佔總案件數的47.43%。“隨著人們交往開放程度和彼此容忍度的增加,防范意識的減少,被熟人侵害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他認為。
正是防范意識降低,讓“殺熟”案件不時發生。杭州市余杭區曾發生一起熟人搶劫殺人案件。因為被人催債臉上無光,失業男子許明夜晚經過鄰居曹某家門外時,想起她丈夫在溫州上班,家裡隻有母子二人,於是心生搶錢惡念。
因為丈夫不在家,曹某非常警覺,起初不願開門。但許明不依不饒,說有要事跟她商量。曹某讓許明進了屋,不料引狼入室。逼迫曹某說出銀行卡密碼后,許明在其家中找來一把鐵錘,擊打母子二人頭部后逃跑,最終在安徽合肥落網。
教訓:時刻留意防侵害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但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諸多事件,卻証明這有時不過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前段時間,在台州市黃岩區法院,安徽男子韓笑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
2006年時,韓笑一家四口來到黃岩謀生,夫妻兩人在當地澄江中學食堂工作,兩個兒子分別在澄江中學和小學就讀。然而,韓笑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我和教育局領導很熟,隻要一些打點費,孩子讀書不成問題。”他開始四處吹噓。不明就裡的老鄉們紛紛拿出打點費,短短兩月內,就被他騙走2萬余元。直到開學時,沒接到入學通知的老鄉們才恍然大悟。此時,韓笑已逃之夭夭。今年3月,韓笑在安徽老家被警方抓獲。
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汪明亮認為,基於人情的存在,傳統的中國人會用特殊的態度與做法來對待熟人﹔而對於陌生人,如果沒有任何利害考慮,則可能依據社會上的一般公道原則照章辦事,既不通融,也不拒絕。
“為謀求某種利益,必須將人情面子做足,這也為熟人犯罪滋生提供了土壤。”有關人士認為,在這種文化模式影響下,人們熱衷於編織關系網,追求“熟人好辦事”,把人情當作一種資源,以致對熟人應有的警惕性也隨之消失。
防止熟人犯罪案件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加強防范。3月4日上午,杭州市民王某在家中上網時,一位朋友通過QQ請她幫忙匯12萬元錢。王某匯錢后打電話給那位朋友,對方卻說根本沒讓她匯錢。原來,是對方的QQ號被盜,騙子冒用朋友的QQ對王某進行詐騙。
有關人士也提醒,人們應該在相處過程中細心留意熟人,可考慮與不同的人建立層次不同的伙伴關系,從中辨別與自己關系親密、值得進一步交往的朋友,不能不加選擇地全部接納。對一些沒有深交的熟人,要盡量在公共場合見面,非得私下單獨見面,也最好有人陪同。同時,對個人隱私,如收入、家庭情況等,不要隨意透露。隻有多加提防,才能避免被熟人侵害。
■ 專家觀點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犯罪學上有一個警惕性公式,是說警惕性與信任程度和熟悉程度成反比,如果對一個人越信任,對一個環境越熟悉,警惕性就越低。一項研究表明,60%的侵害案件是熟人所為。因此,每個人都要繃緊弦,心防才是避免被侵害的有效手段。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