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大伯,我是小剛子,看您來啦!”程剛輕輕扣開了崗鄉村低保戶白馬次仁老人家的院門。
“好孩子哎,扎西德勒!”一個佝僂著腰、杵著拐棍、滿臉皺紋的老人出現在我們面前。
夏日的一天,強烈的高原陽光下,嘎瓦隆雪山高聳雲天,波密河蜿蜒奔騰。按照事先的約定,記者一大早來到扎木鎮,跟隨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扎木鎮副書記程剛“走基層”。
“這就是我和你們念叨的白瑪次仁大伯。”程剛轉身給我們介紹,老人今年73歲,2012年5月12日,波密縣突發山火,次仁大伯的兒子次旺頓珠參加了扑滅山火的行動,因突遇不測英勇犧牲,年僅29歲。家裡失去了頂梁柱,堅強的次仁大伯沒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而是強忍悲痛下地勞動,自食其力,還積極為村裡做好事。
見我們不時查看灶台上冒著熱氣的藏粑、新煮的酥油茶、大白菜,次仁大伯說:“這都多虧了共產黨,多虧了援藏好政策呀!”
“次仁大伯,您為藏區培養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個值得您驕傲的好兒子,次旺頓珠雖然走了,可他的兄弟們還在您老身邊,我們都是您的兒子!”程剛攙扶著次仁大伯問寒問暖。
藏家漢子的淚水
告別了次仁大伯,我們來到扎木鎮桑登村,看望程剛新結識的藏族兄弟索朗。就在上個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索朗家入住不久的新房變成了一片廢墟,程剛為他們解決了急需的建筑材料,引來了珠海的企業家,為索朗一家捐款捐物。
“剛哥來啦,還有這麼多客人,快請進!”我們剛下車,一位藏族小伙子就從建房工地上迎了過來。“他叫索朗,倒茶的是他愛人其美卓瑪。”程剛熟門熟路地引領著我們,參觀一間間封頂裝修的藏家新房,關切地詢問索朗:“新房建起來了,不錯,溫馨。還有什麼困難?”
“你幫著解決的困難太多啦,真的沒啥了。”索朗用憨厚的笑聲向他的漢族兄弟表達感謝,程剛卻毫不“領情”:“索朗,你沒對兄弟說真話!為建房,你賣掉了跑運輸的汽車,欠下了4萬元銀行貸款,現在兩個孩子一個五歲,一個才滿六個月,家裡總共就三畝承包地種青稞,你給我說說,往后的日子你怎麼過?你怎麼才能帶著老婆孩子過上跟其他藏族兄弟一樣幸福的好日子?”
一番話,讓藏家漢子索朗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感情,流下了淚水。通過這次走訪,程剛決定幫索朗實現三年致富的願望,其中包括用一部分援藏項目經費,幫他在房前屋后搭建一個小型塑料溫室,再請巴瓊村的天麻示范戶來幫助他種上幾分地的天麻。
一個年輕共產黨員的愛與痛
回程的路上,程剛的手機幾乎沒有斷線過。
第一個電話是給珠海市香洲區委書記閆昊波和區長陳廣俊,匯報他用香洲區人民政府捐贈的經費和珠海愛心企業捐贈的經費,為藏區扎木鎮建成了群眾健身休閑小廣場、澡堂的情況,感謝后方的大力支持。
第二個電話是給支持他援藏的香洲愛心企業人士,開出一批善款、衣物、書包、毛毯、棉大衣清單,請他們趕快郵寄。
第三個電話是安排明天的周末約會,約會對象是他領養的兩個藏族孤兒,他要像個當爸爸的樣子,開車去娘那村接上措姆、扎西卓嘎兩姐弟,到鎮上家裡吃個團圓飯,再帶他們逛波密商場,購買文具。
夜幕中回到波密縣城,我們本以為勞累而充實的一天終於結束了。一覺醒來,打開手機,卻愣了——回程時程剛對我們瞞住了他的第四個電話,他那遠在珠海香洲的13歲女兒程嘉琪向爸爸報告:“爺爺突發腦溢血住進醫院搶救,想讓爸爸見爺爺最后一面!”把我們送回住處后,程剛動身返程,上車前沒有忘記委托波密縣縣長助理徐海東和建設局副局長張路,明天務必替他照顧好兩個藏族孤兒。
兩天后,程剛送走了生前堅定支持兒子援藏的父親,馬上投入工作,為扎木鎮積極募捐。到記者發稿時,他已帶著連日來親手募捐的價值10萬元的緊缺藥品和一批淨水設備,帶著一個年輕共產黨員的愛與痛,重返雪域高原,繼續踐行著黨的群眾路線。(記者 楊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