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熙
習主席強調:“堅守我們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部隊來說,落實這一系列講話精神,就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燦爛的軍事文化融合到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當中,讓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影響力在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傳統武德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軍事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價值理想和文化精神,千百年來塑造著一代代中國軍人的精神品格,激勵著他們在保家衛國、抵抗侵略當中舍生忘死、前赴后繼,也成就了一大批彪炳史冊的軍人名字。
今天,在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作為先進軍事文化建設根本任務的背景下,我們尤其需要認真了解和深刻認識傳統武德文化,自覺汲取傳統武德文化的精神營養,將其有效轉化為強軍興軍的強大力量支撐。
——編者
習主席深刻指出,“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這一重要論述,揭示了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本質規律。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傳統武德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幾千年軍事文明史的豐厚精神積澱,是中國當代軍事軟實力的重要依托,也是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脈。從文化自信看,傳統武德文化蘊含著當代軍人應對文化挑戰、堅定信仰信念的巨大精神力量﹔從文化強軍看,傳統武德文化砥礪著當代軍人獻身強軍興軍、矢志尚武精武的強烈使命責任﹔從文化育人看,傳統武德文化塑造著當代軍人積極昂揚向上、全面發展進步的優良作風品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要運用世界眼光和歷史眼光,深刻認識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的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用傳統武德文化砥礪官兵精神追求,匯聚強軍興軍正能量。
1
從傳統武德文化中汲取滋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元素
從一定意義上講,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傳統武德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生動體現。“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這些核心價值標尺,都可以在傳統武德文化中尋到印跡、找到印証。我們應注重用傳統武德文化所蘊含的軍人價值觀元素教育人培養人,強化當代革命軍人的精神支柱。
傳承忠誠品格。忠誠是傳統武德的靈魂和命脈,是軍人最可寶貴的精神元素。傳統武德文化中貫穿著一條忠貞不渝的道德主線,從蘇武的“留胡節不辱”、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到史可法的“城亡與亡、甘之如飴”等,都閃耀著那種“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貞”的精神光芒。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這種高尚節操都是軍人精神的“壓艙石”。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就要用傳統武德文化所推崇的忠誠美德來“補鈣強身”,涵養當代軍人的革命氣節,強化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一支軍隊有了忠誠的魂魄,就有了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精氣神,就能激發出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強大戰斗力。
涵養愛民情懷。愛民是中華傳統武德最直接最外在的體現。尉繚子說,“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曾國藩講,“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須日日三令五申,視為性命根本之事”。古人打仗往往強調“興正義之師、仁義之師”,出兵時做到“軍行之處,必須秋毫無犯,團結民心”,無不體現為民請命、愛民保民的擔當。歷朝歷代軍隊的興衰,無不演繹“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的歷史輪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和將來,熱愛人民都是考察一支軍隊先進性的根本指標。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從傳統武德文化中把握“以安民愛民為本”的道德遵循,培育胸懷黎庶、秉公執義的大仁大愛,樹立我軍正義之師、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強化報國擔當。古往今來,軍人都是國家的柱石。中華傳統武德文化,處處折射出那種舍身報國的軍人情懷、為國為民效命沙場的擔當精神。歷史上的岳家軍、戚家軍之所以聞名天下,讓敵人聞風喪膽,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有著以身許國的凌雲壯志、碧血丹心。從“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武臣衛國,死於疆場,幸也”,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穿越歷史的回響,使中華武德文化綻放異彩,使軍人價值得到最美詮釋。報效國家是軍人最高的行為准則,也是中華傳統武德文化亙古不變的主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從傳統武德文化中領略一代代中國軍人的赤子之情、報國之志,激揚薪火相傳的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官兵打牢心系國家、敢當大任、獻身使命的思想根基。
彰顯敢戰血性。習主席深刻指出:“和平時期,決不能把兵帶嬌氣了,威武之師還得威武,軍人還得有血性”。何謂血性,《詞源》上說:血性“謂剛強正直的性格”。清代李玉《清忠譜》中說:“淋漓血性,頗知忠勇三分”。中華傳統武德文化就是一部血性文化史,霍去病“千裡奔襲殲匈奴”,關天培“浴血虎門抗擊英國侵略者”,鄧世昌“駕致遠號勇撞日艦”,都透出那種“勇士赴敵,視死如歸”的軍人血性。血性是軍人獻身使命的精神“底火”。沒有血性的人不配做軍人。一支葆有血性的軍隊,才能始終具備不畏強敵、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和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果敢意志。要用傳統血性文化來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讓血性基因深植官兵血脈,讓軍人的“亮劍”精神唱響軍營,激勵當代革命軍人勇敢踐行新的歷史使命。
崇尚軍人榮譽。在我們這個有著悠久武德文化傳統的國度裡,榮譽在軍旅之中有其特殊的價值魅力。“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功名隻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生當為冠軍,死當為國殤”等,無不展現了不畏犧牲、崇尚英雄、敢於勝利的軍人榮辱觀。中華傳統武德文化就是一部英雄史詩,壯懷激烈的戰爭篇章譜寫出燦若星河的沙場絕唱、民族豐碑。古往今來,榮辱都是軍人的心靈尺度,榮譽都是戰斗力量的不竭源泉。要通過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武德文化,引導官兵感知軍人榮辱、播種英雄情結、砥礪建功之志,進一步找准奮斗的目標和方向、煥發前進的激情和動力。
2
科學把握傳統武德文化與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契合之點
真正的文化傳承不是片面地厚古薄今,更不是對歷史的克隆復制。用傳統武德文化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必須踐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堅持唯物辯証法的揚棄原則,始終以傳統武德文化所蘊含的昂揚向上精神能量灌注官兵。
堅持經典性與真理性的統一。判斷文化的先進性要用真理的標尺。我軍是黨締造領導的,所倡導的傳統武德文化必然應是符合馬克思主義政治要求的先進文化。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審視把握傳統武德文化的繼承發展,讓傳統武德文化服務於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圍繞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把弘揚傳統武德文化的“鼓點”,敲在學習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上,敲在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上,敲在大講真理的力量、大講旗幟的力量、大講目標的力量、大講核心的力量上,保持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正確方向,升華官兵的精神境界。
堅持民族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傳統武德文化具有民族性,宣揚的價值觀標准呈現多元多樣。而人民軍隊所具有的人民性,是我們這支軍隊不同於其他任何一支軍隊的最鮮明標志。傳統武德更多的是把忠君愛民作為一種價值實現的手段,其最核心目的在於維護統治階級利益。而我們強調的“忠”不是封建社會的“忠君護主”,而是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社會主義。我們秉持的“義”不是“兄弟結義”,而是對人民的全心全意,踐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我們倡導的“仁”不是為一人而殺身成仁,而是為最廣大的人民利益而勇於獻身。人民軍隊必須傳承人民武德。要處理好傳承傳統武德文化基因與繼承人民軍隊紅色血脈的關系,始終以人民性為自己的實踐指向,扭住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這個根本著眼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用那些為群眾創造、被人民稱頌的武德文化經典豐富廣大官兵的精神家園。
堅持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傳統武德文化脫胎於冷兵器時代,有其歷史的局限性。我軍誕生87年來所形成的一系列優良傳統和作風,不僅貫穿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治軍理念,也生動體現了對傳統武德文化與時俱進的繼承和發展。在當今信息時代,加快推進我軍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努力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已成為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題中之義。傳承傳統武德文化,不能用昨天的筆畫明天的圓,更不能坐而論道,最關鍵的是要緊隨歷史的車輪,直面復雜挑戰,弘揚自強不息的尚武精神。在傳承中創新,在發展中自強,是中華武德代代相續的根本動因。隻有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進行持續深入的創造性轉換,才會使傳統武德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使之轉化為廣大官兵的價值理念、行為方式和道德人格。
堅持文娛性與戰斗性的統一。文化具有文娛性,但不能囿於文娛性。單純從文化娛樂的視角傳承中華傳統武德文化,就會失去其原有本義。文娛性講多了,也就會迷失了武德文化的本質屬性。傳承不是“戲說”,弘揚不能“炒作”,唱歌跳舞也不是目的,用傳統武德激發戰斗精神才是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著眼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發掘傳統武德文化的特殊魅力,濃郁軍營戰斗文化氣息。要緊貼練兵備戰實踐,突出兵味、戰味傳承武德文化,強化敢打必勝的信心決心,重振中華民族尚武敢戰的雄風,激揚軍人無畏犧牲的斗志。把握了戰斗性,傳統武德文化才會為戰斗力服務。
3
拓展用傳統武德文化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實現形式
文化傳承,重在實踐。要圍繞弘揚傳統武德文化,強勢推進大抓文化、抓大文化,不斷豐富和拓展實踐載體,讓傳統武德真正融入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之中,切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用傳統武德文化繁榮文藝創演,引領先進軍事文化創新發展。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的精神富礦,是軍隊文藝創演的不竭源泉。要抬高軍事文化視野,注重從傳統武德文化中選擇素材、推出精品,以那些有價值、有影響力、能反映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精髓的文化內容為藍本,創作出有時代性和感召力、符合當代審美要求、官兵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提高官兵文化素養,陶冶官兵道德情操。
用傳統武德文化活躍軍營文化,營造愛軍精武、純潔和諧的育人環境。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隻有深深扎根實踐土壤才有生命力,隻有被群眾牢牢掌握才能煥發巨大的功能作用。用傳統武德文化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必須在貼近基層中對接實踐,在走進官兵中服務官兵。要把傳統武德文化融入基層文化工作之中,堅持在因地制宜中建設,在經常活躍中傳承,注重發展以傳統武德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文化,讓“戰苦軍猶樂,功高將不驕”的人生境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報國擔當等,成為激發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精神火種。通過充分釋放傳統武德文化的寓教於樂功能,以文鑄魂、以文強心、以文聚力,倡導犧牲奉獻、純潔思想道德,樹立強軍追求、砥礪軍心士氣,既把部隊帶得很純潔、很穩定,又把軍營搞得很健康、很活躍。
用傳統武德文化發展新的文化形式,滿足官兵新的精神文化需求。信息化催生新質戰斗力,信息網絡文化也催生新質軟實力。在信息時代和全媒體條件下,文藝的表現手段、傳播方式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出現了網絡文學、微電影、動漫、DV等新樣式,受到青年官兵的喜愛。這一現象改變了傳統文藝的格局和生態,也為弘揚傳統武德文化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和展現平台。要善於把各方面創作力量凝聚起來,把各種新的藝術形式運用起來,推動傳統武德文化的傳承弘揚,為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集智聚力。
(作者系沈陽軍區政治部主任)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 |